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

1 人为滞水水分状况;和 2 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 旱耕人为土 B2 其它人为土
B1水耕人为土土类的检索 B1.1 水耕人为土中在矿质表土至60cm范围内部分 土层(>10cm)有潜育特征
潜育水耕人为土
B1.1 潜育水耕人为土亚类的检索 B1.1.1 潜育水耕人为土中有变性现象
变性潜育水耕人为土
4、命名 --给一个具体土壤类别一个合适的名称。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多级分类制: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
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 系。 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后二级为基层分类 级别。
命名方法
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 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名称为连续命名,如 铁铝土土纲中的湿热铁铝土是含有土纲与亚纲的名称;
土壤分类工作的内容
1、区分 --按土壤类型的特征(指标)区分土壤,
这是土壤分类最基本的工作。
2、归类 --对相似的土壤根据土壤主要特征(指标)
进行比较、归纳,使在不同分类级上作为分类的指 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即根据相似性归类。
3、分级 --根据土壤特性分级编排,构成了多级分
类单元,从低级到高级单元土壤性质差别变大。
为什么要对土壤分类
➢ 认识、研究土壤的前提(科研、学术等交流需 要有共同的语言)
➢ 为了便于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如土地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因地制宜推广农林技术的 依据等)
➢ 反映土壤形成、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性,为进 一步认识土壤,研究土壤提供依据
怎么对土壤分类
对土壤(所有单个土体)充分了解,然后归纳异 同(相似性和差异性) 土壤分类的依据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3、土壤属性的差别,土壤属性是土壤分类的最终 依据。
中国系统分类土纲的划分依据
土纲 有机土 人为土
成土过程或性状 泥炭化过程 耕作熟化过程
灰土 火山灰土 铁铝土 变性土
灰化过程 火山灰物质 高度铁铝化过程 土壤扰动过程
诊断层、诊断特性
有机表层
水耕表层、耕作淀积层、水 耕氧化还原层、灌淤表层、 堆垫表层、泥垫表层、肥熟 表层 灰化层、灰化淀积层
火山灰特性
第十四章 土壤分类及中国土壤分布
一 、土壤分类概述 二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三、中国土壤分布
一、土壤分类概述
土壤分类:即根据土壤性质和特征对土壤进行分门别类。 单个土体:是一种能代表土壤个体最小体积的土壤,人为假 设其平面的形状近似六角形。单个土体的面积可从1 m2到10 m2不等,取决于土壤发生层次的变异程度。单个土体是由不 同发生层组成的土体,许多单个土体组成聚合土体 。 土壤分类单元:也称土壤单元,指土壤分类系统不同级别中 的一组土壤个体。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 的目等。
4. 50-200um粒级可风化矿物<10%,或细土全k<8g/kg;和 5. 保持岩石构造体积<5%。
分类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特性:把用于区分土壤类型,有一系列定量规定 的土壤性质称为诊断特性。
如石灰特性:土表至50cm范围内CaCO3≥10 g/kg,用 1:3盐酸处理有泡沫反应。
钠 质 特 性 : 交 换 性 钠 饱 和 度 ≥ 30 % 和 交 换 性 Na+≥2 cmol(+)/kg;或交换性钠加镁的饱和度≥50%。
分类依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诊断层是指用于区分土壤类型,在性质上具有一系 列定量规定的特定土层。
诊断层举例
铁铝土纲--铁铝层,具有以下条件: 1. 厚度≥30cm;和 2. 粘粒含量≥80g/kg;和 3. 阳离子交换量(CEC7)<16cmol(+)/kg粘粒;和实际阳
离子交换量(ECEC)<12cmol(+)/kg粘粒;和
土类和亚类又成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 词或副词前辍构成亚类名称,如草甸黑土、白浆化黑土、 表潜黑土。
土属名称不能自成一段,多与亚类、土类连用,如氯化 物滨海盐土是典型的连续命名法。
土种、亚种也常与土类、亚类、土属连用,如粘壤质厚 层黄土性草甸黑土。
中国土壤系统命名方法
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铁铝层
变性特征
中国土壤分布
土壤分布规律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成土因素特别
是生物与气候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所以土 壤类型及其分布也具有地理分布规律。
把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土壤类型称 为地带性土壤。
一定的植物气候地带内存在一种地带性土壤, 如热带分布砖红壤、亚热带红壤、暖温带黄 壤、黄棕壤等。
把与一定生物气候带不相符合的土壤类型就是 非地带性土壤。
土壤水平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土壤类型 呈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东南部受湿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在东南部
土壤纬度地带性明显。由南向北土壤类型分布为:
砖赤红黄 黄 棕
红 壤
红 壤
壤壤Βιβλιοθήκη 棕 壤壤暗灰 棕化 壤土


(2)经度地带性:指随着经度的变化,土壤类型呈 现有规律更替的现象。
我国西北受干旱内陆性气候影响,所以我国西北部土 壤具有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东向西的主要土壤 类型为:
土壤分类检索
中国土壤分类土纲的检索表举例
➢有机土 土表至40cm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180g/kg或 ≥[120g/kg +(粘粒含量g/kg × 0.1)] ➢人为土 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 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 表层
人为土亚纲检索
水耕人为土 B1 人为土中有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命名土壤单元时采用了在土纲、 亚 纲、 土类、 亚类为一段的连续命名法, 在此基础上加 颗粒大小级别、 矿物组成、 土壤温度状况等, 构成土 族名称, 而其下的土系则另一列段,单独命名。 名称 结构以土纲名称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亚纲、 土类和亚 类的性质术语,以分别构成亚纲、 土类和亚类的名称。 性质的术语尽量限制为为2个汉字,亚纲为5个汉字,土 类为7个汉字,亚类为9个汉字。例如: 表蚀粘化湿润富 铁土亚类), 属于富铁土(土纲) 、 湿润富铁土(亚 纲) 、 粘化湿润富铁土(土类)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