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参与编写人:审核人:2011年9月16日目录一、前言 (2)1、工程概况: (2)2、线路测量目的: (2)二、技术依据 (2)三、线路观测的总任务及内容 (3)(1)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 (3)(2)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 (4)(3)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 (4)四、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 (4)1、准备工作 (4)2、导线测量 (4)3、中线测量 (4)4、纵断面测量 (5)(1)基平测量 (5)(2)中平测量 (6)5、纵断面图的绘制 (6)6、横断面的测量 (6)7、横断面图的绘制 (7)8、土(石)方量的计算 (7)9、参照以下要求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 (7)五、人员设备配置 (8)1 、仪器设备如下表 (8)2 、人员组织 (9)六、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9)七、测量成果报告 (9)线路工程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前言1、工程概况:XX位于桂林市雁山镇西南,距离市中心54公平公里,桂南公里西侧约500米,学校目前占地面积3005亩,现雁山校区第二期工程1040亩已获政府批复,其中XX占800亩,本工程属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二期工程。

该路线位于XX食堂附近,是通向XX后门的主要通道。

该路段长达1.5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

路线中心一侧有学生宿舍楼和食堂,是同学们活动比较繁华的场所;另一侧则是荒地农田。

现由XX测绘工程专业第七组实习小组负责该路段线路工程测量与方案设计。

2、线路测量目的:线路测量之目的和意义在于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在勘测设计阶段主要是为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将线路中线(包括直线和曲线)按设计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

各种线形工程的测量工作大体相似,根据此次实习的具体要求其主要目的如下:(1)掌握进行四等和普通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2)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3)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二、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实习工作安排表》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008年修订版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001-97》1997版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三、线路观测的总任务及内容线路测量是为各等级的公路设计及施工服务的。

它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为线路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主要是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二是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敷设于实地,其主要是施工放样的测量工作。

整个线路测量工作包括下列内容:1.收集规划设计区域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断面图资料,收集沿线水文、地质以及控制点等有关资料。

2.根据工程要求,利用已有地形图,结合现场勘察,在中小比例尺图上确定规划路线走向,编制比较方案等初步设计。

3.根据设计方案在实地标出线路的基本走向,沿着基本走向进行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出带状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工地地形图。

测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参考相应的设计及施工规范选定。

5.根据设计图纸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到地面上,称为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6.根据工程需要测绘线路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

比例尺则依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选定。

7.根据线路工程的详细设计进行施工测量。

8.工程竣工后,按照工程实际现状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

(1)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线路工程的勘测阶段通常分为初测和定测阶段。

初测阶段在确定的规划线路上进行勘测、设计工作。

主要技术工作有:控制测量和带状地形图的测绘,为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完整的控制基准及详细的地形信息。

进行图上定线设计,在带状地形图上确定线路中线直线段及其交点位置,标明直线段连接曲线的有关参数。

定测阶段定测阶段主要的技术工作内容是,将定线设计的公路中线(直线段及曲线)测设于实地;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线路竖曲线设计等。

(2)线路工程的施工放样阶段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在实地放样线路工程的边桩、边坡及其它的有关点位,指导施工,保证线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工程竣工运营阶段的监测线路工程竣工后,对已竣工的工程,要进行竣工验收,测绘竣工平面图和断面图,为工程运营作准备。

在运营阶段,还要监测工程的运营状况,评价工程的安全性。

四、线路观测的具体任务及内容各小组在所测地形图上设计含有几个个转折点的线路中线,线路转向处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连接。

1、准备工作依据实习要求制定的道路路线的起始点、转角点、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以及对特殊固定点应保持的距离等技术要求,进行实地定线。

作线路初测时,曲线元素、线位走向,可由自组按要求自行决定,假定已知点坐标进行测设。

2、导线测量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导线方法,靠近线路布设,导线点宜选在土层良好或高层建筑物上便于观测易保存的地方。

定线导线按不低于三级导线技术要求布设。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DJ2 DJ6Ⅰ4000 500 5 15 ≤1/30000 2 4 10 ≤1/15000Ⅱ2400 250 0 15 ≤1/14000 1 3 16 ≤1/10000Ⅲ1200 100 12 15 ≤1/7000 1 2 24 ≤1/5000 3、中线测量根据中线附近的控制点和地物,可采用穿线交点,拨角防线等方法测设线路各交点,并用测回法观测线路个偏角个一测回。

然后从线路起点开始,沿中线每隔20m或50m(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每隔20m、10m或5m)量距定出整桩,并在地面坡度变换处、中线与其他主要地物(如已有道路、河流、输出线)相交之处设加桩。

