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徐恭斌内容提要:王维以诗负盛名,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他的山水诗里多虚清空灵,秀雅闲逸,表现出了一种禅趣生动而生命节律活泼的艺术静美,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

王维精通画理,他能自觉地运用自身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遣色弄彩,将画艺引入诗中,以绘画之理通于诗,诗作充满了艺术的画意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富于诗情、画意,而且饶有禅趣。

诗人以无我之心来深契山水自然的意志,以禅理入诗情,诗作深含着不尽的禅趣。

王维的诗歌可以说是情、景、理妙合无垠。

他的大多数诗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在空灵的诗境里又蕴涵着不尽的禅趣。

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禅语”,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

总之,王维以其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杰出的创作才能,融会前人写景经验之大成,一改前人借景寄兴,感怀兴物的述景方式,化禅宗理趣为艺术精神,将性情具象化为空灵虚渺的山水姿态,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诗歌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情趣画意禅理艺术美王维以诗负盛名,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诗歌,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山水之作如《终南山》、《华岳》描写雄伟的山岭,《汉江临泛》描绘浩瀚的江流,《山居秋暝》表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氛,《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之中溪涧或寺院的幽邃景象,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五言绝句《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辋川集》20首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很精致,有如精美的绘画小幅。

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田园乐》等10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

王维把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和平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了悠闲自得的隐士式的人物,以这些诗歌表现了自己对于闲适生活的喜爱。

其他一些描写隐居生活的诗篇,也常有出色的写景片断,绘出了山林田园间种种动人的风景画面。

王维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他的山水诗里多虚清空灵,秀雅闲逸,表现出一种禅趣生动而生命节律活泼的静美,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洋溢着丰富的情趣。

王维中年以后日益消沉,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

故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

他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①。

这种心情也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从前面所举的山水田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

正因为他观察自然的艺术本领很高,所以他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下面,我就从情趣、画意、禅理三方面赏析王维山水田园歌的艺术美。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在“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美学理想的共同哺育下,中国古代诗人大多具有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并且逐步形成了中国山水诗歌独特的美学特征:诗人们往往把田园山水放大成宇宙,并且内化为全部人格,以人的精神来体合山水的精义,把生命主体推向体验的高峰,转而以富于高兴的形和意来表现这种“物无不是物,物无不是我”的境界和气象。

王维生活在盛唐,盛唐社会的勃勃生机融入了诗人的生命,他的诗总有一种昂扬情思、明朗基调流注其中,不低沉,不纤弱,不颓废,所以王维诗中蕴含着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一片激情。

王维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

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住,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静谧的境界,但这种静并非凝滞寂灭,而是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乐趣。

中间两联表现出诗人被自然界种种胜事所吸引的情趣,特别是末联流露了诗人内心那种欢乐,热情和旷达的浪漫气质。

再如《归辋川作》:“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王维的辋川别墅得于晚年,当时他对仕途没有多少激情,希望远离尘俗,过安静的生活。

由于心情不好,他看眼前景色的时候,全是淡淡的。

谷口疏钟之鸣,经表现不是悦耳之声,而是“动”,人知其动而心不为所动,一任其行,打鱼砍柴的人也渐渐稀少,生气黯然。

诗中用“悠然”让人感到一丝轻快,又难以掩饰傍晚时分自我的孤独,在这种情绪下见风中菱蔓、杨花,前者的柔弱和后者的不由自主,虽是实景,但此时仿佛是诗人自我的写照。

诗人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有说,以“惆怅掩柴扉”最大限度地让人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在清丽的山林景色之下,王维深藏了幽怨之情。

我们如果把“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等句联系起来,就不能不惊讶诗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独了。

但是,从王维的诗作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当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从当时崎岖不平的仕途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就平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向上的精神。

这些诗表现了田家风光的淳真和可爱,象《渭川田家》、《新晴野望》、《淇上田园即事》、《积雨辋川庄作》诸诗中关于田家景物的描写,都很真切生动,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对乡土、田园的爱恋。

