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

地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发展

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 幕。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的范围、内涵日益扩大,不同 国家经济结构的变迁呈现出阶段性的化特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传统的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其直接后
果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工业革命对于人类财富的积累无疑是一次 巨大的进步,但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是一场灾难。也正是全球性的 生态灾难警示人类社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面临着:
今天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从可持续 发展战略高度看,人类只有彻底摒弃以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 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 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今天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从可持续
从世界范围介绍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顺生态规律者昌, 逆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定律。古埃及、 古巴比伦、中美洲玛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 在历史的遗迹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 系统。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的生态演变也是自然与人为原因共同 作用的结果。历史的主轴越是靠近当代,导致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就 越是明显。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都经历过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 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则普遍面临着人口高增长、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严 重现实。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惟一正确 的选择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以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取代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和生态高破坏的 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当代全球文明正在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地 球 环 境 变 化 与 人 类 文 明 展
安阳师范学院 人文管理学院 数信系 工管一班 任晓萌 134979018
“ 环境”的含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总体”, 而文化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从历史进程来看,自然生态 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影响人类文明,特别是古 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人类灿烂的文 明,产生了如古埃及文明、华夏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和希腊文 明等。但同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所导致的生态 环境的恶化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争文明的延续。
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勾画人类历史进程:“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 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用它来形 容某些文明的消失,却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今天,人类已经践踏了自身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片土地,这正是人类文明不断从一处移向另一处 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若干古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华夏大地生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农业革命以前。当 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折。这次大转折的标 志是能够利用“制造工具用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火的发明与 使用。据科学家考证,我国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炭屑、烧骨等 遗迹。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火的证实。也就是说,大约在170万年前, 人类就开始使用火。由于火的使用人类结束了自然奴隶的历史,由被 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改造环境,开始了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艰难而 漫长的历程。
发展战略高度看,人类只有彻底摒弃以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 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 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世界各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制 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或“21世纪行动计划”,确定了各国经济社会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任务和计划。我国已着手改革保护环境的 政策和体制,包括减少和取消有关能源、水资源等开发利用的经济补 贴。发达国家制定了新的法律和政策,如制定国家环境计划或方案, 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应用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环境标志等新的环 境治理手段。越来越多的公众、各种环保团体、社区组织和企业参与 到了环境保护行动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奇的程度,并产 生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农业的发展,而在于 农业发展必须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进行。假如违反了自然生态规律,不 仅是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也都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最 终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以至衰败消亡。在生态系统的演 化和变迁中,自然和人为的两大因素有时是相互叠加、制约和影响,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时而发生变化,但是共生共存的交替作用是始终存 在的。
一、生态资源的加剧消耗 1.生态资源的加剧消耗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 3.森林资源退化 4.水 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5.海洋资源受到污染
二、重度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各地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光 污染...等事件频繁。
造成重度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工业燃烧大量化石能源, 成为大气、水等环境污染与土地生态破坏的源头。在工业革命初期, 能源主要是煤,直到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石油作为能源才开始进入 工业生产体系中,使工业能源结构发生了变化。最近几十年,尽管水 能等新的能源得到开发利用,但工业社会的能源依然以不可再生的煤 和石油等能源为主,且其消耗量急剧增加。这种趋势带来了一系列始 料不及的问题。例如,英国在 19 世纪 30 年代完成了产业革命,建立 了包括钢铁、化工、冶金、纺织等在内的工业体系,促使煤的生产量、 消耗量猛增,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也随之突出。早在 19 世纪末,英 国伦敦就曾发生过多次以煤作燃料造成的毒雾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