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线虫学4
大型线虫。雄虫长15~25cm×3mm, 雌虫长20~40cm×5mm。 人蛔虫(A.lumbricoides):形态与猪 蛔虫相似,寄生于人小肠。
猪蛔虫虫卵
短椭圆形,长50~75μm,黄 褐色,壳厚,分四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凹凸 不平蛋白质膜、真膜、卵黄膜(胚层)和内 膜(胚膜),卵内含一个未分裂的圆形或近 圆形胚胎(胚细胞),其二端与卵壳之间各 有一个新月形空隙。
第四章 线虫学思考题(二)
五、旋毛虫、毛尾线虫(鞭虫)、捻转血矛 线虫、食道口线虫、牛羊网尾线虫、猪后圆 线虫、猪鸡蛔虫、马蛲虫、异刺线虫、 吸吮线虫繁 殖特点及虫体和虫卵形态结构特点。 六、旋毛虫、毛尾线虫(鞭虫)、捻转血矛 线虫、食道口线虫、猪后圆线虫、猪鸡蛔虫、 异刺线虫、吸吮线虫生活史。
弓首科 Toxocaridae
弓首属 Toxocara 犬弓首蛔虫 T. canis 猫弓首蛔虫 T.cati 新蛔属 Neoascaris 牛新蛔虫 N. vitulorum (牛弓首蛔虫 T. vitulorum) 弓蛔属 Toxascaris 狮弓首蛔虫 T. leonina
弓首属(Toxocara):3片唇;有颈翼膜; 食道后部有肌质膨大部;有多对乳突;2根不 等长的交合刺。卵壳上散布有点状小凹。寄 生于肉食兽小肠内。
旋尾目线虫特点:
口周有6片小唇。食道分为前肌质部
和后腺质部。雄虫尾部卷曲;2根交 合刺不等长不同形。多为卵胎生。 虫体寄生在宿主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组织内。需非吸血性节肢动物作为 中间宿主。
吸吮科(Thelaziide) 吸吮属(Thelazia) 罗氏吸吮线虫(T.rhodesi):寄生于牛的结膜囊、 第三眼睑和泪管处。虫体乳白色,表皮有明显锯齿状 横纹。头端细小,有一小长方形的口囊。雄虫9.3~ 13.0㎜,尾部弯曲,左右交合刺不等长,有17对尾乳 突。雌虫长14.5~17.7㎜,尾端钝圆。胎生。
中小型虫体,雌 雄虫个体差异大; 食道有后食道球; 雌虫尾部长而尖, 故称尖尾线虫或 蛲虫。直接型发 育,具有严格的 宿主特异性。
尖尾属(Oxyuris) 马尖尾线虫O.equi(马蛲虫):寄生于马属动 物的大肠。食道呈哑铃形。雌雄虫大小差异大, 雄虫小,长约1cm。未成熟雌虫白色,尾尖细 较短;成熟雌虫灰褐色,长可达15cm,尾部 细长而尖,可达体部长的3倍以上。
虫卵:犬、猫弓首蛔虫卵相似,呈亚球形, 卵壳厚,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
狮弓首蛔虫卵偏卵圆形,卵壳光滑。
猫弓首蛔虫的颈翼膜前窄后宽,使虫体前端如箭镞状。
弓蛔属(Taxascaris):与弓首属相似,但食 道后方无肌质膨大部,肛前乳突约25对,阴 门在体后方1/3处,卵壳厚,但光滑。 狮弓蛔虫(T.leonina):头端向背侧弯曲, 颈翼中间宽,两端窄,使头端呈矛尖形。无 小胃,雄虫长3-7厘米,雌虫长3-10厘米, 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3与中1/3交接处,虫卵 偏卵圆形,卵壳光滑。
异刺线虫虫卵椭圆形,灰褐色,卵壳厚,内 含一个胚细胞,卵的一端较明亮(与鸡蛔虫 卵鉴别)。
异刺线虫生活史
寄生于鸡等禽类的盲肠。鸡异刺线虫 还是火鸡组织滴虫的传播者。
虫卵
适温湿 2周
感染性虫卵(含幼虫)
饲料、饮水 或蚯蚓
L
成虫
盲肠 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d
鸡吃入
六、旋尾目(Spirurida)
