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触激术

N触激术

产生背景1988年开始探索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至1991年总结经验发表论文“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见于中国骨伤第六期 (是针刀医学专业最早涉及腰椎病在国家级杂志发表的文章。

)■在文章发表后既感到在椎管外,切割松解继发的软组织损伤及对神经干、丛处的触激治疗后,仍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并发现离神经根越近触激量越大(神经迂到刺激向两端放射),效果越好。

设想针刀若能在神经根处给予刺激,它的生理反射、应激反应会最强。

在这种假想的促动下,先在尸体上反复模拟,熟练掌握解剖关糸,后在CT下定位,寻求达神经根处的安全入路。

•■经过300例病人的临床观察效果是确切的,接着发明了体表定位架,解决了体表定位问题,可不在CT下定位既可准确的到达所触激的脊神经部位,同时对交感神经、神经干、丛的定位问题亦迎刃而解。

从而使神经触激学说及具体操作方法逐步得以完善。

•■概括为“经验+直觉+实践检验”,无数次的临床经验突然顿悟了受到触及的脊神经产生触激、应激反应的道理,然后再在临床中验证了这个道理。

2002年4月通过了聊城市科委组织的国内相关专业的著名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成果。

•■2006年2月21~23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以“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272次学术讨论会。

本人应邀参加了香山科学会议,报告了原创的“神经触激学说”,所提出的人体自我防御机能、自我修复机能等全新的整体理念、治疗方法,得到了专家较高的评价及对神经触激术的充分肯定。

■在神经触激学说的启迪下,除了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有效的治疗痉挛型脑瘫、痉挛型截瘫、红斑肢痛症、帕金森等。

•■这是对针刀医学的发展、创新。

已成为针刀医学走向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之一。

在国内20余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推广应用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质疑2001年成都学术会上有人提出:•□用针灸针可以行触激术吗?□损伤脊髓怎么办?□针刀传统的说法都是避开神经血管施术,怎样理解找到神经并触激它?□怎样理解椎间孔外口的切割松解和神经触激的治疗作用?专家评价•世界针灸联合会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在•《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序言中指出•■现在,我看到了任月林、任旭飞的专著《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书中介绍了作者研究成功的经皮脊神经触激术与针刀经皮交感神经触激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防护能力、调整能力和修复能力,显著地提高了对痉挛性疾病及痉挛性脑瘫等的疗效。

•■书中还介绍了作者首创的X射线照射下的金属线十字交叉定位标志法,将影像学方法成功地用于针刀手术,提高了针刀施术的准确性。

这些创新,必将对针刀医学今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針刀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在任月林专著《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序言中指出•■尤其象月林原创的脊神经触激术及X线片金属标志线定位法,理论上有深度,思维上有创新,操作程序和入路方法讲的很到位,是针刀对疑难杂症更科学治疗的新突破。

•■科学发展无止境。

月林有他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缜密大胆的创新意识,必定会在针刀医学发展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出更加骄人的成绩。

相关学说点弹神经法:适用于某一神经控制区域的大面积病变和长距离病变以及一些内脏疾病的治疗。

用圆刃针刀在某一神经上使刀口线和神经纵轴平行刺入,直达神经表面,然后调转刀口线,使之和此神经纵轴呈90度角,用刀刃在神经上频频点弹,但不可损伤神经,此时患者会有电流沿神经流动的感觉。

•评说:圆刃是什么样的刃?圆头又怎能经皮刺入?触及神经即逃避怎么能在神经上频频点弹呢!拨麻筋与弹麻筋•利于消减有关根性症状及无力酸楚等感觉。

﹙以右侧为例﹚•■拨麻筋方法:•患者座位,医立患者后方,右手握腕上提,使上臂外展约呈90度,左虎口骑于上臂、四指在上作固定,拇指在下于桡神经沟处(三角肌止点后外侧约1.5—2公分处)寻找桡神经(麻筋)、找准后,用拇指甲拨动该神经往返三下左右,在其神经于2—3公分的不同高度拨,均有较强的电串感直达拇食指,并可见指腕向桡侧弹动。

对脂肪过丰或神经变异的•从以下三处寻找(找到一处即可)•左手托右肘,右手虎口骑于肩区,拇指在上固定、余四指由前上方进入腋窝,主要用食指拨腋窝的桡侧,直至找到麻串为止。

•在肘关节上方掌面桡侧再找,右手握腕,左手托肘,拇指在上于肘前推肌肉向内,于其下寻找麻筋,此处是桡神经沟转到肘前,于肱桡肌深面分支处,拨之也有电串感。

•在肘关节下方掌面桡侧,有时比较易找到,只是电串程度更差就是了。

•■拨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坐位或仰卧位,左手托肘并肩外展80度,右手进腋窝中下部偏尺侧拨麻筋,拇指在上作固定,用食中指作拨动动作,指下能觉数条索状物滚动,同时强烈电串感下至诸指,突出在指侧,相应见到不自主的指腕屈曲弹动。

弹麻筋(这是刺激相应神经,重而准的方法。

)•术者坐或立于患者前侧方,左肘托肘并肩外展90度。

手指附于肩后备用,右手靠近腋窝部弹筋,先见明显的肌肉线条(赤白肉际),于其下可摸到弦索状物,触碰既有串感,正式提弹时,用拇食指将该弦索状物提起,有时需要肩后的左手指向前顶压配合,将麻筋钳入拇食指之间提起后迅速弹放、其电串感非常强烈,在不同高度提弹三下左右,可见腕指部明显地向掌侧屈曲弹动几下。