中线定线时,可采用经纬仪定线或目估定线,量距采用一般钢尺量距,曲线测设可采用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或极坐标法。

线路精度要求是:直线部分纵向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0,横向误差应小于5cm;曲线部分纵向相对闭合差应小于1/1000,横向闭合差应小于10cm。

里程桩的编号:0+000,0+020,0+040,…。

加桩编号按实际距离为准。

如:0+027,0+055,…。

中桩测量从导线点直接放样,困难地方可设不超过2站的支点。

中桩一般每20m设一个。

个别桩号因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定桩可省略。

加桩位置为小桥桥中;大中桥起迄点;涵洞中;河岸交点;地质不良地段起迄点;需拆迁的大型建筑物(四层以上);地形突然变化起伏点;垃圾场堆放的起迄点;平原与山区的交界点;旧过街管槽;路线与路线交叉点以及其他应加桩的部位(如铁路、水域、沟渠等)。

起、终点转折点(JD)应埋设坚固桩并测量坐标,长直线段长于400米中间应加设坚固桩并测算桩号中桩施测范围:路线起点外延100米至路线终点前伸100米,相交支路各延长100米。

(或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当线路测量与已有的道路,管道、线路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和净空高或负高。

线路测量视工程需要应对起、终、拆、交点及重要方向桩加固,绘点之记或钉控制桩,以便施工时交桩或恢复中线。

如有断链,应在测量成果和有关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在实地钉断链桩,断链桩不要设在曲线内或构筑物上,桩上应注明线路来向去向的里程和应增减的长度。

一般在等号前后分别注明来向,去向里程。

线路中线量距与曲线测设的精度要求:4、纵断面测量(1)基平测量在整个线路上,根据线路的长度设置3-5个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或往返观测方法与附近的已知水准点连测,并求出其高程。

进行线路水准测量时,应起闭于等级水准点及沿路联测外一般每300m左右留设临时水准点,桥梁、隧道两端及较大构筑物等处应按需要留设水准点,水准点的位置应设在施工范围以外,标志要明显、牢固、使用方便。

一般市政工程附合水准线路线闭合差不应超过±30(mm)。

(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市政工程,其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根据需要另行设计施测。

当水准测量必须跨越河流、深沟,且视线长度超过200m时,应采用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跨河水准应观测一双测回或两个单测回,半测回中观测两组,两测回间互差不得超过±40(mm)(S为跨河视线长度,以Km计)。

(2)中平测量一相邻水准点为一个测段,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等外水准测量要求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符合至下一个水准点。

作业中应注意:①为提高作业效率,一个测站可以有若干个间视(前视),并采用视线高方法进行计算,故记录时应注意分清后视、前视和间视,不能有误。

②各桩号的高程以桩的地面高程为准,不能测桩顶。

③注意水准点的闭合或附合,以及其限差要求,以确保水准测量无差错。

纵断面测量资料是提供内业设计作为路线拉坡之用。

施测范围应于起迄点前后各延长100米,路线与支线相交时,应向支线外延100米。

纵断面测量应起闭于水准点(逐点附合),按图根水准精度要求沿中桩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

中桩高程一般观测一次取位至cm,其检测限差一般地面为±10cm,铺砖地面为±5cm。

相邻水准点高差与纵断检测的较差,不应超过2cm。

设计所依据的重要高程点位如铁路轨顶、桥面、路中、下水道井底等应按转点施测,读数取至毫米。

中线有断链,应在纵断面图上注记断链桩的里程及线路总长应增减的数值,增值为长链,地面线应相互搭接或重合;减值为短链,地面线应断开。

5、纵断面图的绘制以里程桩为横坐标,比例尺1:1000,以高程为纵坐标,比例尺1:100,在毫米方格纸上绘出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应包括以下内容:桩号、填挖土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度、坡度与距离,填挖数、直线与曲线。

具体内容的安排,不做统一规定、以美观、明确、易读为好,各人可自由发挥。

6、横断面的测量横断面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在各中桩处测定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然后绘成横断面图。

横断面的测量宽度由路基宽度以及地形情况确定,此次实习要求在中线两侧各测20米。

测量中距离和高程要求准确到0.1m。

采用皮尺、竹竿(或标尺、标杆)作简易测量。

记录注意分清左、右端。

以分数形式记录,分子高程,坟墓水平距离;如5.395 .0。

7、 横断面图的绘制绘图时,纵、横比例保持一致,先在毫米纸上标定中桩位置,由中桩开始逐一将特征点画在图上,再用指点连接,即得断面的连接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