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学案(三)——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事物形象的定义;
2. 掌握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诗歌的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从整体构思看,常用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从描写手法看,常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特点:①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②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③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二、事物形象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三、常见思想感情(咏物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四、提问方式
1、诗中描写体现了物象怎样的特征(品格)?
2、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某某形象。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
五、方法指津
1、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鉴赏事物形象的方法:
(1)分析物象的环境特点、自身特点(形态、色泽等)及内在品性。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即品味诗人将什么感情寄托于物,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六、如何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一)典型例题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二)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基本句式】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特点)的(名称)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发了诗人(中心)情感。
当堂练习(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
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小结:鉴赏物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物象的象征意义。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2)鉴赏一般物象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知识补充:古代诗歌常见6种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