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劳动的故事15个完美版

关于劳动的故事15个完美版

《关于劳动的故事》 关于劳动的故事(一): 朱德的扁担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党中央向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的号召。朱德用心响应,他和战士们一样,脚穿草鞋,身背斗笠,翻山越岭去挑粮。

当时,朱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白天挑粮上山,夜里还要批阅文件。战士们生怕他累坏了,怎样办呢有一回,一位小战士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他对大伙说:我们把朱军长的扁担藏起来。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但是第二天,朱德又拿了新削好的扁担出此刻挑粮队伍中。战士们又藏了朱德的扁担,朱德立刻找了一根上好的毛竹,又削了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刻了朱德记三个字。战士们见朱德态度这样坚决,也就不好意思在藏了。

从此,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歌谣和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在井冈山传开了。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关于劳动的故事(二): 巴甫洛夫植树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的创始人,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小就十分热爱劳动。

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巴甫洛夫和弟弟米加约好去园子里种树,费了很大的劲才挖了一个坑,正要把苹果树栽下去的时候,爸爸从屋里跑出来了,指着园子里一块突出的高地对兄弟俩说,你们看,那儿地势高,一下雨,那里就会积水,苹果树不就要淹死吗

弟弟听了爸爸的话,小嘴一噘,不高兴的走了。而巴甫洛夫并不灰心,跟着爸爸在高地挑选了一块空地,重新挖起来

巴甫洛夫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向持续到晚年。国内战争年代,他在实验室周围的空地上种菜,自力更生地解决了吃菜的困难。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天启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十分适宜地联接起来。巴普洛夫

关于劳动的故事(三): 白求恩制造卢沟桥 1938年1月,白求恩来到中国,就立刻赶往抗日前线的战地医院。当时,战斗激烈,条件艰苦,前线医院缺乏超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怎样办呢我们自己动手干!,白求恩斩钉截铁地回答。当地的军民都被动员起来。大家忙着粉刷病房,制作简易床和工作服。 夜深人静,白求恩又伏在他那张简陋的工作台上反复思考着:医疗队超多的药物和手术器械要由牲口驮运。怎样才能使药瓶子不会撞碎或者打翻呢他为此熬了好几个通宵,最后画出了草图,何工人民一齐制作。

白求恩笑着说:一个战地医生,就应学会木工和铁匠的收益,才能根据伤员的需要改善医疗设备。很快,一种特制的简易药架子制成了,因为形状像一座桥,白求恩诙谐地称它为卢沟桥。

只有嗅到劳动药味的满足中,才能孕育出人生的乐趣。 关于劳动的故事(四): 毛泽东学打草鞋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井冈山生活十分困难。应对困难,毛泽东向红军指战员发出号召:没有粮,我们种;没有菜,我们栽;没有布,我们织;没有鞋,我们自己动手编!

一天,毛泽东望见半山坡的一间小茅屋前坐着一位白发老汉。走近一看,老人正在打草鞋。毛泽东高兴地走上前去,笑着说:老人家,我拜你为师来啦!毛泽东坐在一旁仔细地向老人学习打草鞋,每个步骤、每个动作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不一会儿,一只草鞋打好了。毛泽东学会了打草鞋,又一招一式地教给战士们,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勤劳俭朴的好榜样。

少不勤劳,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关于劳动的故事(五): 克洛克的家境并不富裕,下课的时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毫无干劲儿,当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亲诉苦: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干净。克洛克拿来毛巾,在桌子上随意擦了一遍,然后看着父亲,等他验收。父亲拿来一块崭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轻轻擦拭了一下,洁白的毛巾立即脏了,分外刺眼。父亲指着桌子说:孩子,擦桌子是很简单的活儿。但是你连桌子都擦不干净,还能做好什么,凭什么做老板克洛克羞愧难当。

克洛克回到了快餐店,他谨记父亲的教诲,每次擦桌子都要准备5条毛巾,依次擦s遍,而且每次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擦,为的是不让毛巾重复污染桌面。

最终,克洛克得到老板赏识留了下来,并接管了那家快餐店,做了老板。10年后,他创立了自己的麦当劳。

关于劳动的故事(六):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那里以前一向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但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阿,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先,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齐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关于劳动的故事(七): 劳动最光荣 寒号鸟的故事:传说有一种小鸟,叫寒号鸟。这种鸟与众鸟不同,它长着四只脚,两只光秃秃的肉翅膀,不会像一般的鸟那样飞行。

夏天的时候,寒号鸟全身长满了绚丽的羽毛,样貌十分秀丽。寒号鸟骄傲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鸟了,连凤凰也不能同自己相比。于是它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走来走去,还洋洋得意地唱着: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鸟们都各自忙开了,它们有的开始结伴飞到南边,准备在那里度过温暖的冬天;有的留下来,就整天辛勤忙碌,积聚食物啦,修理窝巢啦,做好过冬的准备工作。只有寒号鸟,既没有飞到南方去的本领,又不愿辛勤劳动,仍然是整日东游西荡的,还在一个劲地到处炫耀自己身上漂亮的羽毛。

冬天最之后了,天气寒冷极了,鸟们都归到自己温暖的窝巢里。这时的寒号鸟,身上漂亮的羽毛都脱落光了。夜间,它躲在石缝里,冻得浑身直哆嗦,它不停地叫着:好冷阿,好冷阿,等到天亮了就造个窝阿!等到天亮后,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一照,寒号鸟又忘记了夜晚的寒冷,于是它又不停地唱着: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太阳下面暖和!太阳下面暖和!