锐形科(华首科) Acuariidae:锐形属(华首属)、 分咽属、 链首属、副柔线属 似蛔科 Ascaropsidae:似蛔属 、泡首属 、西蒙属、 颚口科 Gnathostomatiidae:颚口属 筒线科 Gongylonematidae:筒线属 柔线科 Habronematidae:柔线属 泡翼科 Physalopteridae:泡翼属 尾旋科 Spirocercidae:尾旋属 旋尾科 Spiruridae:柔线属 四棱科 Tetrameridae:四棱属 吸吮科 Thelaziidae:吸吮属、尖旋尾属
鸽蛔虫(A.columbae):寄生于鸽、孔雀等的小肠。 鹅蛔虫(A.anseris):寄生于鹅小肠。
吸盘
泄殖孔
尾翼
尾乳突
禽蛔虫生活史
五、尖尾目Oxyurata
尖尾科 Oxyuridae 尖尾属 Oxyuris 钉尾属 Passalurus 住肠属 Enterobius 无刺属 Aspiculuri 管线属 Syphaci 异刺科 Heterakidae 异刺属 Heterakis 肿尾属 Ganguleterakis 锥尾科 Subuluridae 锥尾属 Subulura
猪蛔虫生活史
蛔虫病猪
初期有肺炎病变,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暗红色 斑点。肝、肺和支气管等处常可发现大量幼虫。 肝表面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乳斑。
乳斑肝
蛔虫性肺炎
猪蛔虫阻塞的肠管
大量蛔虫阻塞肠管造成肠梗阻
蛔虫寄生于脑引起脑脓肿
从一个儿童体内驱出的蛔虫
驱杀蛔虫的药物
磷酸哌嗪(宝塔糖) 丙硫咪唑 肠虫清(甲苯咪唑+左旋咪唑) 伊维菌素
第四章 线 虫 学
四、蛔目Ascaridata
蛔科 Ascaridae 蛔属 Ascaris 副蛔属 Parascaris 弓首科 Toxocaridae 弓首属 Toxocara 新蛔属 Neoascaris 弓蛔属 Toxascaris 禽蛔科(蛔型科) Ascaridiidae 禽蛔属(蛔型属)Ascaridia 异尖科 Anisakidae 异尖属 Anisakis
吸吮线虫生活史
第四章 线虫学思考题(一)
一、线虫基本形态、角皮衍生物、消化系统、 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形态结构特点。 二、线虫的生殖方式、发育模式。 三、根据线虫发育过程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 可把线虫分为哪两种类型?其各又可分为 哪几种类型? 四、何谓卵生、卵胎生、胎生、感染性阶段、 感染性虫卵、感染性幼虫、感染前期、成 虫前期、潜在(隐)期、显露期?
雄虫
1根大头针状交合刺
4个长乳突支撑着呈四角形的翼膜
虫卵呈长卵
圆形,两侧 不对称,一 端有卵塞。
马蛲虫生活史
马属动物 大肠粘膜内
虫卵
含L1卵
3~5d
感染性虫卵(含L3)
成虫
1~1.5d
3~5个月
异刺科 Heterakidae 异刺属( Heterakis ) 鸡异刺线虫(H. gallinarum):虫体小,白色。 头端略向背面弯曲,三片唇不明显,侧翼较长。食 道末端有一膨大的后食道球。雄虫长7~13㎜,尾 直,末端尖细,交合刺2根,左侧短粗右侧细长; 有一个圆形的泄殖孔前吸盘。雌虫长10~15㎜, 尾细长。
蛔目特点
粗大型虫体;具三片唇,一背唇,二 亚腹唇;无口囊。食道简单,肌质 柱状。雄虫尾部常弯向腹面;有些 属的蛔虫有颈翼膜,使头部呈弓形, 如弓蛔属(Toxascaris)和弓首属 (Toxocara)。卵壳厚,处于单细 胞期。直接发育型。
蛔 属(Ascaris)
猪蛔虫(A.suum):寄生于猪小肠内的
禽蛔科
禽蛔属(Ascaridia):食道棒状,但不具后食道
球;雄虫有带角质边缘的泄殖孔前吸盘。
鸡蛔虫(A.galli):是寄生于鸡小肠内最大的一种线 虫,呈黄色,头端有3片唇。雄虫长2.6~7cm,尾 端有尾翼和尾乳突,有一个泄殖孔前吸盘;交合刺 近于等长。雌虫长6.5~11㎝,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