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姓名:秦子辉学号:20070702056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指导老师:段鹰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8年5月2008年度工学硕士管理理论与方法考题1、简答题(1)举例说明现代管理理论与经典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别?(10分)答:现在管理理论已经不仅仅是单学科的简单阐述,而是综合了运筹学,计算机,数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门学科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以期待对管理产生质的影响,管理思想既包涵了人本的思想,又包括对组织结构的改进,运用流程再造等方式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韦伯从三个不同角度,即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织来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关系、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区别:1)经典管理论以经验和定性分析为主;现代管理理论以定量分析为主。

实际上,从休·哈特开始,这些方法的发展使管理开始真正有了科学的依据,而不再只是一种艺术或经验。

2)经典管理理论以通过基层生产现场中作业研究来降低劳动成本为主;而现代管理理论以研究整体系统的优化、降低各种资源消耗、提高整体系统的生产率为主。

3)经典管理理论以提高制造现场作业效率和改进生产管理为主;现代管理理论则面向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4)经典管理理论单兵独进;现代管理理论已经成为为企业CIMS、进而为企业发展到LAF企业提供管理集成基础结构的有效工具。

5)经典管理理论大部分应用于制造业;现代管理理论已经普及到交通、建筑、银行、金融、供应链和物流、医院等产业中,几乎所有组织的社会化生产活动都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服务对象。

(2)美国、日本及香港、台湾、中国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模式上有什么区别?( 5分)答:1)美国人比较擅长计划和技术,其管理人才往往是专业化的,控制方式是明确的控制。

企业雇用是短期雇用,企业里面晋升往往通过快速的评价升级。

2)日本的做法是:通过人来改善技术设备,运用准时化、自主化的规则,结合高效率、低成本的经营运行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3)香港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有英国的痕迹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擅长于仿真——求解——实践的方式做事,表现出对事物采取慎重的态度;②具有典型中国人特点;③命令服从度较高。

4)台湾的企业管理者是将泰勒等人的动作分析与时间管理等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了电子行业,服务行业,后来又应用到了机械行业,并对企业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上进行了纠正。

在企业管理地发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中国人受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理服人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性,了解人的需要与付出的辩证关系。

同时又效仿欧美的管理科学,结合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3)当代企业管理或现代工业工程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5分)答: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主要趋向于:①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核心,以认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则要靠更的信息、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知识生产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知识的背后是人才。

因此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教育培训成为高效的投资手段。

②企业重组再造:在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扁平网络状组织成为现代企业组织模式的基本趋势。

这种组织能够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又能为其内部组织成员的自我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使组织层次缩减,精干高效。

因而成为管理组织模式的一种趋势。

③追求速度效益的新生产管理方式:现代的企业生产模式正在从大批量生产转向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从机器化产品转向知识化产品生产,从单纯的产品生产转向产品和服务生产以后,原有的生产模式不能解决在科技迅速发展和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生产需求的个性化和对生产的迅速反应问题。

与此相适应,追求速度效益的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就必然成为了当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④集成管理:企业是一个系统,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将集成的思想和观念创造性地运用于管理实践中,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资源要素扩大管理视野,增强管理对象的交融度,并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促进各项要素、功能与优势之间的互补,使其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因此,集成管理也成为了现代管理科学的一种趋势。

2、计算题服装厂在下年度有甲、乙两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答:EP(甲)=0.1(20)+0.4(70)+0.5(130)=95,EP(乙)=0.1(10)+0.4(50)+0.5(140)=91,所以由决策树最佳方案为方案甲。

3、工具应用题假设某中型制造企业请你就该公司员工凝聚力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请用现代工业工程中常用的逻辑树方法,拟出分析的思路,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15分)答:分析思路: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公司的基础,也是理解需要解决问题的前提。

因此第一步要分析该公司的发展战略。

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调查公司的文化,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由于是要增强公司的凝聚力,要对该公司进行岗位分析,进一步优化该公司的结构体系,这样也可以使该公司各个部门很好的协调在一起。