寒号鸟就这样一天天地混着,过一天是一天,一向没能给自己造个窝。最后,它没能混过寒冷的冬天,最后冻死在岩石缝里了。

那些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不作长远打算,不顾辛勤劳动去创造生活的人,跟寒号鸟也没多大区别。

关于劳动的故事(八): 一袋花生 小老鼠不爱劳动,大伙都叫他让人厌恶的懒惰的小老鼠。小老鼠当然不愿意别人这么叫他,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确实不爱劳动呀。

春暖花开,小老鼠在门口玩,一只乌龟背着一袋东西,吃力地走来。到了跟前,乌龟放下袋子,说:小老鼠,麻烦你了。亲戚送我一袋花生,我家离那里还好远,我实在背不动啦。我想先寄放在你家里,以之后取,行吗?

行!行!小老鼠爽快地答应着,和乌龟一齐把花生抬进了屋。 乌龟走了。小老鼠把鼻子凑到花生袋上嗅嗅。阿,真香阿!他的口水顿时嘀嗒嘀嗒落下来。不能馋,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吃!小老鼠打着自己的嘴巴说。但是口水一点也不听话,反而流得更多更快了。唉,真没办法!小老鼠打开袋子,吃了几粒花生。

第二天,小老鼠看着花生,口水又流出来。他啪啪啪用力打自己的嘴巴:昨日不是尝了吗,怎样还馋?不能馋!但是不项用,口水仍越流越多。唉,真没办法!小老鼠又打开袋子,吃了几粒花生。一天又一天,每一天小老鼠都忍不往要吃花生。最后有一天,花生米只剩小半袋了,这时小老鼠慌了:明儿乌龟来取,怎样还他呀?小老鼠急得吃不香睡不着,想呀想,唯一的办法就是快点把留下的花生种下,也许能够在乌龟来取之前收到花生,还给他。

于是,小老鼠在屋后开垦了一块地,播下了花生种子。在小老鼠的精心照料下,种子很快发芽、长苗、结果成熟啦!小老鼠收回花生,剥出花生米,把乌龟的袋子装得满满的,还留下好多。真香阿!小老鼠吃着自己种出的花生,好不开心,他想:劳动真快乐,以后我还要种,种花生。种玉米、种土豆

就这样,不爱劳动的小老鼠变得爱劳动了。大家也不再叫他让人厌恶的懒惰的小老鼠,而是亲切地改叫讨人喜欢的勤劳的小老鼠。

关于劳动的故事(九): 劳动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善意的谎言 小猪是个懒家伙,春天到了,它既不播种也不干活。 找儿童故事听睡前故事,推荐5068儿童故事大全 一天,它的好朋友小刺猬对它说:小猪小猪,我家地里要松土锄地了,但是我的种子还没买呢!能请你帮帮我吗?

小猪只好答应了。 松好了土,小刺猬又对小猪说:小猪小猪,我想起来了,我的奶奶生病了,我要去看望它照顾它,还是像麻烦你帮我播种,能够吗?

小猪点点头,答应了。 播好了种子,小猪打电话给小刺猬说:小刺猬,你要回来了吗?种子已经播下去咯! 但是小刺猬却十分抱歉的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一时半刻赶不回来了。 小猪只好挂掉了电话。 它来到小刺猬的田地里,看到了嫩嫩的小芽从土里透出来,在烈日下,在微风下摇摇晃晃,好可爱呀!

它想:这么可爱的小芽芽,如果不给它们浇浇水,它们会渴死的吧? 于是它提来水,浇阿浇。 浇完水之后,小猪又说:小芽芽会不会饿了?还是给它们施些肥吧! 小猪又扛来肥料,施了肥。 它又想:要是小刺猬回来,发现我把它的蔬菜种死了,那可不成! 于是它又给小芽芽除除草。 一天又一天,时间很快过去了,蔬菜长得好极了,小刺猬也正巧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小猪说:瞧,我把你的菜地照料的可好? 小刺猬笑着说:是你的菜地!你种出来的,不就是你的吗? 关于劳动的故事(十): 古代劳动人民艰苦劳动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一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齐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能够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但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能够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齐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齐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能够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能够一向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