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迟缓性麻痹,触之则使虫体伸长而不易断,顾能把绦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作用或趋杀作用。
南瓜子,功效:杀虫。
主治绦虫病。
本品甘平,杀虫不伤正气,用治绦虫病,可但用新鲜南瓜子30 ~60g,研烂,加水,冰糖或蜂蜜调匀,空腹顿服(《中药的药理与应用》);亦可与槟榔同用,则疗效更佳,先用本品研粉,冷开水调服60 ~120g,两小时后服槟榔60 ~120g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
此外,南瓜子亦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120~200g),长期服用。
本品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和后段节片均有麻痹作用,并与槟榔有协同作用;对血吸虫幼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使成虫虫体萎缩,生殖器退化,子宫内虫卵减少,但不能杀灭。
鹤草芽,功效:杀虫。
主治绦虫病。
本品善趋绦虫,对多种绦虫都有作用,并有泻下作用,有利于虫体排出,为治绦虫病的新药。
但用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
临床上有鹤草芽浸膏,鹤草酚胶囊及鹤草酚的衍生物等多种制剂,治疗绦虫病效果显著。
此外,本品制成栓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一定疗效。
鹤草酚主要作用于绦虫头节,对颈节,体节亦有作用,能抑制虫体的糖原分解,对虫体细胞的无氧和有氧代谢及虫体细胞代谢产物琥珀酸的生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鹤草酚有促进动物体内血吸虫转移,虫体萎缩,退化,甚至杀死成虫的作用;对蛔虫有持久的兴奋作用,对阴道滴虫,血吸虫,疟原虫,囊虫等,亦有抑杀作用。
雷丸,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本品驱虫面广,对多种倡导寄生虫均有去杀作用,尤以趋杀绦虫为佳。
治疗绦虫病,可单用研末吞服,每次20g,日服3次,多数病理虫体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出;与槟榔,牵牛子,木箱,苦楝皮等同用,可治疗钩虫病,蛔虫病,如追虫丸(《证治准绳》);与大黄,牵牛子共用,可治蛲虫病;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可用治脑囊虫病。
本品驱出绦虫是通过该蛋白酶的作用,使虫体蛋白质水解破坏,虫头不再依附于肠壁而排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对猪蛔,蚯蚓及水蛭有杀灭作用;在5%雷丸煎剂培养液中,经5分钟可以使大部分引导毛滴虫虫体颗粒变形;雷丸多糖S~~4002有抗炎症及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
鹤虱,功效:杀虫消极。
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本品苦辛,苦降辛行,能出逆气。
虫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有杀虫消积之功,可多用于肠道寄生虫,对蛔虫,蛲虫,钩虫及绦虫等引发的虫积腹痛均有效。
《新修本草》单用本品作散剂服,杀蛔虫,蛲虫;《千金方》单用本品十两,捣筛为蜜丸,梧桐子大,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治蛔虫咬痛;亦可与楝实,胡粉,白矾,槟榔等同用,治疗虫痛发作有时,口吐清水等症,如安虫散(《小儿药证直决》);或与苦楝根皮,槟榔,使君子,芜荑,胡粉,枯矾为末,酒煮面糊为丸,治肠胃诸虫,如化虫丸(《医方集解》);治蛲虫病,可用鹤虱,百部各6g,苦楝皮12g,研末装胶囊,每晚塞入肛门1粒。
本品驱虫面广,并能消疳。
可与使君子,槟榔,木香同用,治湿热蕴结之蛔疳,如下虫丸(《医宗金鉴》);或与胡粉,槟榔,苦楝皮,白矾同用,治虫积所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等,如化虫丸(《和剂局方》)。
其所含化学成分天明精子酊1%,5滴加入生理盐水25ml中,保温37℃,放入犬绦虫,结果1~2分钟即死亡。
榧子,功效: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主治虫积腹痛,肠燥便秘,肥皂咳嗽。
本品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故不可与泻下药同用,又因其甘平而不伤胃。
对蛔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有效。
常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治蛔虫病;单用或与槟榔,贯众同用,治钩虫病;与槟榔,南瓜子同用,治绦虫病;《实用现代中药》治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以本品一两(30g),使君子一两(30g),大葱一两(30g),水煎去渣,1日3次,食前空腹时服。
榧子有驱出猫绦虫的有效成分;浸膏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有毒性作用;5%煎剂2小时可杀死血吸虫尾蚴;榧实油有驱钩虫作用;日本产榧子所含生物碱可使子宫收缩,明见用于堕胎。
芜荑,功效:杀虫消积。
主治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虫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本品苦下,具有杀虫消积之功。
用治蛔虫,绦虫,绦虫之面黄,腹痛,可单用本品和面粉炒成黄色,为末,米饮送服(《千金方》);亦可与槟榔,木香研末,石榴跟煎汤送服,如芜荑散(《仁斋直指方》)。
