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思想
---读《追求卓越》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从远古时代到诸侯强国再到现在的国家、民族,均是由群体组成的。

在一个群体里,必定会有生活,生产等活动,如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挥必定会乱成一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为自己的生活不择手段的去争取或者说是抢夺,不会在意其他人的生活处境。

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群体是不会有发展前景的,团体亦不再是团体,只会是一团散沙,群体也不再称作群体,因此管理者在一个群体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一个管理者也必须拥有一套足以令众人信服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才可以带领整个群体进步,发展,壮大。

在社会的发展中,有关于管理思想的理论在不断的随着实践完善,现代管理思想在经历工业改革,世界大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变等等因素的影响下,也逐步完善。

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由托马斯·彼得斯执笔所写的《追求卓越》是不得不提的一本书。

《追求卓越》这本书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追求卓越》出版于日本企业在世界上步步紧逼,美国企业却是节节败退的大背景下。

当时的美国企业热衷于在管理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模型”和“企业战略范例”,职业经理人和MBA 习惯于计划模型和精确财务分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却普遍忽视管理学最基本的原则和品质,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美国企业的惨败和自信心习丧失。

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

而1982年出版的托马斯·彼得斯《追求卓越》成为美国商业的拯救者和美国商业史上的转折点。

《追求卓越》首次描述了那些行之有效的东西。

它的风格是刻意形成的。

这本书的逻辑就是美国式管理已被严重地扭曲。

这是对美国式管理和麦肯锡式思维方式猛烈的、面对面的攻击。

此书面世之后即成为最畅销的工业管理书籍,被誉为: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

托马斯·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密切地结合起来,成为轰动整个管理世界的经典法则。

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就是要恢复管理学的基本面貌,赋予那些被管理学专家们所视而不见但却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应有的地位。

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对43家卓越企业的分析,捕捉到要作为一个优秀企业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追求卓越》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事实,数据分析处理,而且文笔生动流畅,利用案例说明原理,引用名家理论如数家珍,因此,任何人当然包括我们这些尚未进入社会,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也可以从这些企业理想中感受到激情。

为了探询管理艺术的秘密,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辗转美国各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取得了数百个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

样本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食品等诸多行业,其中有我们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跨国公司,如IBM、通用电气、惠普、通用汽车、3M、麦当劳、宝洁等等。

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作者
发现,尽管每个优秀企业的个性不同,但拥有许多共同的品质,也就是八大基本属性,即:崇尚行动;贴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助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20年后,托马斯·彼得斯追述了这八条原理是如何诞生的:“随着去百事公司演讲的时间越来越近,某天清晨6点左右,我坐在桌前,从美州银行大楼的48层俯瞰旧金山湾。

我闭上眼睛,然后伏案在拍纸簿上写下了8条。

从那时起,这8条就没有改变过,它们是《追求卓越》的8条基本原理。


现在,让我们再次审视一下这八条原理:
(1)崇尚行动:偏好行动而不是沉思;
(2)贴近顾客:在产品和服务上接近顾客的需求;
(3)自主创新:鼓励自治和放松,而不是紧密监督;
(4)以人助产:对雇员的态度是鼓励其生产力,避免对立情绪;
(5)价值驱动:以一种被称为“走动式管理”的方式,保持与大家的紧密接触;
(6)不离本行:“专注于自身”以保持商业优势,避免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领域与人竞争;
(7)精兵简政:组织结构简洁,人员精干;
(8)宽严并济:对目标同时保持松紧有度的特性但却不窒息创新的控制系统。

这些基本原理的提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全球企业的管理和运营。

直到今天,崇尚行动、贴近顾客、精兵简政、不离本行这些指导性原理,仍然是许多企业提升绩效和赢利水平的有效方法。

虽然《追求卓越》中提及的某些企业可能已经失败了,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八条原理所具有的真正价值以及它给企业运营带来的深远影响。

正如彼得斯所言:“遵循这8条原则,你会赢,肯定会赢,我永远不会这样说。

我要说的是,忽视这8条原则,你会失败,肯定会失败”。

与此同时,托马斯·彼得斯并没忘了警告人们:“任何一个人如果蠢到看见一本商业书籍就全套照搬,那他就的的确确是个白痴。

”这个时代变化太迅速了,不可能仅仅依赖几条准则就获取永久的成功。

彼得斯强调:“我们应该贴一个警告标签。

注意!没有永恒的东西。

任何东西吃得太多都会有毒。

请记住:商业中所有事情都是悖论。


《追求卓越》是一本充满个人感情色彩的管理书籍,托马斯·彼得斯为管理设定了一个积极的目标,而不是强调管理在现阶段说面临的难题,书中通过对43家企业的深度调查和分析,捕捉到那些被传统管理学家们所忽视的但是确实企业经营成功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以顾客为上帝,将注意力放在顾客的身上,对人持续的关心,用于实验、实践,百折不挠等等。

托马斯·彼得斯通过其“永久性革命”的理论,向企业界阐述了一个如何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中谋得生存并且
成功的道路。

他本人的核心理念是:企业管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一般的模式,即使有也不是成功的标志,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大背景下,企业的成长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按照旧的固有的模式运转,那么很有可能在今天就会失败。

当然,管理也并非是没有理据可循的,它也有一定的规则和原理,但正如有人所说,管理就像是在下棋,管理的规则和范例就如同棋谱,分析棋谱绝对会对棋艺的提高产生帮助,但是棋谱不可能重复,一旦置身于问题的迷阵之中,解决的方法便没有现成的可以让我们来照搬了。

所以,原则一定要信守,但是不可以一成不变,应用时要随机应变,自己本身也要明白,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永恒不变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最好的”管理模式,任何拘泥于书本和范例的管理者是不会有突破或者说是根本不会成功的,即使是失败也只能是自己本身的原因。

正是这一番理论,作者本人由小员工转身便为一名卓越的管理专家。

所以说,成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或者是困难,即便是家财万贯,也会因为管理不当而面临破产的危机,而即便你是一无所有,但是只要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勇于吃苦等品质,你仍然可以有成功的可能。

成功从无定式,卓越贵在创新,没有人会反对托马斯·彼得斯的管理学论点,但是,问题也是同样存在的,在他说调查访问的这些企业中其中也有不少企业或失败或销声匿迹的,所以有人对此书也产生了怀疑,难道真的是托马斯·彼得斯他错了吗?我们是否还可以或者说这本书还可以被人们奉为经典吗?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由和自己的答案,但是我觉得,即使是这样,这本书中所阐述的八条原理至今还是被许多企业家所认同,几乎没有企业领袖否认,即使出现某些企业失败的案例,我们也不能忘记这本书曾经一度是美国商业的拯救者,作者在那个混乱、非连续时代所作出的创新是不能够被忘记的,更何况企业很容易出现改朝换代或者更换接班人这样的事情,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管理方案也可能出现偏差导致失败。

在我看来,《追求卓越》这本书给了全球各企业一个共同的梦,这个梦把赤裸裸的功利,尔虞我诈的竞争,勾心斗角的企业政治,生死攸关的管理等等包装起来,穿上了新衣,不管他科学或者正确与否,他始终是给了我们一个梦,一个方向。

众多的管理学家和企业领袖依旧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为自己的学术或者企业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