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及其分类2013
第4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及其分类2013
化,形成细小的颗粒,同时有一部分元素溶于水,这些 岩石矿物的风化物随流水进人海洋,在海洋中经过长期 的地质作用重新形成各种沉积岩,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 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土壤中的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选择吸
收各种矿质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当生物体 死去之后,生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各种养分 又重新释放出来,供给土壤生物循环利用,这一周而复 始的过程称之为生物小循环。在生物小循环过程中土壤 养分得到固持富积。 二者关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同时同地进行,通过 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
一般农业土壤 水稻土壤 耕作层A 耕作层A 犁底层Ap 犁底层Ap 渗育层W 特点 松软肥沃 紧实 布满灰色胶膜 很多铁、锰结核的淀积层 灰蓝色有异味 含SiO2多的粉沙质白土层
潴育层Bg
潜育层G
心土层B
底土层C
漂洗层 心土层
底土层
第二节 土壤的分类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层次的异同点可以把具 有相同层次的土壤划分为一类。 分类的理论基础:土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 的产物,一切土壤性状的获得,各种不同 土壤性状的差别,都与土壤的形成演化有 关,因此,土壤分类以土壤发生学为基础, 以土壤特性进行划分,根据成土条件的差 别和推断的成土过程来划分。
第四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 及其分类
提纲
土壤的形成和分布(掌握、难点) 土壤分布规律(掌握) 土壤分类(掌握)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一、土壤圈的概念与功能 土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表面 的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 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 处于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 既是这些圈层的支持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 用的产物。
第三节 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 称为水平地带性。分为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水热条件的 控制: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由北 而南依次分布着: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与黄 壤,赤红壤与砖红壤;在我国西部则形成干旱内陆性 土壤地带谱,由东向西分布着黑土,灰褐土,栗钙土, 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
土壤分类的依据: 1.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研究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研究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 的最终依据
发生学分类:以地理发生为基础、以成土条件 为依据,根据发生层不同进行的分类。如《中 国土壤分类系统》。 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征为基础的系统 化、定量化分类。如《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分类的要求: 1.宜采用多级分类制。 2.各分类级上各个分类单元应有明确的定义, 定义是从土壤分类中归纳起来的。
3.区分土壤类型的标准是土壤属性,且土壤 属性可以观察测定 4.每个土壤在分类系统中只有一个位置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壤分类
一、土纲(Order):最高分类级别,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 生的性质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 二、亚纲(Suborder):土纲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形象现 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水分、温度、岩性) 划分。 三、土类(Group):根据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 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质划分。 四、亚类(Subgroup):根据是否偏离中心概念,是否具有 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有母质残留的特性划分。 五、土族(Families):主要反映与土壤利用管理有关的土 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分异的续分单元。 六、土系(Series):由单个土体的聚合体特征反映。
三、土壤剖面的发育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 土壤发生学层(soil genetic horizon):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母质中一些物质发 生分解、迁移、化合、淀积等,即物质发生重新分配, 使原来不分层的母质逐渐在形态上分化为不同的层次。
土壤诊断层(diagnostic horizon):在土壤分类中用 以签定土壤类别的,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
土壤诊断特征(diagnostic character):在土壤分类 中用以鉴定土壤类别的,具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壤性 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自然土壤土体构型一般模式 常用符号 层次名称 含义
地面覆盖 淋溶层 (A) 淀积层 (B) 母质层 (C) 母岩层 (R) O 枯枝落叶层 堆积枯枝落叶,下部已初步分解 腐殖质层
二、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1、土壤的本质是土壤肥力,土壤的形成发育过 程也就是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过程,土壤的 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的统一。 2、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 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以生物为主导,包括母 质、气候、地形、时间五大自然成土因素。
地质大循环: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物理、化学风
二、垂直地带性 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 性称为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是山地生物气候伴随 地势改变而造成的,它决定于相应的生物气 候特点或者说决定于建谱土壤类型和山体的 高度。 水平和垂直地带性的土壤总称为显域土 或自成土,受生物气候条件影响而形成。
三、土壤分布的区域规律
土壤分布的区域性是指土壤在水平地 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在中小地形上,由于母质、水文地质和 人为改造地形等原因而呈现非地带性的 现象。这样形成的土壤称隐域土,例如 草甸土、沼泽土、盐碱土。 成土时间短的土壤称泛域土,如风沙土、 冲击土等。
腐殖质含量高,与矿物颗粒紧密结 合成,形成暗色土层 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A层向B层过渡 淋溶层淋溶的物质在此层淀积,多 形成核状、柱状、棱柱状结构,较 紧实 B层向C层过渡 土层较深,受成土因素影响小,保 持母质特性 未风化的岩石
Ah
E 淋溶层 AB 过渡层
B
C
淀积层
BC 过渡层 母质层 母岩层
R
农业土壤土体构型一般模式
土壤命名:分段连续命名。名称结构以土纲名称 为基础,土纲名称均为世界上常用的名称,(有 机土、灰土、火山灰土、变性土、干旱土、新成 土、铁铝土、淋溶土、雏型土、潜育土、人为土、 均腐土、盐成土、富铁土)。命名中亚纲、土类、 亚类一级中有代表性的类型,分别称为正常、简 育、普通予以区别。 (如:普通灌淤旱耕人为土亚类)
思考题
1、什么叫土壤圈?它有什么功能? 2、简述自然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3、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有什么不同? 4、什么是土壤发生分类学?什么是土壤系统分 类学? 5、隐域土和显域土有什么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土体构型的一般模式是什么?
7、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分别对土壤的 形成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