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
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 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浪花淘尽英雄,公道自在人心(胡适)
1.胡适(1891—1962),字适之,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因提倡文 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与陈独秀 同为五四运动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兴趣广泛,著 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 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2.1925年,当时已是徐志摩妻子的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第一封写于6月 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 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望你很快地来看我。别太认真,人生 苦短,及时行乐吧。你为什么不写信给我呢?我还在等着呢!而且你也没有给我电 话。我今天不出去了,也许会接到你的电话。明天再给你写信。媚娘。
陈独秀与毛泽东
《新青年》创刊后不久,经杨昌济介绍,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等人便成为《新青年》 的热心读者,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的好友张昆弟在1917年9月的日记中记录下了青年毛泽东与朋友的 的一次谈话,毛泽东说“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颇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拟”。 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成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依旧毫不吝惜地对陈独秀予以高度的评 价,他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3.胡适毕生助人,去世后余款只有153美元
4.胡适劝溥仪出国留学,还表示愿意给予帮助。对溥仪说:“中华民国已然成立,
你是中华民国的公民,和其他公民一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先生前途远大啊!”
5.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民主:“德先生”(Democracy)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讲:曾友
2016.12.15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导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什么?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 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是什么?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意义与破裂的经 验教训是什么?
目录(contents):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
《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 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 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 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 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 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
知识拓展
晚清时期,谭嗣同在其《仁学》一书中便提出了“冲决网罗”思想,以 此抨击封建专制,反对封建纲常名教的伦理道德,主张妇女解放、人民应该 拥有选举罢免君主等诸多权利。民国建立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延续了冲决网 罗的思潮,强调以个人的奋斗冲击封建纲常网罗的束缚。陈独秀认为青年人 应该积极战胜恶的社会,而不应该为社会之恶所屈服,亦不可逃避现实。 1919年11月14日,长沙赵五贞女士因不满父母的包办婚姻,于出嫁当日用 剃刀在花轿内自杀,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毛泽东就此事在湖南《大公报》、 《女界钟》上连续发表十篇文章,认为“一个人的自杀,完全是由环境所决 定”,并指出“假使这三件中(指赵所处之环境—引者注)有一件不是铁网, 或铁网而是开放的,赵女士决不至死”。这种“冲决网罗”的精神——或可
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
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鲁迅名片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 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 《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 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 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
1919年毛泽东等湖南学生创办《湘江评论》刊物后,以此为阵地宣扬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旨在摆脱湖南军阀统治的“驱张运动”的开展,并在年末轰动 一时的赵女士自杀事件中抨击封建礼教制度。这一切均受到陈独秀的关注,1920 年1月初,陈独秀发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一文,对于湖南青年学生予以高度肯
定,他说“我们奋斗不过的精神,已渐渐在一班可爱的青年身上复活了”。1920
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以此“自觉而奋斗”改造社会。陈独秀等人以 《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号召青年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 新文化,使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广泛地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促成了民国 初年的一次思想解放大潮,同时也为辛亥革命进行了必要的补课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 思想上充分的准备。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 宁(今安庆)人,1896年中秀才;不久受康 梁维新思想影响,转而追求西学。1901年留 学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任安徽都督府 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号召青年人举起科学 和民主的大旗,争人权,求得个性解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
陈独秀与《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亲自担任主笔。在发表于 该杂志的第1卷第1号的《敬告青年》一文,他开宗明义向当时中国社会的广大民众宣称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希望青年人做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第一,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学,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 障碍,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是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有 效思想武器。 第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离开改造产生封 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靠少数人的呐喊,是不可 能完成改造国民性的任务的。 第三,运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 神,产生形式主义的偏向,影响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 文化的斗争。
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要 救亡图存,就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必须 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廓清蒙味、启发理 智,使国民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反对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民主”“科学”这两个口号在中国社会 产生了深远影响,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体系, 批判了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动摇了孔学的 绝对权威地位,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 笼,去进行独立思考。新文化运动冲决了禁锢 人们思想的藩篱,引发了各种新思潮的涌流。
科学:“赛先生”(Science)。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 科学: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 方法来研究社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资产阶 级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