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述本工程拟建于xx白驹大道南侧的xx项目,为民用建筑,供白马天鹅湾项目1#、2#、9#、11#。
总建筑面积约10万㎡,地下建筑还没出图纸,建筑高度为25层、25层、22层、23层。
二、现场情况经现场实地踏勘,现场四周通视良好,为施工方便,将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布置在现场附近位置,并对控制点位每月定期进行观测,以防止位移影响测量精度。
三、编制依据1.1执行技术标准1、《xx 1#、2#、9#、11#》施工图纸;2、业主提供的测量原始点位报告;3、《技术条件书》;4、《工程测量规》(GB50026-93);5、《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9)。
1.2施工测量流程1.3施工测量基本要求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把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置放到施工场地上去,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有效手段。
四、测量所采用的仪器设备⑴BTS-802CLAA型全站仪1台,标准精度(2″);(2)DZS3-1型精密水准仪1台;五、工程坐标及高程应用本工程执行《城市测量规》(CJJ8-99),采用独立坐标系,秀英高程系。
六、平面控制测量1.1根据业主提供S1、S2、施工控制点作为本次平面控制的起算数据,对提供坐标按规要求进行方向值,边长等各项要素检测,对检测成果数据进行精度分析,成果符合规要求后,再按施工现场的条件情况布设一条一级闭合导线。
1.2导线布设的原则:我公司在布设导线时严格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1.3导线点选取和布设:导线点应选在稳定,安全,通视条件良好,易于保护,长期保存,便于使用的地方,根据以上原则和施工现场情况,我公司选取了办公大楼基坑四方,因场地关系,结合业主提供之S1、S2、,2个点,加设11、12、13、14、15、16、17、18、19,9个点共布设11点的一级闭合导线。
导线路线图如下:导线点的埋设是在各控制点选好之后,用水泥桩埋设在地上,用水泥填实后作为控制点,做好控制点标志布设点之记,以便查找控制点的位置。
首先以控制桩为中心砌长为0.5米、高0.3米的砌墩,砖墩为周围砌砖,中间填充砂浆,砖墙外侧砂抺平,必要时搭设钢管护栏进行围护,并用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图意图: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坚向精度,每一工程应至少布设2个程控制制点组成高程控制网。
本工程由规划局提供了2个高程控制点,因此施工单位不必再测设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点数据如下:控制点名称X坐标Y坐标高程S1 212765.032 202917.330 4.726S2 212734.932 203165.707 5.9361.4导线测量控制点布设好之后,按一级闭合导线进行导线测量,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精度要求和相关规定,为了保证导线的施测精度,我公司采用了精度较高2″级BTS-802CLA型全站仪,对所设导线进行了控制测量,导线边长的观测采用BTS-802CLA的往返观测,每次观测二次读数,每条边往返共观测四次读数,考虑到仪器本身的误差,外界环镜的影响以及仪器操作者误差等因素,我公司采用以下措施来提高测量精度,顺时针转动仪器对方向,仪器按时送检。
导线水平角观测,使用BTS-802CLA型全站仪,采用方向观测法,按一级导线的测角精度进行角度测量,观测时,将全站仪安置于控制点上严格对中调平,同时,在相邻控制点上安设带有觇板的反射棱镜,并严格对中整平后,用正倒镜按方向观测法测定两个测回,每一测回的起始度盘配置读数由下式确定。
δ=180/nδ为起始配度盘读数,n为测回数1.5一级导线精度及限差: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垂直角观测的测回数与限差1.6导线测量业计算外业结束后,我公司对外业测量成果进行了计算整理,首先对边长进行了温度气压和加常数及投影面、斜距的改正然后开始平差计算,导线平差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平差,经计算导线平面精度良好,完全满足施工的要求,具体精度见表:一级导线精度统计表七、高程控制测量1.1高程系统采用秀英高程系。
2.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保证白马天鹅湾1#、2#、9#、11#的高程控制和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场区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高程控制的首要条件。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精度要求施测,点位沿用一级导线点位,编号沿用一级导线点编号。
3.3高程控制网的施测技术要求按四等水准的观测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4.4水准测量我公司于2011年5月6日进行了水准测量,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各点进行了检查,符合规要求后,以S1起算点,依次组成了一个水准闭合环线,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用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实施了水准测量。
