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线虫学3

04线虫学3


圆线属(Strongylus)

共同特征:口囊发达,具口领和内、外叶冠。雄虫 二根等长交合刺,发达的交合伞和肋。虫卵椭圆形, 无色,卵壳薄,分二层,卵内含分裂的卵细胞 8~ 32个,卵细胞与卵壳间有空隙。
三种圆线虫鉴别特征:主要依据口囊内齿的有无及数目 和形状。 1、马圆线虫(四齿圆线虫)(S. equinus):。虫体 大,呈灰红色或红褐色。有内外叶冠。口囊呈 中宽桶形, 背沟狭长。口囊内有大型背齿和2个亚腹侧齿,交合伞 发达,2根等长线状交合刺。
马圆线虫:16~18个 无齿圆线虫:22~24个 普通圆线虫:32个
马圆线虫生活史
线虫病治疗药物
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 左旋咪唑 氯氰碘柳胺钠 羟嘧啶
酒石酸甲噻嘧啶
伊维菌素
盅口科Cyathostomidae(毛线科Trichonema)

盅口属Cyathostomum(毛线属Trichonema) 盂口属Poteriostomum 辐首属 Gyaocephalus 杯环属 Cylicocyclus 杯齿属Cylicodontophorus 杯冠属Cylicostepanus 鲍杰属 Bourgelatia 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
宿主
(结肠)
哥仑~
>口领
辐~
前部弯 曲颈翼 膜发达 >口领
横沟分为 前后二部
内40~48 外20~40 内38~40 外0
绵羊山羊、 羚羊、牛 牛
甘~
膨大 >口领
内22~24 外11~12 内36 外18 内20~24 外10~12
♂14.5~16.5 ♀18~22 ♂12~14 ♀16~20 ♂13~15 ♀17.3~20.3
绵羊
微~
前部直 颈翼膜 无或不 明显
<口领
肠前 段部 肠前 段部
绵山羊牛 驼鹿 绵羊、 山羊
粗~
显著膨大 >口领
食道口线虫生活史
肠壁结节
网尾科 Dictyocaulidae
网尾属 Dictyocaulus
丝状网尾线虫 D. filarial 胎生网尾线虫 D. viviparus 骆驼网尾线虫 D. cacmeli 安氏网尾线虫 D.arnfieldi
分类特征
口腔形状是重要的分类特征,常可分到属。圆线科 的口囊发达,底部常具齿;钩口科的口囊也发达, 但向背侧弯曲,腹部具尖齿或圆形切板;毛圆科口 囊小,但吸血者具齿或矛;典型的后圆科无口囊。 圆线虫雄虫具有典型的交合伞;肋的位置与形状具 分类意义。 圆线目通常有排卵器,其形状具分类意义。 交合刺的形状也有重要的分类意义。

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在
有交合伞类线虫中,毛圆科系小型 毛发状虫体,长0.5-3cm。 包括毛圆属、奥斯特属、背带线虫 属、血矛属、长刺属、马歇尔属、 古柏属、细颈属、似细颈属、猪圆 线虫属、特尼登属、壶肛属、鸟圆 线虫属和诺克属等14个属。
血矛属(Heamonchus)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

牛羊吃入 外界 四胃粘膜内
吸附粘膜表面
虫卵
数天
披鞘L3
约1.5天
L4
L5
第12天
成虫
第18天
圆线科(Strongyloidea) 圆线属 Strongylus 三齿属 Triodontophorus 盆口属 Craterostomum 食道齿属 Oesophagodontus 夏柏特属 Chabertia 虫体粗大,大多数有一口囊。有叶冠、角 质齿或切板。交合伞发达,交合刺细长。 为大型圆线虫,包括马属动物大肠的线虫 和象的大肠线虫等。

胎生网尾线虫 (D. viviparus): 寄生于牛、骆驼及各种野生反刍 兽支气管及气管内。♂长40~ 55mm,中、后侧肋完全融合。 ♀长60~80mm。
网尾线虫生活史
胎生网尾线虫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 后圆属(Metastronglus)
野猪后圆线虫M. apri (M. elongatus长刺后圆线虫) 复阴后圆线虫M. pudendotectus (短阴道后圆线虫) 萨氏后圆线虫M. salmi

结节

肠壁结节
口囊
叶冠 口领
头泡
口囊
口领 头泡
颈乳突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
微管食道口线虫
辐射食道口线虫
有齿食道口线虫
食道口线虫鉴别特征
虫名 外形 特征 头泡 颈乳突 叶 冠 叶数
颈沟稍 后方 颈沟略 后方 食道后 方肠始 部
体 长 mm ♂12~13.5 ♀16.7~18.6 ♂13.9~15.2 ♀14.7~18
第四章 线 虫 学
三. 圆线目(Strongylata)
细长型虫体; 食道常呈棒状; 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卵生; 毛圆科、圆线科和钩口科的卵壳薄而光滑, 椭圆形,大小约100×50μm,刚产出的卵 很少发育到超过桑葚胚,统称为圆线虫型 虫卵(strongyle-type egg)。

