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16.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种方式――对流,为进一步研究保温和散热奠定基础。

其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测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3.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利用所学的热传递(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解释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能理解风的成因。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描述暖气片使整个室内变热的过程。

2.了解人类对热气球的探索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活动1:画螺纹线的纸片、细线、蜡烛、铁架台、火柴。

活动2:纸风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提问
大家都感受过风吗?说说你的感觉。

2.实验导入
①教师让学生翻开P59,看书上的图,讲解实验方法。

②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门缝中的上下纸片会向哪个方向飘?
③教师实施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④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教师:我想通过这个现象大家对风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风。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
1.分组实验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提示卡及一套实验用具。

提示卡内容:
①用剪刀剪一个纸螺旋圈,并在圈的中心扎一个小孔,穿过一根细线,线端打结。

②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螺旋圈自然下垂。

③点燃蜡烛,把它放在螺旋圈的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

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再放回原位,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2.汇报与推测
①学生汇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②推测:让学生推测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

3.阅读科学在线
指导学生阅读P60科学在线。

思考:
①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②人们利用热气球可以做哪些事情?
4.讨论
根据科学在线解释:
①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是什么?
②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风的形成
活动1:观察上升的空气
①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

外面的空气比室内的空气密度大,冷空气会贴着地面冲进室内,室内的暖空气会从门的上部往外跑。

②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的蜡烛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会推动螺旋圈转动。

③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回忆上节课内容。

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2.话题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从实验中观察了上升的空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风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活动2:风的形成
1.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纸风箱,让学生观察其构造。

利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在前后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与不燃烧之外,其
他条件均应相同;
(2)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证纸风箱的严密,不透气,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
(3)纸风箱很容易燃烧,实验前要将毛巾浸湿以备应急,实验中要小心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

提醒学生严格按实验方法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提示学生注意不安全因素。

学生可以利用图画记录实验现象。

3.汇报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

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出示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实验中不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蚊香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会有风呢?
③实验说明在什么?
(2)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5.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当拓展。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6.利用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

(1)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2)分析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的道理。

(3)鼓励学生举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

比一比谁的例子更好,解释更科学合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学以致用的态度和行动。

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风的形成
活动2:风的形成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①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

暖气片会使整个室内变热,其原因是空气对流的结果。

暖气使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占据暖气片附近的空间;流过来的空气受热后又会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又会流到暖气片附近的空间来。

就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整个室内的空气就会变暖。

②分析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室内窗户的下面,而厨房里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的道理。

在空气的对流过程中,热空气总是要上升的,冷空气总是要下降的。

根据这
个道理,厨房里的排风扇应安装在窗子的上部,暖气片则要安装在窗子的下部。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五年级科学课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故意饶了个大圈子,问:什么是
自然?说出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

同学们很踊跃。

当提到风时,我就顺话题问:谁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有的说用
扇子扇,电风扇,等等,我说用手扇,同学们开始演示,课堂气氛很活跃。

又问:风是什么?生答:是空气,是空
气流动。

那教室外面的风是什么在扇哪?我问,学生答不出来,大家从书上找找答案吧!教师和学生一起做风的形
成演示器,同学们很感兴趣,要求自己也要制作一个风的形成演示器,我告诉了他们方法。

课堂小结后,我让同学
们自己当老师布置作业,同学们很兴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