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流连忘返,饶有兴味地寻找一切可以使他心动神摇的景象。

如“兴阑啼鸟换,做久落花多”所顿悟到的偷偷逝去的时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所直觉到大自然的生命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所感受到的明月的多情;“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所体验到的惊喜的感觉等。

这些诗单纯优美而不寒俭枯涩,恬静和平而不死气沉沉,绝少尘迹而不孤单寂寞,清而实腴,语淡而味终不薄。

如果没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敏锐的观察,没有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写不出这些“情趣洋溢”的诗来。

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充满了艺术的画意王维作为南宗水墨画派的开创者,他天性擅画,精通画理。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他能自觉地运用自身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遣色弄彩,将画艺引入诗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魅力。

如“嫩竹含新粉,红莲脱故衣”,《山居即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援”,《辋川闲居赠裴迪》等,充满画意质感的佳句触目可见,比比皆是。

因此,王维的诗歌,素来即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诗话总龟》言:“顾恺之善画而不能诗,杜子美善诗而不能画,从容二子间,王右丞也。

”他自己也在《偶然作》诗中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笔成绘。

”已指出他的诗富于画意。

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王维正是凭自身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卓越的文学才能,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大自然的喜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

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能以绘画之理通于诗,常常是略施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充满了艺术的画意,耐人玩味。

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描绘山中秋色,句句皆可入画。

溪水、白石、红叶、山路,空翠组合成一幅典型的艺术形象,绚丽色彩宛然在目。

领略了诗的画意,又可引发出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感受,从中看到更多更丰富的画面:蜿蜒曲折的山路,小溪的涓涓细流。

在清流中半露出水面的白石,葱郁的林木,苍翠的山野,不时看到尚未落尽的红叶。

再进一步,探讨诗人的诗意所在:山路元无雨,空明苍翠的山色亦不可能湿衣,但诗人却写衣服浸湿。

这种空翠似雨又非雨,亦真亦假的灵境,使得“空”、“无”与“湿”的矛盾得到了统一。

诗人的高明的创作手法使静中有动,白石“出”,红叶“稀”,人衣“湿”,都被赋予了动感。

从整个画面来说,白石、红叶是山中景物的局部,山路穿行在空旷的翠岗绿树中就展现了山景的全貌。

画面更显得开阔幽远。

局部的“实”与全景的“虚”相映,使飘逸空灵的诗意展示抽象美。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作者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

中间两联,诗人捕捉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翠竹、碧荷、浣女、渔舟等富有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既给人留下了鲜明的视觉印象,又传达了融于画面的音响,并赋予画面以动态,艺术地创造出清新静谧的意境,典型地体现了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再如《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这是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

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一些常见景色: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极其寻常,作者随手写去,然而诗意盎然。

体现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美。

王维把农村表现得这样平静闲适、悠闲可爱,是他当时心境的反映,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从他的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王维对自然景色的感觉敏锐,观察细致,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给以突出的表现。

如《木兰柴》:“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淇上即事田园》:“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皆着墨无多,即勾勒出一幅鲜明生动的图画。

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全篇气势流畅,“大漠”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境界。

王维绘画讲究构图,他的诗也很注意景物的安排、布置和色彩的对照。

如《春园即事》:“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色彩对照严密,形成一幅鲜艳明丽的图画。

在《送梓州李使君》中写道:“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

”这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画面,那响彻千山的杜鹃啼鸣,声震层峦的崖巅飞瀑,使换面显得更加生动逼真。

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说:“又丞工于用意,尤公于达意,景亦意,前无古人,后无嗣者,文外独绝,不许有两。

”指出了王维诗中的景,都是服务于表达情意的。

诗人往往结合自身的印象和感受来刻画山水,《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写汉江水的壮阔、浩淼,全从个人的印象和感觉着笔。

这样写,更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传达出山水的神韵。

他还善于在写景中表达自己的心情。

如《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一秋夜的寂静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寂寞悲凉心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