本品既能杀虫止痛,又能治疗疳积,可与使君子,芦荟,夜明砂,白术,人参,茯苓,甘草同用,治疗小儿疳积腹痛有虫,消瘦泄泻者,如布袋丸(《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芜荑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蚯蚓,蚂蝗皆有显著杀灭效力。
乌梅具有安蛔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蛔厥腹痛。
蛔虫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功效,为安蛔止痛之良药。
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其水煎剂在体外对蛔虫活动有抑制作用。
川楝子苦寒有毒,能趋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
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同用。
本品所含川楝素为驱虫有效成分,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对猪蛔虫,蚯蚓,水蛭等有明显杀灭作用。
中医治疗举例驱杀绦虫。
方药:中药有良好的驱绦效果,可选下列方药中一种应用。
①槟榔、南瓜子联合应用,成人空服口服南瓜子仁50~90g (带皮南瓜子80~125g),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槟榔80g加水500ml煎至150~200ml 的滤液)。
再过半小时后服芒硝30g水煎液。
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而活动的虫体排出。
②槟榔雷丸散:生槟榔9g、生雷丸3g,研细末为一次量。
每小时服一次,连服4~5次。
另用鲜石榴皮45g煎水,分4~5次冲服散剂。
如服药最后一次未见腹泻者,另用芒硝30g煎汤顿服,以助泻下。
③槟雷汤:槟榔120~150g,雷丸60~75g,将上药用水浸渍一夜,次日用文火煎沸2~3小时,留药液400~500ml,晨起后不漱口,不进食,等中午12时左右顿服。
一般用药后1小时即觉腹痛、腹泻,应尽量推延排便时间,到忍不可忍时再坐便盆,坐便盆后大力努责,使之一涌而下,如无头节排出,可过半月后重复一次,以期虫体虫头全部排出。
本法适用于体质壮实者。
④南瓜槟榔煎剂:新鲜南瓜子45g,新鲜石榴皮15g,槟榔24g,黑丑9g,水煎早晨空腹服,服后可进食。
服药前晚上可先服一些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效果更好。
⑤南瓜子合槟丑粉:南瓜子炒熟去皮或不去皮研粉,清晨空腹开水送服带皮南瓜子......更多内容中药中药治疗绦虫,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注明了三种草药,到唐代《千金方》中已列出治疗绦虫方已11方,以至《外台秘要》中更收集了可治寸白虫的药方24方,其中常用药有槟榔、雷丸,狼牙、石榴根等,至今应用仍证明确有疗效,总之,中药治疗绦虫病是以杀虫驱虫为主,应配用泻下药以促进虫体排出。
当绦虫驱除后,则调理脾胃、补养气血,以善其后。
(1)雷丸研粉:每次20g,一日一次,连服3天。
不用泻剂,亦可加服少许白糖、减少恶心副作用。
(2)石榴根皮:25g,水煎服。
胃病患者不宜选用此药。
(3)槟榔:60~120g,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
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冲服芒硝10g。
(4)参苓白术散:每次1袋,每日2次,用于驱虫后脾胃不健,体质虚弱的患者。
因我国从古代起就对绦虫病有正确的认识,在应用中草药治疗绦虫病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找到了效果较好的药物,尤其是据近代临床观察和药理研究,确实证明槟榔,雷丸、南瓜于等药具有较好的驱杀绦虫的疗效,且付作用小。
患者易于接受,故在治疗时应首先选用中药治疗;若合并阑尾炎、癫痫等其他病证时,宜针对情况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驱蛔:1.川楝素由苦楝皮中提取,主要用于肠蛔虫病。
每片25mg,成人一次10片。
儿童2 ~4岁服50~100mg,5~8岁服100~150mg,9~15岁服150~200mg。
睡前用温开水送服。
2. 使君子性味甘温,功能杀虫消积健脾。
主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等症。
其提取物体外有麻痹猪蛔虫首部作用。
用法用量:除去外壳,取净仁,臵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放凉食之。
儿童自一岁开始给1g,每增一岁加1g,最高量不超过10~16g。
也可按年龄大小给服10g (12岁以下)或20g (13岁以上),每日一次,连服2~3日。
副作用最常见为呃逆,其次为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等。
一般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
若蛔虫上攻,心腹作痛,宜采用《证治准绳》使君子散(炒使君子15g,甘草猪胆汁浸3g,白芜荑0.3g,苦楝子10g去核。
为末,每服3g,或用水煎服。
)杀之。
(二)蛔虫并发症的治疗1.胆道蛔虫病:当分寒热虚实而治。
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为寒热错杂症。
治宜用酸以安蛔,辛以驱蛔,苦以下蛔。
方用《伤寒论》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人参、当归、附子、桂枝、蜀椒、干姜、细辛、苦酒)。
随证候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增减调理。
若病势急骤属实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入大黄、黑丑等攻逐之品。
2.蛔虫性肠梗阻:单纯型,加味麻仁汤(火麻仁、杏仁、白芍、川朴、枳壳、大黄、乌梅、川楝、槟榔、陈皮、使君子)每日煎服1~2剂。
感染型还应配合抗感染,输液、输血等综合措施,严密观察8~24小时,无效者应即转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