从薪酬的角度来分析公司员工的凝聚力,这就要对比其他企业的薪酬情况,来实现本公司合理的薪酬体系。

在企业文化角度,分为管理分析和公平性分析,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在公司内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解决途径: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你提高的薪水的永远都无法完全满足员工的要求,反倒令自己的人工成本不断上涨。

我认为给予员工的薪水只要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可,要留住员工,增加企业凝聚力关键的还是工作的环境,一个公平的、认可员工价值、尊重员工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公平性却又是员工认知的重要基础:个人薪酬的多少只是员工衡量的一个参考因素,当薪酬水平已经处于市场平均水平或之上时,同外界的比较中是公平的,那么假如公司的薪酬体系是统一合理的标准,那么在公司内部的比较中也是公平的,薪酬的影响因素就回降到最小;如果公司目前支付的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员工所得将会超过现在,那么薪酬因素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日常的管理中,员工也会强调一个公平性,如果管理者处理事情时按照规定的标准来执行,还有是过程中经过充分的沟通,这样即使结果不公平,但过程公平也会受到员工的认可。

除了公平性的原则外,认可员工价值、尊重员工价值,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还有:一是否相信员工的能力,授权的程度;二政策执行时的沟通程度如何,是否在执行之前都经过必要的告知(方式包含通知、调查、培训等),沟通中的及时反馈也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否真正关心员工,是否在员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员工需要是否做出合理的安排。

我认为只要把握住上述的观点基础,不管是采用什么方式来实现,都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4、持续改善思考题谈谈你所设想的企业管理的逻辑体系是什么?通过本课程学习你的主要体会是什么?(10分)答:1)企业管理的逻辑体系我所设想的企业管理的逻辑体系如下表所示。

此逻辑体系的组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1)人性假设:文化人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中所做的人性假设不同,在本逻辑体系中,文化人是区别于经济人、社会人、系统人的另一种假设,人的“劳作”是人性的基础。

通过劳作,人类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塑造了自己作为“文化人”的本质。

卡西尔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称之为人类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

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是这一历程中的不同阶段。

在所有这些阶段中,人都发现并证实了一种新的力量----建设一个人自己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

尽管这些力量趋向于不同的方向,遵循着不同的原则;但是,“这种多样性和相异性并不意味着不一致或不和谐。

所有这些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的。

每一种功能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一个新方面”(注: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页。

)。

依据这一观点,人性有一个逐步展示的过程,“理性的动物”、“社会的动物”乃至“政治人”、“经济人”等等,都是人性展示的不同的方面。

这些不同的人性面,构成了类共同本质----“文化人”。

(2)管理方法:文化管理成为20世纪理论与思想的里程碑。

对原有管理理念的整合,必然会产生新的管理理念。

如上所述,这种新管理理念,应该是古代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智慧、东方管理文化与西方管理文化、人文管理精神与科学管理精神的完美结合。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应该体现人作为文化动物的本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适用于“知识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

(3)管理目标: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以前的西方管理思想强调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

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综合效益越来越不可忽视,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企业追求的另一个长久发展的目标。

2)课程体会通过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对于企业,现代的管理科学至关重要。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习和运用管理科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它与发展经济一起被企业列入战略发展的核心目标。

企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的全力支撑,它不仅具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单位劳动力最佳生产力水平促使利益最大化等优点,它还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在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规范,以及协调规范员工的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等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但学习管理科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做大蛋糕比争论分配更重要,所以它比普通的管理模式更具导向力、约束力、凝聚力、激励力和辐射力,被经济学家赞誉为推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生产力的加速引擎。

大量的事实证明,科学的管理原则比普通的、自由式的、和所谓的最佳管理模式具有更多的优势。

众企业纷纷意识到管理科学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催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而持久的动能。

时至今日,管理科学已经成为主导潮流,领跑着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格局。

管理工作充满社会的各个角落,提高管理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的要诀。

因此,学习、研究管理理论是很有意义的。

而且学习现代管理不仅使我对许多管理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从大局出发的系统观,以及在此基础的注重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