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乙烯工程安全评价案例安全环保研究院2001年11月目录一、总论11.1 概述11.2 评价目的和原则1二、工程概况22.1 总图布置22.2 气象条件22.3 地质及施工条件22.4 主要生产装置工艺流程32.5 XX乙烯厂安全管理状况42.6 工厂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5三、系统危险辨识63.1 系统危险辨识方法及危险分级标准63.2 危险辨识主要工作内容83.3 系统危险辨识结果综合分析9四、系统危险控制能力诊断134.1 乙烯厂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134.2 系统危险控制能力评估14五、综合安全评价175.1 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的确定175.2 综合安全评价模型185.3 安全度综合评定21六、评价结论及安全管理工作建议226.1 评价结论236.2 安全管理工作建议25一、总论1.1. 概述XX乙烯工程,是经国务院1988年批准立项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厂址选定在XX市东郊黄埔区大田山地带的将军地西侧,西距XX市约28Km。
厂区占地面积约80 多公顷。
本工程有5 个生产装置:即15.0万吨/年乙烯装置,10.0 万吨/年聚乙烯装置,7.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8.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以及5.0万吨/年聚苯乙烯装置。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1.2.1 评价目的安全评价是现代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各阶段,都应进行安全评价。
XX乙烯工程目前处于投产前的试车准备阶段,本次评价是工程投产前试车准备阶段的安全评价。
通过安全评价,运用现代化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发掘存在于生产工艺、设备、作业环境等环节的潜在危险因素,预见并分析危险经触发可能发生的事故状况及造成的危害,有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和控制危险的对策,为工程投产后,企业组织和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基层组织实施危险预测预控提供信息基础。
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于企业生产要求的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模式。
1.2.2 安全评价原则1.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现代安全系统工程新技术,并吸收已有评价技术的有益成份,辨识评价工程各子系统存在的危险状况,有针对性提出危险控制措施。
2.运用安全控制论的安全评价模型开展综合安全评价。
3.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的提出强调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系统危险控制为核心。
4.评价对象主要XX乙烯工程的主要生产装置为主。
1.2.3 评价范围据初步设计文件,确定评价范围包括:1.乙烯装置,包括裂解、急冷、裂解气压缩、冷分离、热分离、制冷等装置;2.苯乙烯装置;3.聚乙烯装置;4.聚丙烯装置;5.聚苯乙烯装置;6.罐区;7.消防系统;8.辅助系统;9.公用设施;10.总体布局与周边环境。
1.2.4 评价工作内容1.通过危险辨识,对物料、能源、生产工艺装置、管线、作业环境等的危险充分暴露,尤其是各子系统接口处可能出现的危险;2.评价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度;3.评价自然灾害如洪涝、雷电、风暴对系统的危害以及重大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4.评价工人操作条件和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5.评价由于管理失误可能造成的风险。
上述评价工作内容贯穿于各子系统的危险辨识分析评价的各个环节。
二、工程概况2.1. 总图布置XX乙烯工程选址于XX市东郊黄埔区,位于城市规划的石油化工工业区。
厂址西距XX市中心约28km,东距深圳市约120km,距黄埔区中心约4 km。
厂址区域轻、化工工业较为发达,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也有一定基础。
厂址西侧有XX化工厂、XX氮肥厂、XX油脂化工厂、珠江造纸厂、人民制革厂等,南邻XX石油化工总厂,东南有黄埔化工厂等。
地区协作条件好。
厂区南侧紧邻旧围村,西侧为姬堂小学,西南侧有黄埔区物资局炸药库一处,对本工程会有相互影响。
工程在总体布置中尽量把有危险的装置布置在影响较小的位置,以减少对职业安全与卫生的影响。
如化学品库布置在厂区的东北角,远离生产装置,且为独立建筑物,一旦发生事故,也不会对其它设施造成影响。
空分装置为保证吸入空气的纯度,也布置在厂区的东北角,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乙烯罐区、全厂罐区、液化气站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布置在厂区的东侧,为主导风向的侧风向,以减少对其它区域的影响。
总图布置见附件一。
2.2 气象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21.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温度38.7℃。
主导风向:年主导风向:北;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冬季主导风向:北。
年平均风速1.9m/s,夏季平均风速1.86m/s,冬季平均风速2.07m/s,并有台风出现(风速达35.4m/s)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1680.5mm,1小时最大降水厚度1.1.1mm/h,1日最大降水厚度284.9mm/d,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及降雨量(1955年7月5—6日)15时50分,275.5mm。
雷暴:年平均雷电日数为82.4日/年,年最多雷电日数为111日/年。
2.3 地质及施工条件厂址地区的土壤主要由粘土、亚粘土、亚沙土组成,承压力约为14T/m2—29 T/m2。
下层为风化状花岗岩,岩基埋藏深度不一。
从露地面的基岩观察,属中生代燕山期块状花岗岩。
XX市地震烈度为5.5—6级,设计烈度按7度设防。
该厂地处丘陵地带,为平整土地,有些低洼地段需用土填平,此处土质较松。
为防止地基下沉,设计中的防范措施采用伸打桩和强夯地基的处理方法,提高建构筑物的基础强度,防止形变。
2.4 主要生产装置工艺流程2.4.1 乙烯装置2.4.2 聚乙烯装置2.4.3 聚丙烯装置2.4.4 苯乙烯装置2.5 XX乙烯厂安全管理状况鉴于该厂已于1997年进行了投料试车运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持续生产。
