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评价表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品德)明确、具体,对教材理解透彻,符合新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
10
教学流程(60分)
1、流程中所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诱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
2、教学流程是由学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一环套一环组成的,一定要“以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来设计和组织活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上,学生在闭眼听配乐朗读以后,所产生的联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体验。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在课堂具体进行各项活动时,教师既要“及时反馈”,又不要过多的提醒这、要求那,随意的制造干扰性信息,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学生“五官并用,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高效学习”。
7、学流程不是一个僵化的框框,教师要具有应变能力,依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地加以调整,并将此充实进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是对引路人的基本要求。
10
设计理念(10分)
采取那些具体措施,运用那些课程资源、教学媒体,创设那些教学情境,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其主体地位,落实学生的独立性,特别是独立思考等。如何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切实做到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在教师诱导下真正的“学”。符合本节课的要求。
10
学习目标(10分)
教学设计评价表
学科七年级级语文时间2009年3月18日上午第二节
教学对象
七年级授课教师评课人源自课题《春》项目
要 求
得分
课程分析(10分)
简析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全面而概括地分析其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
10
学情分析(10分)
简析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已有基础,学习心态,以及教学过程应如何适应学生年龄、思维特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3、每一个有效的活动都应是具有任务取向、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活动,并要具体提出教师的导向性基本要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干什么。
4、真正有价值的活动,其外在行为参与都离不开高质量的思维参与。
5、高效的活动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不断攀高,有层次推进、循序渐进型的活动,因此,要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特征,使一个个活动形成有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
三、整合“听说读写”,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大多数人的共识,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割裂了这四个方面。习惯上,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只是把一篇文章整体感知后,再把课文内容分析给学生听,把听说与读写割裂开了,而忽略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二、放开学生的手脚,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此类写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重视纯理性的分析,而轻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味,从每个句子的结构修辞到每个词语的妙用,从语言特点到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春》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放飞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课堂中,我让学生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美美的说、美美的写,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
总分
97
57
课后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是从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也是初中语文传统的经典篇目。这次已经是我第四遍教了,但感到这次最成功。
前几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前几次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