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课题 《壶口瀑布》 课时 1 时间 2018.07.13

课标要求
及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
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
力的语言。
《壶口瀑布》这篇散文的教学是有难度的:学生由瀑布外形的厚重,体会瀑布既有
气吞山河之势,又体会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孩子们只能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
却很难体会出我们民族的坚强不屈。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者梁衡调
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本单元要求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语言。在
这节课主要解决写景的角度和赏析语言两方面的问题,要以任务设计驱动学生自主体
会,而非灌输。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认识本文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
2.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品格的赞美。

学习重难

重点:认识本文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

难点: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品格的赞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研讨活

导入
开课前“闲”聊:“我们去哪儿” 导入问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去这两个地方远游,你想去哪儿?为什么? 过渡语:无论你倾心于马尔代夫沙滩碧浪的细腻浪漫,还是偏爱于泰山日出的雄浑壮阔,这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壶口瀑布》,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风景。 看马尔代夫与泰山图片,自由发言。 然后出示“壶口瀑布”的图片。

预习检测 1.同位互相介绍自己了解的壶口瀑布。 2.给划线字注音。 ①寒噤( ) ②霎时( ) ③漩涡( ) ④寒噤( ) ⑤汩汩( ) ⑥怒不可遏
( )

1.同位互相介绍。
2.先自主完成,
小组检查纠正。 预习检测略显简单
程 活动一 整体感知壶口瀑布“水”的特点 问题设计:默读文章2-4段:结合具体的词句、细节,说说壶口瀑布“水”的特点。 第一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将意思相近的动词罗列在一起。 朗读设计:教师读改后文字,学生齐读原文。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后:“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第二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长短句相间使用,而不选择排比。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后:“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不断互相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第三次比较阅读。理解梁衡为何要为使用这么多叠词。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后:“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再读课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追问:壶口瀑布的水除了“猛”的特点之后,还有什么特点?——还有柔和的一面。 选择能体现壶口瀑布柔和特点的语段来读。 活动设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重点品读第三段文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提示边听、读边思考。 第二次阅读设计:男生齐读改后文字,女生齐读原文。提示边听、读边思考。 第三次比较阅读设计:教师读改后文字,一生读原文。提示边听、读边思考。 再读课文:品读结束之后的朗读设计:请同学们自由读,体会感受水的特点。注意标画的停顿及重音。之后再齐读,并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
细致,操
作性强。


理解“我”的沉思
1. 过渡语:无论是壶口瀑布水的凶猛还是柔和,
都在情感上给予我们震撼,而作家梁衡却陷入了深思
中。
2. 出示原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
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
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
3. 关于这一点,在梁衡吧上也有读者提出了这一
问题:

4.下面,就发挥小组的力量,帮助梁衡来解答读者
的这一疑惑。
5.教师下发研讨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并收集学
生讨论的结果,通过同屏投影把学生讨论的内容展示在
大屏幕上。

1. 合作讨论: 为什么壶口瀑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 要求:(1)全员参与讨论,发现原因。 (2)结合有关语句,分享观点。 (3)其他小组倾听,提出质疑或分享观点。 2.小组展示。



体悟情感 1.过渡语:诚如同学们所言,黄河水正是在和山石的搏斗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也正是在与山石的搏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性格,她不宽厚但绝不软弱。我们齐读第6段第一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其实赞颂黄河的作品有很多,我们来齐读《黄河颂》中的片段,在此感受黄河的蓬勃气势和她的伟大坚强。 2.《黄河颂》片段: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1. 学生齐 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2. 学生有 感情齐读《黄河颂》片段。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3.大屏幕显示《黄河颂》创作背景:背景二: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史了”。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4. 黄河、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有怎样的联系呢? 讨论明确:黄河的曲折蜿蜒、奔腾不息、百折不挠 不正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吗?
3. 学生看
投影上的背景资
料并讨论黄河乃
至壶口瀑布的象
征意义。

检测设计(作业) 1.思考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能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吗? 参考答案:黄河的伟大性格是柔中有刚或刚柔相济,具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例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人民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建国后“两弹一星”建设祖国;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 2.再读全文,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参考答案:(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伟大 坚强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