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构及规章制度,形成安全工作上的厂、车间(部门)、班组三级管理,上至厂长,下至岗位工人形成一个指令和要求迅速下达,基层信息迅速反馈的逐级保证体系。
安技人员素质较高,大部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厂安全组织管理网络见框图所示。
为保证乙烯工程的安全顺利复产,1999年5月至今,乙烯厂已制定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达40余个。
主要规章制度如下:1)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教育制度3)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4)事故管理制度5)事故隐患治理管理规定6)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7)安全检查制度8)动火升级管理制度9) 盲板管理制度10)事故柜管理制度1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12)用火票签发程序规定13)安全阀管理制度14)安全工作月、季报告书制度安全组织管理网络15)合同工、临时工、民工及外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规定16)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17)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管理规定18)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装备管理规定19)工业卫生管理规定20)防护器材管理规定21)电梯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规定22)便携式气体检测器管理制度23)厂内一般安全规定24)安全会议制度25)消防设施管理实施细则26)安全用火管理制度27)安全检修制度28)大检修安全规定29)进设备作业安全管理规定30)乙烯厂罐区安全管理规定2.6 工厂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1)火灾爆炸危险本工程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等均为易燃易爆物质,如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1.3、芳烃类等,在高温、高压、深冷等工艺条件以及设备易腐蚀,可能造成泄漏,遇明火(包括静电、雷电等)引起火灾爆炸。
另外,一些催化剂也具有易燃易爆性,如三乙基铝,与水、空气和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激烈反应,与空气接触自动燃烧,与含氧化物,有机卤化物反应甚为激烈。
2)毒物泄漏或不慎接触造成中毒危险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等也具有极大毒性。
如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乙烯、丙烯、丁二烯1.3、苯乙烯、糠醛等,这些物质尽管在生产过程中是密封进行,但有可能因设备密封不严和误操作引起泄漏或误接触,引起中毒。
本工程涉及的主要有毒原料与产品毒性危害如下表所示:3)雷电、静电危险本工程的大部分设备均为露天布置,一些塔类设备的净空高度高,而该地区年平均雷电日数为82.4日/年,年最多雷电日数为111日/年。
因而装置容易受雷击产生火花,可能引起泄漏的易燃易爆物质的火灾爆炸。
另外,装置在物料的输送过程、人穿化纤服装等产生静电,静电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将产生放电造成火花,引起火灾爆炸。
4)机具伤害和高处坠落危险装置设备中有大量的泵类等传动设备,同时化工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设备和管线高空架设和重叠布置,作业人员在进行现场巡查和检修作业时,可能因传动装置防护不当,引起机具伤害;或高处作业时不慎造成坠落伤害。
5)粉尘作业危害本工程的聚乙烯装置、聚丙烯装置、聚苯乙烯装置生产工艺最终产品为固体颗粒,在造粒过程中,尽管是在密闭的管式设备中进行,但仍有可能发生泄漏,造成粉尘危害。
6)噪声作业危害本工程噪声强度较高的主要部位有空压机、压缩机、冷冻站及泵房,噪声水平在85dB —100dB。
三、系统危险辨识3.1 系统危险辨识方法及危险分级标准3.1.1 危险辨识方法选择由于危险辨识在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国际上已开发出许多用于系统危险辨识的危险分析方法,而每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不同危险特征的分析对象。
因此,在具体开展危险辨识时,必须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需重点发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系统危险分析方法。
根据前述本工程潜在危险危害因素状况,系统危险辨识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全面分析主要灾害事故被触发的原因;* 系统了解各危险源危险状况信息,如事故模式、缺陷状况、本质安全化水平等;* 分析辅助系统危险状况;* 分析重要危险装置经触发造成事故的波及范围及其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了表3.1所列分析方法开展系统危险辨识工作。
表3.1 危险辨识方法及主要目的3.1.2 危险严重程度与危险概率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如表3.2、表3.3所示。
表3.2 危险严重程度分级表表3.3 危险发生概率分级标准3.2 危险辨识主要工作内容3.2.1 主体生产系统危险源划分危险源划分工作是在系统熟悉乙烯工程有关初步设计资料,并对乙烯工程进行必要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进行。
危险源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从安全系统分析与危险控制角度,以主要设备、设施或岗位为中心,将主要危险设备、工艺状况及操作条件、作业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辨识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危险源。
2.满足日常生产操作管理的要求。
根据上述原则,将整个生产系统划分成34个危险源。
3.2.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在整个安全评价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基础,其工作量占整个评价工作的一半以上。
按照危险源辨识工作程序,对每个危险源所涉及各种作业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触发条件、事故后果、事故类别、控制措施,以及固有危险状况,包括本质安全化状况、设备、设施、工艺缺陷、危险暴露程度等信息进行系统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