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5章_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经济学_(第六版)_第15章_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2.中国耕地的供求关系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耕 地的供求平衡?
3.在中国城市化加速时期,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 关系有哪些特点?如何实现其供求平衡?
2.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4.调整消费结构
5.利用新技术
6.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
一、农业用地需求
对中国来说,现在对土地的需求第一位的就是耕地, 在满足了人们对耕地的需求之外,才可言及其他。
影响耕地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土地生产率、国 民经济状况等。 人类对林地的需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木材的 需求。二是森林的生态功能。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社会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草地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不可忽视。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非农业用地需求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 影响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 的变化,前者将引起土地需求总量的扩大, 后者导致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三节 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二、土地的供求平衡
(一)耕地供求关系及其平衡
(二)非农建设用地的供求关系及其平衡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正确利用地价杠杆调控土 地供求
(一)在地价上涨时,要分析地价上涨的原因,并 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在地价下降时,则必须减少土地供应量 (三)政府每年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应从两个方 面来考虑土地供应量:一是当地对各类房屋 的有效需求;二是可能吸引来的投资数量 (四)政府每次出让的土地面积宜小不宜大 (五)对旧城改造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
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土地中自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叫做土地 的自然供给。
土地的自然供给受下列因素的制约: (1) 具有适 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2) 具有适宜植 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 (3) 具有可资利 用的淡水资源; (4) 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其他资 源;(5)具有最基本的交通条件。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地经济学 (第六版)
毕宝德 主编
柴强
李铃
周建春
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十五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 第三节 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关键术语
土地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 土地需求 农用地需求 土地的供求平衡 非农用地需求 土地经济供给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复习思考题
1.土地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其市场供求关 系有什么特点?如何实现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 因素
(一)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二)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影响 因素
(一)土地经济供给的含义
所谓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 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 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 土地的有效供给。 土地的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