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19章 土地税收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第19章 土地税收
(二)税法的概念与类型
税收与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 国家均实行立宪征税和依法治税的原则, 即政府征税权力由宪法授予,税收法律、 法规须经议会批准,税款稽征实行依法办 事,税务争讼与处罚按法定程序办理。简 而言之,税收的一切征纳活动及其分配关 系都以税法形式表现出来,即所谓“有税 必有法,无法不成税”。这就是税收的法 定主义原则。
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是指一国各种税收 及其要素的构成体系。从法的角度来看,税收 制度是一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以 法律规范形式出现的制度体系,也称为“税收 法律制度”,它是政府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 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范。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税收制度是一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体制的变化决定着税收制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收制度发展大致 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税 收制度、两步利改税时期的税收制度及 1994年改革后形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在实践中,还存在散转,指既采用前转又 采用后转的税负转嫁。税负的转嫁首先会 破坏税收中性原则,进而会影响到税收的 公平和效率原则,因此,在税制设计中应 当尽量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税法的概念与类型
现代国家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财政、文化 发展的要求,税法体系日趋完备。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对税法体系进行分类,依照税收法律规范 的调整对象,税法可以分为税收基本法、税收实 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依据税法的渊源与效力,可 以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部门规章 和地方税收法规;以征税客体为依据,税收实体 法又可分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行 为税法。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中国土地税制的历史演变
一、民国以前的土地税制 二、民国时期的土地税制 三、旧中国土地税制的本质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所得税(income tax)式
的土地税
这是根据土地收益所征收的土地税。这种 税收不仅包括来自土地本身的收益,还包 括其他生产因素所创造的所得。根据土地 收益征收的土地税,可分为四种方式:
1.按总收益征税 2. 按纯收益征税 3.按估定收益征税 4.按租赁价格征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一、税收的基本原理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点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按预定的标准强制性地从个人和企业向国 家财政的资源转移。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税收的概念与特点
在税收产生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税收的 功能侧重于为国家筹集财政收入。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扩展,税收日 益成为国家干预或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重 要工具。特别是进入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 产之后,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日益强化, 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经济 手段。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在实际征税中,由于税制设计不合理,往 往会出现税负的转嫁。所谓税负的转嫁, 是指纳税人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将部分或 全部税负转嫁给他人。 税负的转嫁有两种
基本形式:一是前转,即纳税人将其税负 沿着商品运动的方向向前转嫁于他人;二 是后转,即纳税人作为购买者通过压低商 品或服务的价格而把税负向后转嫁给商品 的供应者。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毕宝德 主编 柴强 李铃 周建春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十九章 土地税收
第一节 土地税收概论 第二节 中国土地税制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中国现行土地税制及其改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税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 入的法律保障;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对维护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税法能有效保 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法是维护国家权益,促 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税收制度可以从税收结构和税收法律制度两个 方面来理解。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财产税式的土地税
在现代税收中,都以土地的价格作为衡量土地财 产数量的依据和课征土地财产税的依据。在现代 税收中,依据土地的具体存在状态,土地财产税 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土地取得税,包括土地遗产 税、土地赠与税、土地登记税(契税)等;二是 土地保有税,包括地价税、房产税、房地产税和 土地增值税等;三是土地流转税,针对土地流转 的所得而课税,其实质是对土地财产价值的实现 而课税。
2. 从价式土地税,以土地价格为征税标准,因 此开征这种税需要首先确定土地价格。具体办法 可分为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申报与政府派人评估 两种。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财产税式的土地税
从价式土地税,就征税对象而言,又有土 地原价税与土地增值税之分。土地原价税 是依土地原来的价格征收,土地增值税则 依土地自然增值部分征收。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税法的概念与类型
税法的调整对象除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 税收征纳关系外,还应包括制定、执行税 法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征税 机关之间,以及它们内部的上下级之间的 行政关系。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税率,指应征税额占征税对象的比例。税率是计
算税额的尺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它直接
关系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税率一 般有四种:(1)比例税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 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2)累进税率:按征税对 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 额越大,税率越高;(3)累退税率:与累进税率 相反,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低;(4)定额 税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固定税额。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要使各 个纳税人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以保证各个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平衡。
公平原则具体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指经济能力或税负能力相同的
经济主体,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经济状况不同的人,应当
相应地缴纳不同的税收。
竞争 (四)保障财政收入,筹集公共设施建设资
金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土地税收的分类
(一)财产税(property tax)式的土地税
财产税式的土地税是以反映土地拥有量的数 值作为课税依据的。财产税又分为从量税与从价 税两类。
1. 从量式土地税,分为按土地面积征收与按土 地等级征收两种。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税法的概念与类型
税法就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由其授权的 行政机关制定的用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 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 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 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 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一般来讲,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下述几个要素:征 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减免税、征收期限、征 收方式和违章处理等。
征税对象,也称征税对象或征税客体,或者说征 税的依据,即根据什么征税,如地价税是以土地 价格为征税对象。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或纳税义务人,指税法上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例如,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即占用耕地并用于非农业建 设的单位和个人。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缴纳具有强制性 2.税收的征收具有无偿性 3.税收的数额具有固定性
在现代税收理论中,特别关注的是征 税中的公平与效率、税收的合理负担、税 负的转嫁与归宿等问题。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两种税制的比较
上述两类税制,优劣互见。从公平原则来讲,所得税式 的土地税要优于财产式的土地税。以征收难易程度来讲, 所得式的土地税较财产式的土地税的征收更困难。以征 收标准的经久性而言,以土地面积为征税标准较有经久 性,土地价值次之,收益或所得又次之。然而,就实际 征收而言,土地税如采用所得方式征收,最符合现代经 济要求,但由于手续繁琐,征税成本高,所以多主张征 收地价税。
(一)土地税收的概念
土地税收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 权力、运用法律手段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 手中无偿地、强制地、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 的一种税收。
土地税收是以土地或土地改良物的财产价值或财 产收益或自然增值为征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