圆线目(Strongylata)
钩口属 Ancylostoma

成虫系小肠内吸血寄生虫。具大的向背侧弯曲的口 囊,口边缘有齿或切板。雄虫交合伞发达,常见雌 雄处于交配状态,形成“T”形外观,卵呈典型的圆 线虫卵,随粪便排出的卵处于桑葚期。
犬钩口线虫(A.caninum):寄生于犬、猫、狐,偶 寄生于人。虫体呈淡红色。前端向背面弯曲,口囊大, 腹侧口缘上有3对大齿。口囊深部有2对背齿和1对腹 侧齿。虫体长10-16毫米。排出的卵含8个卵细胞。 巴西钩口线虫(A.braziliense):寄生于犬、猫、 狐。腹侧口缘上有1对大齿,1对小齿。


2、无齿圆线虫(S. edentatus):又名无齿阿 尔夫线虫。口囊内无齿;上宽下窄杯状,背沟处 加厚。

3、普通圆线虫(S. vulgaris):也叫普通戴 拉风线虫、代氏线虫、二齿线虫 。口囊呈上宽 下窄杯状,底部背侧一对钝圆的耳状齿,外叶 冠边缘呈花边样构造。
三种圆线虫L 3 肠细胞数:
系“小型圆线虫”。较圆线科的口囊小,有或无颈沟,有明显的叶冠。
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
成虫寄生于反刍兽、猪和灵长类结肠腔。 幼虫钻入肠粘膜、肠壁形成结节,故称结节虫。 口囊呈小而浅的圆筒形,其外周为一显著的口领和 叶冠。某些种前部表皮膨大形成头泡。有颈乳突。 交合伞发达;等长交合刺;排卵器发达,呈肾形。
三叶侧唇
肋融合
棒状食道
野猪后圆线虫
复阴后圆线虫
萨氏后圆线虫
后圆线虫生活史
痰→口→咽→肠→粪→外界 蚯蚓吃入
成虫
含L1卵
卵或L1
L3
感染性幼虫
细支气管←肺泡←门V.←肠壁淋 盲肠肠壁或大肠前 猪吃入 支气管 巴管 段肠壁或肠淋巴结
L5
1~5d
L3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常见终末宿主为猪和 野猪,羊、鹿、牛等反刍兽和人偶感,中间宿主为蚯蚓。从感染 性L3被猪吃入,经移行并到肺内形成成虫需23~35天,感染后5 ~9周为产卵盛期,成虫寿命约一年。
30~45× 0.32~0.385

1.4~1.7mm, 双钩

2.1~2.4mm, 单钩
长4~4.5mm, 末端单钩 Nhomakorabea引器阴道 尾部 虫卵μm

长,>2mm
90μm,向腹面弯 51~54× 33~36

<1mm
175μm , 直 , 阴门盖大 57~63× 39~42
1~2mm
95μm,稍弯 52.5~55.5× 33~40
原圆科 Protostrongylidae
原圆属 Protostrongylus 柯氏原圆线虫 P. kochi 缪勒属 Muellerius 毛样缪勒线虫 M. capillaris 囊尾属 Cystocaulus 有鞘囊尾线虫 C.ocreatus 刺尾属 Spiculocaulus 歧尾属 Bicaulus 新圆属 Neostrongylus 鹿圆属 Elaphostrongylus 拟马鹿圆属 Parelaphostrongylus
由于虫体呈丝线状,寄生于肺,所以又称 肺丝虫或肺线虫。
共同特征:虫体乳白色或灰白色,丝线状,口囊 小,口缘有一对三叶侧唇。食道呈棍棒状,末 端稍膨大。交合伞一定程度退化,背叶小,肋 一定程度融合。一对细长的等长交合刺末端有 小钩。雌虫阴门紧靠肛门,有阴门盖,后端向 腹面弯曲。卵胎生。 虫卵椭圆,无色或灰色,壳厚,带有细小乳状突 起,卵内含一盘曲2~2.5圈的幼虫。
缪勒属 Muellerius 毛样缪勒线虫(M. capillaris):分布最广,寄生于 羊的肺泡、细支气管、胸膜下结缔组织和肺实质中。 雄虫交合伞高度退化,尾部呈螺旋状卷曲。
比翼科(Syngamidae) 比翼属(Syngamus):虫卵两端有盖。雄虫以 其交合伞附着于雌虫阴门部交配,呈“Y”字形 外观,不独居。
虫体因吸血而呈淡红色。 雄虫长15-19mm,雌虫长 27-30mm。 雌虫体内白色的生殖器官 环绕于红色含血肠道周围, 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 故称捻转血矛线虫或捻转 胃虫。

颈乳突显著,呈
锥形,伸向后侧 方。 口囊内有一矛状 角质齿。
雄虫

交合伞背叶小,不 对称,偏左,背肋 倒“Y”型。 侧叶和侧肋长。


交合刺短粗,末端 有小钩。有引器。
雌虫
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显著的瓣状或舌
状阴门盖。

捻转血矛线虫虫卵 卵内含16~32个卵细胞,分上、 中、下三层排列。
毛发状
捻转血矛线虫生活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