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保温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一)工程特点:建筑面积32925m2。
厂房1-5栋,总投资为2350万元,框架结构主体。
(二)项目建设概况1.项目名称: xx市xx服装有限公司新建厂房2.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区南村镇兴业大道旁3.建设单位:xx市xx服装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xx市xx市政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施工单位:xx市xx区市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6、勘测单位:xx市xx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队二、编制依据:1、经审批通过的《监理规划》;经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2、《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4、《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 DG/TJ08—206—2002);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411-2007);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7、《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广东省标准)DBJ15-30-2002三、建筑节能各分项工程划分及质量控制要点: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建筑节能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对建筑物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选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及其维护保养等活动。
其分项工程划分及要点控制如下: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划分四、各分项工程节能控制一)、墙体节能工程(一)、建筑墙体节能工程专业术语:1、围护结构: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面、门窗、楼板和地面等。
按其是否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又可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
2、外墙外保温系统: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的非承重保温构造的总称,是由保温层、护面层、饰面层等组成的具有保温隔热、防水和装饰功能的围护系统。
3、基层:节能工程中,直接承受保温系统的结构层。
4、界面剂:用以改善基层或保温层表面粘结性能的含聚合物浆料。
5、保温层:由绝热材料组成起保温隔热作用的构造层。
6、抹面砂(胶)浆(抗裂砂浆):用于护面层抹灰的聚合物砂(胶)浆。
7、增强网:铺设在抹面砂(胶)浆内用以提高护面层强度以及抗裂和抗冲击性能的玻纤网格布或金属网。
8、护面层:在保温层上,保护保温层并起增强防裂和防水作用的构造层。
9、饰面层:附着于保温系统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构造层。
(二)、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工程基本规定:1、外墙外保温工程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
2、外墙外保温工程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
3、外墙外保温工程应能承受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4、外墙外保温工程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5、外墙外保温工程在罕遇地震发生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6、外墙外保温工程应具有防水渗透性能。
7、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CB5017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釆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l34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的有关规定。
8、外墙外保温工程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
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应防腐性。
9、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外墙外保温工程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
四、监理工作的目标值与检查要点:1、保温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保温层应与基层连接可靠、安全并具有抵抗基层变形的能力,主体结构的正常变形不致造成系统产生裂缝、空鼓和脱落。
(2)保温系统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变形。
(3)保温系统应能经受风压和风振的作用。
(4)保温系统应能抵抗由温度、湿度变化而产生的应力。
(5)保温系统在遭遇相应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6)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应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7)保温系统应具有防雨水渗透性能,护面层应具备机械强度和抗裂性。
2、基层的处理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中一般抹灰工程质量要求。
3、保温系统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
所有组成材料应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
4、保温系统的外饰面施工质量应视选材不同,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中有关规定执行。
5、保温系统的检验批和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以每500 ~ 1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每100m2应至少抽查1处,每处不应小于10m2。
6、保温系统材料性能、规格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要求,保温层厚度应控制在标准偏差范围内,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取样复检并做进场验收。
验收项目应按下表的规定进行。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和进场复检报告。
保温系统材料现场抽检复验项目7、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7.1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材料复验报告。
