必修二诗歌、文言文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班次学号姓名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愆.期(qiān)垝.垣(guǐ)犭严..狁(yán)象弭.(mǐ)B.谣诼.(zhuó)蕙纕.(xiāng)芰.荷(zhī)侘.傺(chì)C.公姥.(mǔ)伶俜.(pīng)葳.蕤(ruí)踯躅.(zhú)D.阡陌.(mò)三匝.(zhā)吐哺.(bǔ)鲑.珍(xié)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终老不复取B.蒲苇纫如丝C.府吏见丁宁D.诺诺复尔尔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B.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履至尊而制六合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鸡犬相闻..阡陌交通D.东家有贤女,窈窕..作态..艳城郭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相”,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胜不敢复相.士B.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C.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D.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大人故.嫌迟(总是)好自相扶.将(服侍)B.始适.还家门(出嫁)可怜..体无比(可爱)C.却与小姑别.(退出来)便言多令才..(指媒人)..(美好) D.谢.家事夫婿(感谢)自可断来信6.下列句中没有“互文”的一项是()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时称为“国风”,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屈原在这首诗中反复抒发了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抱负,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愤怒地揭露了楚国最高统治者的自私、昏庸和腐朽。
C.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全诗长达1700余字,可谓古诗中的鸿篇巨制。
选自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它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全过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颂了焦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D.《古诗十九首》是西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
它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命运、对人生的看法。
它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赞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E.“赤壁赋”是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后写下的,分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我们课文所选为《前赤壁赋》。
F.朱自清,主要散文作品有《毁灭》、《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他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家写实主义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员。
8.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清流激湍.(tuān )流觞.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é)临文嗟.悼(jiē)B.苏子愀.然(qiǎo)孤舟嫠.妇(lí)酾.酒临江(shī)横槊.赋诗(shuò)C.无物以相.(xiàng)举酒属.客(zhǔ)山川相缪.(liáo)王回深父.(fù)D.褒之庐冢.(zhǒng)有穴窈.然(yǎo)盖音谬.也(miào)何可胜.道(shēng)9.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瑰怪其文慢灭仆碑幽暗昏惑B.洞萧会稽之阴彭殇言简意赅C.肴核杯盘狼藉匏樽正襟危坐D.虚诞若合一契静躁一觞一咏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然是中有深趣矣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游目骋.怀(奔驰)极.视听之娱(穷尽)B.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方.其破荆州(正当)C.故山殊可过.(路过)猥不敢相烦.(打扰)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无物以相.之(帮助)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信.可乐也(实在)人之相与.(交好)崇山峻.岭(高)因寄所托.(依,随着)C.感慨系.之(附着)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向.之所欣(过去,以前)D.喻.之于怀(比喻)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不同.. D.虽趣舍万殊,静躁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常在于险远..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六王毕,四海一.C.侣.鱼虾而友.麋鹿始舍.于其址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6.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B.是非贿得之。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
译:足以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
B.凌万顷之茫然。
译: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因为他探索思索得深入并且无处不在地实践。
D.其孰能讥之乎?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B.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贯命名的。
《游褒禅山记》是其中的名篇,本文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散文。
C.王维,字摩诘,唐代边塞诗人,有作品集《王右丞集》。
D.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黄苏”;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擅长行书,楷书,自创“苏体”。
阅读《游褒禅山记》,完成下列各题。
20.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险以.远,则至者少C.有怠而.欲出者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D. 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22.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遂与之俱出D.此余之所得也23.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
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
D.全文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来过渡,将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自然。
二、默写。
1、,。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子无良媒。
,。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忧伤以终老!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何以解忧?。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6、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
8、,。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9、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10、此地有,;又有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岂不痛哉!12、固知,。
1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举酒属客,,。
少焉,,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1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6、寄蜉蝣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
1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而人之所罕至焉,。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三、翻译题。
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文:③、死生亦大矣。
译文: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⑤、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