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药物.ppt
但毒性大; 咪唑基团:弱碱性; 胍基:强碱性,在生理条件下几乎完全电离,活性低; 腈基:使碱性减弱。 总的说来呈弱碱性。
.12.
Cimetidine 5 1 HN 2
N
4
H N S N
H N
3
CN
* 命名: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硫
代]-乙基]-N-氰基胍(又名:甲氰咪胍) * 结构特点: 5-甲基,咪唑基团,胍基,氰基,含硫 四原子链 * 理化性质:化学稳定性良好;饱和水溶液呈弱碱性, 矿酸中溶解。 * 定性鉴别: 1、与Cu2+结合生成蓝灰色沉淀,区别与一般胍类化合 物; 2、灼热后,能使Pb(Ac)2试剂显黑色(含S)。
消化系统药物 P 172 Digestive System Agents
jasmineljm@
本章要求:
1、熟悉抗溃疡药物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掌握西咪替 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 质、体内代谢及用途。掌握H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熟悉奥美拉唑的结构、化学名称及用途。 2、熟悉止吐药的结构类型和作用机制。昂丹斯琼、地芬 尼多。 3、熟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的结构、化学名称及用途。 4、熟悉联苯双酯的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体内代 谢及用途。 5、了解:西咪替丁的合成路线;西沙必利的结构特点、 用途、不良反应和现状
.16.
N
NH2
N
NH2
N
NH
NH2 NH
N H
Histamine
高选择H2受体激动 S 剂
N H NH2
N H
N H
双重作用
NH N
N
N H
无激动作用,但拮抗作用较弱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 H
活性增强6~8倍, 仍有激动作用
NH S
N H
NH2
NH
N
NH
NH
N H
高选择性完全H2受体 抑制剂 O.P.无效
S
布马立胺
.8.
• 抑制胃酸分泌: 抗胆碱:哌仑西平 H2受体阻断剂 质子泵抑制剂 胃泌素受体阻断剂:丙谷胺
.9.
§1.抗溃疡药 Antiulcer Agents
Ⅰ、H2受体拮抗剂 咪唑类:西咪替丁 呋喃类:雷尼替丁 噻唑类:法莫替丁 哌啶甲苯类:兰替丁,罗沙替丁 吡啶类:依可替丁
H N HN N S H N N N CN O S N NH2 H2N N N S S NH2 NH2 O O
.13.
Cimetidine 5 1 HN 2
N
4
H N S N
H N
3
CN
* 代谢:硫氧化物或羟甲基的产物 * 临床应用: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返流
性食管炎等。
* 缺点:复发率高;与雌激素受体有亲和力,男子
乳腺发育;妇女溢乳;抑制肝药酶,影响许多药 物的代谢
.14.
组胺的结构
* 4(5)-(2-氨乙基)咪唑
N S
N H
拮抗活性增强
NH
S
NH
NH
S 甲硫米特 选择性活性增强但副作用较大
N S
NH
NH
N H
高活性、高选择 性H2受体拮抗剂
N CN
.17.
1. 西咪替丁的体内主要代谢途径为( C ) A.N-去烷基化 B. N-去羧乙氧基化 C. S-氧化 D. 谷胱苷肽结合 2. 下列叙述中哪些与西咪替丁不符( B ) A. 结构中含有咪唑环 B. 结构中含有硝基胍结构部分 C. 与铜离子结合生成蓝灰色沉淀 D. 经灼热放出H2S,能使醋酸铅试纸变黑色 E. 与雌激素受体有亲和力 3. 西咪替丁的化学结构特征是( BCDE) A. 有呋喃基 B. 有胍基 C. 有硫醚基 D. 有咪唑基 E. 有腈基 .18.
.6.
* 抗酸药 * 胃黏膜保护药:枸橼酸铋钾、硫糖铝 * 抑制胃酸分泌药
抗胆碱能药物 H2受体拮抗剂 抗胃泌素药 质子泵抑制剂
.7.
主要治疗方法
• 抗酸剂:Al(OH)3,MgO、胃舒平 • 胃粘膜保护剂:米索前列醇、硫糖铝、枸橼酸铋钾、 思密达、丙谷胺 • 抗幽门螺杆菌: 1982年发现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庆大
.2.
Main Contents
* * * *
Anti-ulcer Agents Antiemtic Prokinetics Adjuvant for Hepatic and Billiary Diseases
药 消 化 功 能 调 节
.3.
Mucosa protective factors
.4.
N O S N H O O S N
NO2
N H
Famotidine
NH2 N
NH2
S
NH2
H2N
N
S
.11.
1.咪唑类:西咪替丁(第一代) P 174
Cimetidine 5 1 HN 2
N
4
H N S N
H N
3
CN
* [结构特点]:
* 咪唑环、胍基、含硫四原子链 * 5-甲基:抑制侧链的翻转,使不能上翻与激动剂结合,
2. 呋喃类:雷尼替丁 P176
4
N
3 2
O
Ranitidine
S N H
NO2
5 1
N H
* 命名:N-[2-[[5-[(二甲氨基)甲基]-2-呋喃甲基]
硫代乙基]-N’-甲基]-2-硝基-1,1-亚乙基二胺 * 结构特点:呋喃环、二甲氨基甲基、硝基咪 脲(硝基乙烯二胺)、含硫四原子链(又名: 甲硝呋胍、呋喃硝胺) * 几何异构:顺式无活性,反式有活性 * 定性:硫化氢反应
Ranitidine
S N H
NO2
Cimetidine
N H
Famotidine
.10.
H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SAR)
1. 碱性芳杂环(咪唑、呋喃、噻唑) 2. 平面极性基团(通常具有胍或脒基样结构) 3. 柔性链(多为4个原子)
Cimetidine
H N HN N S N CN H N
Ranitidine
N1=Nτ,N3=Nπ,侧链N=Nα
.15.
西咪替丁的设计
Cimetidine为合理药物设计的成功典范。 对组胺结构改造. 引入非极性亲脂取代基-4-甲基组胺。 甲基的位阻作用,限制了组胺侧链的自由旋转, 其相互作用小的构象适合于与H2受体键合; 侧链:4C,使之利于与拮抗作用部位键合; S:调整吸电子效应作用,使咪唑环的pKa值接近 于组胺,可以与受体更好的键合。
* 防御因子:
粘膜、粘液、局部粘膜的 血流、十二指肠的反馈 抑制
* 攻击因子:
盐酸、胃蛋白酶的分泌、 胃窦部的体液性分泌、 粘膜的损伤
.5.
Parietal cell and acid regulation
Canaliculus 小管 小沟 fundus 基底,底部 vagus 迷走神经 somatostatin 生长激素抑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