7.2保温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负偏差。
检查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
检查数量:每10m2均布抽检3点,最小厚度值应达到设计厚度要求。
7.3保温浆料干密度不应大于250kg/m3,并且不应小于180kg/m3。
7.4各构造层之间应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及裂缝,面层无粉化、起皮、爆灰。
检查方法:观察;用小锤轻击检查。
7.5保温系统应表面洁净,接槎平整。
检查方法:观察。
7.6玻纤网格布、金属网应铺压严实,不应有空鼓、褶皱、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长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金属网应有专用的锚固件固定在基层墙体上,锚固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
7.7外保温墙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7的规定。
表7.7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系统面层允许偏差8、其他保温工程8.1屋面保温1、材料及要求:1.1 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等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应有试验资料。
1.2 板状保温材料: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厚度、规格应一致,外形应整齐;密度、导热系数、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主要机具:2.1 机动机具:搅拌机、平板振捣器。
2.2 工具:平秋、木刮杠、水平尺、手推车、木拍子、木抹子等。
3、作业条件3.1 铺设保温材料的基层(结构层)施工完以后,将预制构件的吊钩等进行处理,处理点应抹入水泥砂浆,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铺设保温材料。
3.2 铺设隔气层的屋面应先将表面清扫干净,且要求干燥、平整,不得有松散、开裂、空鼓等缺陷;隔气层的构造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3 穿过结构的管根部位,应用细石混凝土堵塞密实,以使管子固定。
3.4 板状保温材料运输、存放应注意保护,防止损坏和受潮。
4操作工艺4.1 工艺流程:1)基层清理→弹线找坡→管根固定→隔气层施工→保温层铺设→抹找平层4.2 基层清理:预制或现浇混凝土结构层表面,应将杂物、灰尘清理干净。
4.3 弹线找坡:按设计坡度及流水方向,找出屋面坡度走向,确定保温层的厚度范围。
4.4 管根固定:穿结构的管根在保温层施工前,应用细石混凝土塞堵密实。
4.5 隔气层施工:2~4道工序完成后,设计有隔气层要求的屋面,应按设计做隔气层,涂刷均匀地漏刷。
4.6 保温层铺设:4.6.1 板块状保温层铺设:4.6.1.1 干铺板块状保温层:直接铺设在结构层或隔气层上,分层铺设时上下两层板块缝应错开,表面两块相邻的板边厚度应一致。
一般在块状保温层上用松散料湿作找坡。
4.6.1.2 粘结铺设板块状保温层:板块状保温材料用粘结材料平粘在屋面基层上,一般用水泥、石灰混合砂浆;聚苯板材料应用沥青胶结料粘贴。
5 质量标准5.1 保证项目:5.1.1 保温材料的强度、密度、导热系数和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材料技术指标应有试验资料。
5.1.2 按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采用配合比及粘结料。
5.1.3 板块保温材料:应紧贴基层铺设,铺平垫稳,找坡正确,保温材料上下层应错缝并嵌填密实。
5.1.4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10-1。
保温(隔热)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注:δ指保温层厚度。
6、成品保护6.1 隔气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砂、土、硬块杂物等清扫干净,防止降低隔气效果。
6.2 在已铺好的松散、板状或整体保温层上不得施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保温层不受损坏。
6.3 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以保证保温效果。
7、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1 保温层功能不良: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粒径级配、含水量、铺实密度等原因;施工选用的材料应达到技术标准,控制密度、保证保温的功能效果。
7.2 铺设厚度不均匀:铺设时不认真操作。
应拉线找坡,铺顺平整,操作中应避免材料在屋面上堆积二次倒运。
保证均质铺设。
7.3 保温层边角处质量问题:边线不直,边槎不齐整,影响找坡、找平和排水。
7.4 板块保温材料铺贴不实:影响保温、防水效果,造成找平层裂缝。
应严格达到规范和验评标准的质量标准,严格验收管理。
8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8.1 材料应试验密度、导热系数。
8.2 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
8.3 质量验评资料。
8.2 门窗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般规定8.2.1 建筑门窗进场后,应对其外观、品种、规格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
8.2.2 建筑外门窗工程施工中,应对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的保温填充做法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8.2.3 建筑外门窗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1 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规格的门窗及门窗玻璃每100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
2 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特种门每50樘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
3、对于异形或有特殊要求的门窗,检验批的划分应根据其特点和数量,由监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8.2.4 建筑外门窗工程的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门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5%,并不少于3樘,不足3樘时应全数检查;高层建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10%,并不少于6樘,不足6樘时应全数检查。
2、特种门每个检验批应抽查50%,并不少于10樘,不足10樘时应全数检查。
主控项目8.2.1 建筑外门窗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规范第6.1.5条执行;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8.2.2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