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工程》复习题

《交通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A.1921年 B.1930年 C.1980年 D. 1981年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工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是()A.哈佛大学 B.京都大学 C.牛津大学 D. 同济大学二.多项选择题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是( )A.公路 B.城市交通 C.综合运输 D.道路交通2.以下是交通工程学的研究方向的是( )A.工程 B.教育 C.法规 D.环境 E.能源3.下列是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的是( )A.系统性B.综合性C.交叉性D.社会性E.超前性F.动态性4.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B.车C.路D.环境三.简答题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对象和研究目的分别是什么?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试述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交通工程学的性质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是什么?从我国目前的交通现状和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进程来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方向应如何?当前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有什么联系?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谈谈交通工程学与你的工作有哪些联系?交通工程学对你的工作有什么指导作用?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_________时间是驾驶员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A.知觉 B.判断 C.知觉—反应 D. 感应2.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3.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4.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

这种道路称为()A.一块板 B. 二块板 C. 三块板 D. 四块板5.一般来讲,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s的知觉——反应时间A.0.5 B.0.4 C.0.6 D.16.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所需总时间之比,是指()A.行驶车速 B.行程车速 C.区间车速 D.运行车速7.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A.40% B.60% C.50% D.66.7%8.关于第85%位车速和第15%位车速,正确的是( )A.第8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B.第1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达到的车速C.第85%位车速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D.第15%位车速用于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制车速9.AADT指()A.平均日交通量 B. 平均工作日交通量C. 年平均日交通量D. 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10.在交通管理上用做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A.15%位车速 B. 50%位车速 C. 第30位小时车速 D. 85%位车速11.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A.运行延误 B. 停车延误 C. 固定延误 D. 干扰延误12.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0.96,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0.97,第30位小时系数为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A.不需扩建 B.至少修建4车道C.至少修建3车道 D.至少修建5车道二.多项选择题1.汽车的动力性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是( )A.最高车速 B.通过性 C.加速时间 D.爬坡能力 E.稳定性2.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 )A. 制动效能B.制动力C. 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变窄D.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3.行人的过街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汽车交通量 B.街道宽度 C.行人心理因素 D.绿灯时间 E.绿性比4.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支路 D.次干路 E.一级道路5.分析交通量的特性分析,一般从()方面进行分析A.时间分布 B.空间分布 C.构成 D.延误6.下列指标反应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的是()A.城乡分布 B.路段上的分布 C.方向分布D.车道上的分布E.PHF三.简答题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联系?驾驶疲劳的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影响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和公路相比,城市道路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城市道路系统常见类型是什么?行车道宽度是如何确定的?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形?其构成要素是什么?什么是视距?分几种?什么叫视野?什么叫隧洞视?如何避免隧洞视?道路交通的要素是什么?试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路网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哪些道路网特征因素?简述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交通量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表达?有何用途? 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交通密度是如何定义的?有何作用?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用途?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是什么?是如何确定的?与一般的统计交通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什么叫设计小时系数?如何确定?有什么意义及用途?何谓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有何用途?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地点车速、行驶车速、区间车速的定义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有什么区别?其相互关系如何?地点车速累计频率分布曲线上的百分位特征值有哪些?分别有何用途? 交叉口延误有哪些? 四. 计算题1.用电子秒表在高峰小时内于路段(L=AB=200m )两端断面A 和 B 同步连续观测跟踪车队每辆车的到达时间t a 和t b 记录如下表,试确定车队的参数Q 、K 、v ?2.某测站测得的连续各5min 时段的交通量统计数如表,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14辆/h ,求5min 和15min 的高峰小时系数。

某路段高峰小时以5min 为时段交通量统计表交通辆8:558:508:458:408:358:308:258:208:158:108:058:00统计1071101181041061151201111111121141185min ~9:00~8:55~8:50~8:45~8:40~8:35~8:30~8:25~8:20~8:15~8:10~8:05时间3.已知某公路上畅行速度V f =80km/h,阻塞密度K j =105辆/km ,速度-密度用直线关系式,求(1)在该路段上期望得到的最大流量?(2)此时所对于的车速是多少?4.在道路上有一拥挤车流,车流跟随行驶无法超车,其v —K 关系符合对数模型v = 40lnK82。

试计算该道路的最大流量。

5.107国道长沙回龙铺观测站1990年的各月交通量如下:求:AADT ,各月的月变系数K 月6.某公路需进行拓宽改建,经调查预测其在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日,设计小时系数K=17.86X-1.3-0.082,X 为设计小时时位,取一个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试问该公路需修几车道?7.计划一条乡区高速公路,其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AADT =45000veh/h ,大型车占总交通量的30%,方向分布系数K D =60%,平原地形,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 =0.12,应计划修建几车道的高速公路? 8.在一条24km 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u=20km/h ,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 t )、平均车头间距(h d )、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9.对长为100m 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以下一些数据:试求平均行驶时间t,区间平均车速u s,时间平均车速u t。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一.选择题1.对于过境车辆(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外),应该用( )方法调查其出行情况?A.家访 B.发明信片法 C.路边询问 D.电话询问2.关于分隔核查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为( )A.必须位于铁路中心线上B.用以查核调查资料的准确性C.必须将调查区域分成为大致相等的部分D.常位于主干道路的中心线上3.OD调查中,关于调查区的划分,正确的说法是( )A.调查区划分的越小,调查工作量越小B.调查区划分的越小,调查工作量越大C.调查区划分的越大,调查工作量越大D.调查区划分的越小,调查工作量越不准确二.简答题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一般程序是什么?交通量调查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的类型如何选定?如何设置?车速调查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交叉口流量、流向调查与推算如何进行?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如何进行密度调查?用出入量法调查交通密度时,如何测定初期密度值?何谓OD调查?主要类型与调查方法各有哪些?简述居民出行OD调查的程序。

人工测定地点速度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方法有几种?你认为何种较为满意?行车速度调查地点与调查方法如何选择。

三.计算题1.对某公路段上一紧接行驶的车队作垂直正投影的空中摄影,摄影范围相当于路段长度150米,拍摄某一张照片后,隔3秒钟再摄第二张、两张照片摄得车辆位置如下表,试计算:(1)摄第一张照片后3秒钟时,150米路段内车流密度及空间平均车速?(2)在拍摄地点、断面上10秒内的交通流量及时间平均车速?2.某路为交通安全考虑采用限制车速的措施,实测车速样本如下,试检验路段上车速的分布,并确定路段限制速度值。

3.在公路上某断面作全样车速观测15分钟,测得数据如下表,试计算当时的交通密度(列表计算)。

4.一测试车在东西长2000m的段路上往返行驶12次,得出平均数据如下表:试求东、西行的交通量及车速。

5.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km/h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km/h 行驶,一观测车以70km/h的稳定车速随车流行驶5km,其中有17辆车超越观测车,在观测车以同样的车速逆车流行驶5km时,迎面相遇的303辆车,问:(1)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2)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3)当观测车随车流行进时,有多少车辆以100km/h的车辆超越观测车?6.某观测车在长1.8km公路上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求该路车流流量及平均车速。

7.测试车在长1500米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观测数据列于下表,试求道路上的车流向东和向西行驶的流量和车速。

8.某交叉口采用抽样法调查停车延误,由10分钟观测(间隔为15秒)所得资料列于表中,试作延误分析。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一.选择题1.车辆到达服从符合泊松分布,接受服务的时间符合负指数分布,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可计为(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