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域分析与发展
大足区域分析与发展
陆艺文 2013062208
目录
基础分析
发展问题分析
发展对策
发展规划
一、基础分析——地理区位
大足区属四川盆地川中亚热 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空气湿 度大,日照偏少。总的地貌特 征为“三山六丘一分坝”。幅 员面积达1442平方千米,人口 103万。
一、基础分析——行政区位
一、基础分析——经济概况
纵向比较:从大足区2009年-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大 足区近年来经济状况一直稳步上升,而2011年猛然增长,与当年大足县与双桥 区合并成大足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基础分析——经济概况
由下图可以看出,大足区现今的主要产业仍是第二产业,就目前中国的发 展水平来看,大足的“二三一”产业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今后则应更加重 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转变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
一、基础分析——科技卫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拥有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2个,市级科技服务平台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5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9家、市级科技专家大院3家。2013年全年新 增 高新技术产品 27 件、重点新产品 7 件、市级科技成果30个。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5个,其中区直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中心卫 生院8个,建制镇卫生院16个。有三级甲等医院一个(刚修建完毕),二 级甲等医院 1 个(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2个(中医院、妇幼 保健院),二级综合医院 2 个(经开区人民医院、区二院正在创建中),一级 医院 13 个,个体诊所 98 个,村卫生室 495 个,乡村医生 898 人。
二、发展对策
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市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国家级AAAAA旅游景区 ,我认为大足区的发展应以旅游业为主,生态农业与工业相辅,以下提出几点 关于旅游发展问题的相关对策: 加大大足石刻文化内涵的宣传力度,延伸相关旅游产业,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将龙水湖、玉龙山等景区包含在内,增加游客的游玩内容丰富度,延长游客 在 大足的停留时间,拉动大足旅游经济的发展。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充分利用旅游商品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传统优势与 高科技含量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把商品的开发与宣传相结合,做到良性循环 。 提高大足旅游从业者自身素质。大足石刻蕴含着经典的佛教文化,一般人很 难理解其中精妙。因此,当地旅游从业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想办法把深奥的 东 西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让游客们能领悟到石刻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足 石 刻的价值,才能提高大足石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强化文化产业意识,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
土 地 资 源
森 林 资 源
水 利 资 源
矿 产 资 源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 锶矿、煤炭、天然气、页 岩等21种,开发较好有煤 和锶矿,已探明煤的储量 为2830万吨,为全国100 个产煤大县区之一。
一、基础分析——经济概况
横向比较:有下图可以看出,大足区地区生产总值与周围区县相比处于 中等水平,但距永川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大段距离,需要继续努力。
一、基础分析——教育文化
至2013年末,大足区有学校495所,其中普通中学24所、小学177所。普通中 小学校共招生31110人,在校学生113369人,毕业生24847人。大足区主要学校 有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大足中学、双桥中学、龙岗中学、大足区实验小学等。 如 今大足区正在建造大学城。 至2013年末,大足区有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 2个,藏书22.5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12033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3578户。
•
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 地东南,重庆市西郊。2011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 庆市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 设立大足区,管理6个街道、 21个镇。同时,设立双桥经 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市级开 发区。
一、基础分析——交通区位
依托“井”字形的 高速路网格局,建设“ 三纵三横”的组团联系 通道,其中“三纵”包 括大邮路、大邮西路、 大邮东路;“三横”包 括龙万路(龙岗-万古) 、玉珠路(玉龙-珠溪) 、双桥南路。
一、基础分析——农业
2014年,大足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70元,粮 食总产量44.33万吨。大足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资源丰富,五谷皆备,畜禽富有 。2014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58万亩。其中,稻谷产量24万吨,水稻单产连续8 年居全市前列。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5万亩左右,主要有油菜、花生等,被 列为全市十个产油大县之一。做大做强枇杷、葡萄、黑山羊等十大基地建设, 切实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基础分析——自然资源
大足全区土地资源1436 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 2.15亩,低于全国人均 8.7亩的水平。属人多地 少,后备资源不足的区。 土质较好,99%的土壤为 水稻土、紫色土。 野生动物35科67种,野生 植物125科364种,国家一 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 珙桐,二级保护植物银杏、 杜仲、绞股蓝、八角莲、 金毛狗脊、金荞麦等。 全区森林覆盖已达29.2%, 成片林16482.7公顷,林 相结构由单一的用材林向 经济林、防护林等多元结 构发展,为市级基本绿化 达标区。
二、发现问题
大足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石刻文化内涵不够深入人心,对于很多游客而言只是看到了一堆石头。 2.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外国游客都会去北山和宝顶山两处,而国内游客 基本上只去宝顶山,但其实北山石刻更具观赏价值。 3.相关的延伸产业做得不够,大足石刻作为大足旅游的核心,游览时间仅仅1-2 小时,游客在大足停留时间过短,而且不具备参与性和刺激性。 4.旅游商品开发不到位。 大足地处涪、沱两江的分水岭。主要河流有濑溪河、窟窿河、怀远河,总长 度超过1000千米,是典型的溪涧型水分和水资源贫乏区 大足文化产业意识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经济、教育、科技实力作支撑 文化消费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投资文化产业的氛围尚未形成
一、基础分析——工业
“五金之乡”美名千年不衰,形成 业界公认的“东有永康、南有阳江、 西有大足”的五金三足鼎立。
2014年大足区工业总产值达433.7亿元。大足工业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有龙水工业园和万古工业园两大板块构成。双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系 国内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汽车 、铸造、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研发、物流等产业基础雄厚。
一、基础分析——经济区位
大足被赋予重庆“城 市发展新区”的全新定位 ,这一定位使大足有了新 的坐标和时代方位,大足 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竞 争将更加激烈。成渝复线 带动了大足的经济发展, 已经有多家全国甚至全球 知名企业落户大足,其中 包括全球物流巨头普洛斯 。
一、基础分析——经济区位
• 大足区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而刚建成不久的成渝高速复线则将大 足的区位优势体现了出来,作为成渝两地两个“1小时经济圈”的交界带, 直接承接“双核辐射”,成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中心。结合自身区位条件,提 出“成渝经济圈的重要战略支点”、直辖市“窗口”和“门户”的战略定位 。
一、基础分析——旅游资源
大足区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被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国家级森林公园-玉龙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 风景名胜区-龙水湖景区、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饶国梁故居国梁白鹭自然保 护区、白椤桫园、龙水湖温泉等一大批人文景观。是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 ,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线的起点,先后荣获中国人居范例城市、中国优秀 旅游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示范景区、首批AAAAA景区,重庆市 最佳旅游景区等殊荣。
(此图非官方划分,个人想法,仅作参考 )
Thanks
三、发展规划
大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国际旅 游胜地、中国五金之都、重庆产业高地。
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国际旅游胜地 中国五金之都 重庆产业高地
三、发展规划——“138”发展思路
一大奋斗目标——现代新兴产业 城市;三大发展定位——国际旅游城 、新兴工业城、生态宜居城;八大功 能板块——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 水工业园区、万古工业园区、海棠新 城开发区、大足石刻旅游开发区、龙 水湖旅游度假区、市场物流园区、现 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