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水准路线图如下:5.水准测量业计算水准测量的业计算采用严密平差软件进行平差,经计算高程闭合差符合要求,全长为976.5m ,精度良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八、重要分项施工测量实施方案1.1 ±0以下实施方法:1.1.1建立矩形控制网由于施工现场场地较为平坦,为准确确定办公大楼位置,保证精度,同时避开施工对柱、墙、板的影响,又能保证进度,采用建筑大楼基坑平台上做矩形控制网的方法进行施工测量,定位前必须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上的红线点坐标,对各控制点距离和角度进行复核,确保各点的准确性,再根据《总平面设计图》上各建筑物角点坐标以及建筑物轴线基础图提供的建筑物各轴线之间的尺寸计算出建筑基坑矩形控制网纵轴和横轴线各控制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导线点及建筑物基坑平台矩形控制网上各控制点的坐标换算出各控制轴线的放样数据,作好轴线数据标注。
经过反复计算、复核、确认以上数据无误后,在控制点S1设站,后视S2,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放各点,测出矩形控制网上各控制点坐标,再将仪器置在控制点上进行相关点的距离和角度校核,待各点的精度在达到定位要求后,埋设轴线固定标桩,用标桩将位置确定,建立建筑物基坑平台控制网,经自检、复核,再经甲方监理复核认可后,再根据定位图,采用直角坐标法定出各主轴及细部轴线,作为施工放样依据。
1.1.2高程基准点采用高程传递法,施测方法是先从地面水准点向坑引测三个基准水准点,先在地面安置水准仪,读出水准控制点S1上立的水准尺的读数a和读数b,然后搬仪器到坑,用同样的方法读出钢尺读数。
所设基准点上的水准尺读数b基准点的高程计算: H基准=H1-4+a-(c-b)-d (钢尺头0m读数在上)1.1.3测设基槽轴线交点位置把全站仪安置在基坑平台矩形控制网上任何一轴线点上,对准对面相应轴线点上,然后将目镜看基坑底定出该轴线点,钉上木桩,两边木桩作标记,依此方法定出其余所有轴线,各轴线相交用木桩做出标记,此标记要经常用仪器复核,以便以后施工校准。
a、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引测到基坑四周的导线点S1、S2、点为依据。
b、以上的四个轴线点为依据,分别把基础的各个承台坐标用全站仪分别投引到位,并撒上白灰,然后再开挖。
c、各条地梁根据已引到基坑的各条轴线用钢尺量出地梁的准确位置。
1.1.4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白灰线在轴线两端,根据木桩上标定出的基槽,在开挖边界标志上拉通线,并沿此线撒白灰线。
1.1.5基槽开挖深度的控制根据基轴线测设出墙边宽度线,并根据已知土质情况和设计开挖深度确定挖土放坡,基础开挖放坡线是根据土质资料,施工形式而定,人工挖土和机械挖土放坡不同深度在5m以的基槽和管沟边的允许最大见下表:⑴基槽开挖前要严格按照图纸的实际尺寸,根据已经投引过的轴线用钢尺量出尺寸并撒上白灰线,并要专职的技术人员检验后方可开挖。
⑵在基槽开挖的整个过程中安排专职的测工现场跟踪,以便及时的补撒灰线,确保开挖的质量。
⑶在基槽开挖的整个过程中要随时安排人员随开挖的进度,随时用水准仪控制开挖的标高,要请甲方监理检验复查,并做详细的原始数据记录,以便归档。
1.1.6基础垫层标高的控制和弹线⑴弹水平控制线用木桩或钢筋打入已经压实的土质基础上,用红色标记来控制垫层标高。
⑵在垫层上弹线根据木桩或仪器所投放的点等标志,在垫层上用线弹出墙边线或基础边线。
⑶当用机械开挖时,为防机械碰撞控制点,应把控制点尽量的投引到机械不易碰撞的位置,同时四周要用红白油漆的钢筋围护。
1.1.7地下室平面测量放线⑴用全站仪把1#、2#、9#、11#基础的四个角坐标投到基础垫层并定位⑵根据已引测到基坑四周护坡处的各条轴线,用全站仪引测各轴线到基础垫层,并弹上墨线,然后根据各条轴线再按图纸实际尺寸把墙柱分别用钢尺量出并定位。
(3)首先将全站仪置在一外围轴线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照准另一外转轴线控制点置零后,角度转至90度将轴线投至框架柱上用红油漆做好红三角标识,在将仪器架置另一点上同上做法,后用50m 钢尺检测两轴线距离,先将TDJ2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将坚直度置为打开电源开关,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直线到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首先调整焦距使激光束聚焦成光点,然后转后转动仪器,激光点在接收靶上的轨迹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挪动接收靶,使靶心与圆心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4)、轴线坚向投侧的允许误差:1.1.8柱墙、梁板定位根据前面所设控制网轴线,用全站仪标出此轴线,然后用钢尺分出其它轴线和墙柱边线,根据主轴线和墙柱边线就可依据图上尺寸,实行梁板定位,定位之后要请专职的测量人员复检,严禁一次成形,同时要上报甲方、监理给予检验,并做详细的记录。
1.1.9地下室标高控制⑴地下室墙柱制作的过程中,根据图上的八个点用全站仪分别跟踪检测墙柱的垂直度和正确位置,并做详细的测量记录。
⑵标高控制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标高,然后分别用水准仪引测到基础四周的护坡上。
并做明显的标记。
⑶根据如图的几个水准点,分别用水准仪引测到地下室的墙柱上,然后再检测这几点的准确性,地下室到±0.00时的标高,依次用此几点来控制。
水准点引测基坑位置平面图:1.1.10 ±0.000的引测和制作⑴施工点高程严格按四等水准作业要求观测,以业主提供的S1、S2、布设一水准闭合环(详见水准路线图)。
⑵然后根据此6个水准点,在远离楼房、便于观测的四周分别制作四个±0.000点,该点分别设在不受施工影响、无震动、便干施测和能永久性保存。
⑶±0.000点用一块200*200*5的钢板制作并固定,用水准仪引测、经校准后用钢锯在钢板上刻画“▽”,并做明显的标志。
±0.000平面分布位置图:1.2±0.000以上施测方法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坚直量尺处,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本工程高程基准线分别布设在1层和2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