•注意:提弹单束为佳,不要将肌肉、皮下脂肪一把抓,这样不仅无麻串,相反出现疼痛,增加痛苦。

根据应激学说针刀可归为应激原的一种类型“机械刺激”•■针刀的侵入和适宜的触激启动了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调整已经紊乱的功能,提高了人体内在的抵抗与应变能力。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间歇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使这种能力保持相对长的时间,达到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功能,维持人体力平衡的目的。

中医针刀触激学说附合中医针灸学理论,将疾病的过程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在相应的腧穴上的适宜刺激,•■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并通过机体内部的经络联系,对多靶点和疾病过程的横向和纵向的多环节产生调节,最终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一种充分重视人体自身潜力激发与调动的整体调节方法。

神经触激术腰脊神经触激术腰交神经触激术腰丛神经触激术颈交感神经触激术颈总动脉鞘处交感神经触激术星状神经触激术臂丛神经触激术神经干触激术面神经触激术开场白软组织损伤两大学说•宣:无菌炎症,是对西医外科学的挑战和创新,宣是温刺为主。

•朱:粘连, 是对中医学的挑战和创新,朱是切割为主。

•宣:1923.3.1生,朱老师1949年,小宣老26岁.宣:1975年撰写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腰腿痛的初步探讨. • 1981著软组织外科学. •1994著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朱:1976发明小针刀. • 1978北京人民手术器械厂生产了第一批小针刀. • 1984江苏卫生厅通过小针刀疗法鉴定•. 1991小针刀疗法一书出版. •从这个时间表可推论:差不多时间不同的人不同地点各自发明了真理.历经2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众多分支,可称为各家学说的雏形,我国生理学家研究了针麻之原理,是针刺之后大脑产生“脑啡呔”功能肢痛。

多是在针具或手术技巧上的改进。

•由于病人的需求,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昨日的创新就是今日的传统,原创了脊神经触激学说,针刀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怎样学解剖•运动解剖,把解剖融入到动态解剖、活体下研究•思路决定出路。

•影象诊断是必须的,针刀诊断是重要的。

产生体表定位误差因素: •□金属标志物固定不牢,产生滑动。

•□龙胆紫涂摸不均,造成体表线条粗细不一致。

•□拍片体位与施术体位变化过大。

•□皮肤弹性松驰,定位点容易移动。

便捷腰椎小关节外侧缘(椎间孔外口)神经触激术操作步骤、方法■俯卧位,腹部垫枕,高20厘米左右,(使椎间孔处于扩大状态)。

■两侧髂骨最高点连线□平行于L4、5棘突间隙□旁开,距中线三横指(约3~4.5厘米)□再向下约0.4 厘米■两髂后上棘连线□平行于L5、S1棘突间隙□旁开,距中线二横指(约3.5厘米)□再向下约0.4 厘米用3号针刀与人体矢状面呈45度角刺入,直达腰椎横突根部,即小关节外侧缘,针端稍向前下方深入,L5、S1棘突间隙两侧有髂骨阻挡,进针刀方向不可能呈45º夹角,只有垂直刺入并向脊柱侧倾斜,触及脊神经后患者治疗侧下肢可产生不自主颤动,并诉说有电击串麻感,即刻退出针刀至皮外,压迫针孔1~3分钟。

观察无渗血、无脑脊液外溢,创可贴外敷。

•腰椎小关节内侧缘(椎间孔内口)神经触激术•■腰椎椎间孔内口即侧隐窝•□位于腰椎管内椎弓根内侧壁下部•■腰椎管由前、后及侧壁组成。

•□前壁由椎体的后部、相邻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及细长而坚韧的后纵韧带构成;•□后壁是椎弓和黄韧带,构成黄韧带的弹力纤维上起自上位椎弓板下缘的前面,向下止于下位椎弓板的上缘和后面,在椎管后正中与棘间韧带汇合•□侧壁为椎弓根和相邻椎弓之间的椎间孔。

椎弓根与椎板连接处向上或向下突起,分别称为上、下关节突•□上、下关节突相连之关节,称为关节突关节•□两侧关节突关节之间自上至下由窄变宽,形成“八”字形。

两椎体关节突相对合,形成一棱形,在下腰段硬膜囊呈向下变细,而椎管和关间突间最大距离呈向下增宽。

•■针刀进入椎管达隐窝神经触激术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便捷腰椎椎间孔内口神经触激术•操作步骤、方法•■腰椎侧隐窝针刀触激术(关节突内侧缘入路)•□俯卧位,腰部垫枕,高20厘米左右,使椎间隙处扩大。

•□棘突间隙距中线一横指(约1.5cm)处,再向下约0.4厘米定点(达小关节突间距离最大处)。

•■ L4-5、L5、S1段椎管中硬膜囊向下越趋变细,椎管反而增大,经小关节内侧缘间隙,正好可以避开硬膜囊。

以往有关腰椎椎间孔的针刀便捷腰椎椎间孔内或外口神经触激术定位方法比较模糊或疑虑或恐惧。

•■针刀到位后在盲视下进行切割是危险的或者说是抛易求难,抛近求远。

•■只要求针刀能触到神经根外的神经部分就能达到应激效果,其疗效确切可靠,安全可行。

•■有人讲针刀治疗在椎间孔外口6点至9点钟位置•□切割松解3-4刀?•□如椎间盘突出较大时,针刀可直接深入切割椎间盘突出组织3-4刀?•□以起到减压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