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2章_土地利用概论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2章_土地利用概论
8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 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1 .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2 .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是保护土地的良好 生态系统,这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 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 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 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 信息的交流、转换。
土地利用是个技术问题。
土地利用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的内涵是动态的。
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投入和收入,就可通过贴现 系数和复利系数,把它们“拉回”到同一时点进 行比较。例如,两年前投了一笔数量为A的资本, 两年后才开始有收入,当年获得的纯收入为B。要 比较两笔货币量的大小,最好加上贴现或复利因 素,即 B· 1 A· (1+r)2与B比较,或 2 与A比较。 (1+r)
26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
其数学表达式为:
Y = KE Qi Kcti Kwi Ks · · · i =1 其函数关系为 Y=F(C,A,S) 式中: Y——作物估计产量; K——能量转换系数; E——光能利用率;
27
n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也可采用 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分析,就是用数学方 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包 括能量投入产出表和数学模型)。
1.能量投入产出表(见表2—1)
33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表2—1
34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重要手段
10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土地的地形、地貌、地质、坡度、海 拔、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团粒 结构、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水分含量、 降水量、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土 地利用。
11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毕宝德 主编
柴强
李铃
周建春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编
土地资源利用
2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第一节 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二)动态分析法
贴现系数表示的是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 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也可以是现 在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过去n年的多少。 用公式表示为: 1 贴现系数= n(r为折现率,n为年期) (1+ r)
22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动态分析法
当已知未来的价值,求现在的价值时,就 用未来的价值乘贴现系数。
16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如果是开发性或基建性投入,则分别有静 态和动态两种分析方法。 (一)静态分析法 (1)投资产品增长率。即平均每年增加产 量与投资总额之比。
投资产 品增长率(%)
平均每年增加产量 × 100% = 投资总额
17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 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要把产品与投入相 比较,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 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就差。这就 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投入指标。
15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5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
二、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
结合
三、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五、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14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24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所谓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简言之, 就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与结果符合生 态平衡规律。人类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进 行评价的历史还不太长,在科学家们的努 力下,现在已总结出一些方法可资利用。
25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
则 KE Qi
i =1 n
i =1
n
为光合潜力;
为光温生产潜力;
KE Qi Kcti ·
n
KE Qi Kcti Kwi 为光温水潜力,即气候潜力; · ·
i =1
n
KE Qi Kcti Kwi Ks 为气候—土壤潜力,即农 · · ·
20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动态分析法
因为开发性或基建性投资不是一次性 收回,这些资金要经过若干年的土地利用 后逐年收回。这样,为了使投资与收入具 有可比性,就需要引进“贴现系数”和“复 利系数”这两个指标。
21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复利系数表示的含义正好相反,即现在的 一单位货币量在n年后变成现在的多少倍; 或者n年前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 少倍。其公式为:
复利系数=(1+r)
n
23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动态分析法
当已知现在的价值,求未来的价值时,就用现在 的价值乘复利系数。
(五)土地保护
6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7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其实现 手段
(一)土地利用的目标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从土地所提供 的“产品”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 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用)
从狭义来讲,农业的投入能量仅指农 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投入能量(经济能 量);农业产出能量仅指农作物经济产品 中的能量。在计算时,一般用狭义的农业 能量产投比进行分析。 农业能量投入 经济产品能量 = 产出效果 人工投入能量
32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 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2)投资收入增长率。即平均每年增长的 总收入与投资总额之比。
投资收入增长率(%)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3)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的纯 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投资收益增长率(%) 平均每年增加纯收入(或利润) = × 100% 投资总额
19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4)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 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 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年) 投资总额 = 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
12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社会因素
除自然、经济因素以外的因素都可归 入社会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传统风俗 习惯等。例如,在环境优美而又适宜居住 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这里的自然文化遗 产,禁止在这样的地方从事任何生产和消 费活动(旅游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