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题
某企业中存在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储存量如表1所示。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已知条件,试分析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
表1 企业各种危险化学品及其储存量
几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如表2和表3.
表3 其他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
解题思路:
依据:规范GB18218-2009
《职业资格三级》教材P182-P186页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公式判定; 由图可看出气瓶房和喷漆工房边缘之间距离小于500米,故作为一个单元判断重大危险源:
按计算公式计算:
+
+
+
+
=0.1+0.0005+0.0008+0.003=0.1043<1
因此气瓶房和喷漆工房单元不是重大危险源 油料库房单元按计算公式计算:
++=0.25+0.4+0.4=1.05>1
因此存放在油料库房内的危险化学品为该企业的重大危险源。
办公室的照度标准值为500Lx,照度标准值是指工作、活动或生活场所参考平面上的最低平均照度值。
某新建办公室,现场实测工作参考平面上的8个照度数据为:527Lx、448Lx、518Lx、551Lx、549Lx、546Lx、498Lx、532Lx。
试用“Q值检验法”判别其中是否有极端数据应该舍去。
计算该新建办公室的平均照度值,并说明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观察8次的置信因素
Q0.90=0.47)
解题思路:
依据:《职业资格三级》教材P90页
根据Q值检验法从小到大排列:
448Lx、498Lx、518Lx、527Lx、532Lx、546Lx、549Lx、551Lx
极端值:448Lx
检验极端最小值:Q===0.49>(八次观测的Q0.90=0.47)
故448Lx应该舍去
新建办公室的平均照度值为
=532Lx>500Lx
故新建办公室的平均照度值满足标准的要求。
案例题
某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结束后进入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阶段接近结束时欲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该建设项目包括生产厂房、危险化学品库、变配电室、锅炉房、油库、空压站等设施。
经观测,项目所在地年最小频率风向为西南风。
建设项目中使用和储存的物质主要包括:(a)易燃液体、包括丙酮、异丙醇等。
(b)氧化剂、过氧化氢等。
(c)腐蚀品,硫酸,氢氧化钠等。
该项目中危险化学品库位于企业西南角,根据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该建设项目将其分房储存。
对存放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已按相关要求完成防腐处理。
现场勘查中发现该建设项目的生产厂房采用了有防护罩的灯具进行照明,但部分电气线路未穿管敷设。
已按相关规定设置了导静电装置,但尚未完成安全标志的设置。
企业提供了消防验收文件、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应急救援预案等文件,但未涉及具体的应急装置设置。
同时,企业提供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记录,经检查,厂长未参加培训和考核。
根据建设项目情况,采用符合/不符合型的安全检查表法对该项目进行安全
(1)该项目已完成安全预评价,该企业应具备哪些条件,安全评价机构即可对其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2)根据提供的安全检查表和已知条件,对该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3)根据安全检查表评价的结果和已知条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4)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属于哪种类型,简要介绍其性质。
解题思路:
依据:《职业资格三级》教材P210页-P232页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P187页使用安全检查表实施评价
(1)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1、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正常;
2、初步设计中安全设施已按要求与主题工程同时建成、投入使用;
3、建设项目中的特种设备已经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取
得安全使用证(或检验合格证书);
4、工作环境、劳动条件景测试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标准;
5、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经现场检查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
和标准;
6、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建立
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了安全生产培训教
育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并取得了安全操作证,制订了
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
1、针对企业本身没有设置污水处理站的问题,建议企业相关负责人重视本问题,立即整改,在厂区边缘地带设置污水处理站,并与厂区和居民区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
2、针对企业厂房内没有设置紧急冲淋装置及洗眼器的问题,建议企业立即整改,设置紧急冲淋装置及洗眼器,并保证不间断供水;
3、针对企业部分电气线路未穿管敷设的问题,建议企业应对用电安全提高认识,立即整改对电气线路穿管敷设,保证电气线路安全可靠;
4、针对企业未完成安全标志的设置问题,建议企业立即设置好安全标志防治安全事故发生;
5、针对企业厂长未参加培训和考核的问题,建议企业厂长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6、
(4)第1—3条安全对策和建议属于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第4-6条安全对策和建议属于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就是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使“机—环境”系统具有保障安全状态的能力,采用安全设施,防治设备和作业环境对人造成伤害而发生事故。
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就是在管理上采取措施,管理协调人在生及“人—机”系统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