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7月正文目录安防行业概况&产业链 (4)安防行业概况 (4)安防行业产业链 (5)行业成长的逻辑:智能化产品&下游运营孕育高附加值 (6)成熟的安防产业链附加值呈现“微笑曲线” (6)美国成熟市场经验 (6)中国没有微笑曲线的原因是过去行业发展还未成熟 (10)智能化是安防行业即将到来的主题 (12)后端走向前端基本完成,标清走向高清仍在继续 (13)智能化提高监控产品附加值 (14)智能化提速让安防运营及服务前景可期 (17)高附加值永远存在于最靠近用户的环节 (17)智能化加快安防行业从产品向运营及服务发展 (18)问题一:运营及服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8)问题二:该如何提供运营及服务? (21)企业竞争的方向:海外扩张&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22)安防产品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纷纷加快海外扩张 (22)从产品及解决方案延伸到运营,享受高附加值 (24)相关建议 (25)图表目录图表1. 安防行业及其子系统产值占比 (4)图表2. 安防产业链 (5)图表3. 安防产值 (6)图表4. 产业链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比较 (6)图表5. 美国安防产业链附加值(毛利率)比较 (7)图表6. 美国安防产业链的“微笑曲线” (7)图表7. 美国两大芯片厂商(上游)毛利率逐步提高 (8)图表8. 美国安防产品制造企业(中游)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9)图表9. 北美居民安防公司市场份额 (10)图表10. 中美两国安防产值及增速 (11)图表11. 中国安防产业链附加值(毛利率)比较 (11)图表12. 中国安防行业产业链附加值曲线 (12)图表13. 海康和大华前端产品占比 (13)图表14. 中国高清摄像机出货占比 (14)图表15. H.265编码比H.264编码信息冗余度更低 (15)图表16. 各安防企业国内市场占比 (16)图表17. 智能化与高清化互为充要条件,智能化带动下游运营 (16)图表18. 中国电信产业链附加值(毛利率)比较 (17)图表19. 电信运营商毛利率逐年降低 (18)图表20. 中国电信产业链向末端延伸的“新微笑曲线” (18)图表21. 视频监控一体化云平台 (19)图表22. 传统监控与智能监控比较 (20)图表23. 2010~2015年ImageNet比赛冠军图像识别错误率 (20)图表24. 三类客户的运营参与深度 (21)图表25. 全球安防市场特点 (23)图表26. 海康和大华营收增长率比较 (23)图表27. 海康和大华毛利率比较 (24)图表28. 大华纵向一体化策略 (25)图表29. 海康与大华比较 (25)安防行业概况&产业链安防行业概况安防行业从上游到下游,总体上可分为3个环节,分别为:安防产品,安防工程,报警运营服务及其他。
2016年安防行业总产值为5,400亿元,其中安防产品产值为1,900亿元(35%),安防工程产值为3,100亿元(57%),报警运营服务及其他产值为400亿元(7%)。
对于安防工程领域,由于工程商门槛低,导致工程公司的资质良莠不齐,没有资质的公司占多数,加之地域割据现象存在,工程领域总体呈现散乱的格局;对于安防产品领域,其技术含量和厂商进入门槛均相对较高,行业呈现较高的集中度,在最近几年中,具有核心技术的领先产品制造商也享受行业内越来越大的话语权。
因而对安防行业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安防产品领域。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和适用范围,安防产品又可以分为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统。
其中,2016年视频监控产品产值达到962亿元,占1,900亿元安防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是所有安防产品中发展最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子系统。
同时,视频监控产品也能横向渗透到出入口控制、楼宇对讲等其他子系统中,因而在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报告中的“安防行业”均主要指的是“视频监控”子行业。
图表1. 安防行业及其子系统产值占比安防行业产业链安防视频监控行业的产业链相对较为清晰,上游是视音频基础算法提供商和芯片制造商,主要有TI、ADI 、索尼、华为海思、中星微电子等;中游是软硬件供应商,主要包括摄像机、网络硬盘彔像机、网络传输设备、视频服务器、显示屏、视频网络管理平台等环节,主力厂商包括海康、大华、BOSCH等,还有工程商、系统集成商等;下游主要指的是运营服务商,代表企业有ADT、安居宝、银湖股份等。
图表2. 安防产业链安防“十二五”规划(2011-2015)的目标是2015年安防行业产值达5,000亿元,尽管2012年以来经济持续下滑,2015年底当年安防行业实际产值仍达到4,860亿元,目标完成率97.2%,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根据安防“十三五”(2016-2020)规划,到2020年安防行业总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行业整体增速仍然较为可观。
图表3. 安防产值行业成长的逻辑:智能化产品&下游运营孕育高附加值成熟的安防产业链附加值呈现“微笑曲线”美国成熟市场经验通过分析对比安防产业链,发现“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是决定产业链附加值的核心因素。
安防行业市场大,产业长,产业链不同位臵的企业分工与协作格局清晰,早期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能力吃掉整个产业链,因而公司的定位、对应的壁垒以及长期积累显得尤其重要。
总体来看,“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造就了成熟的安防行业呈现出上游与下游附加值较高,中游附加值较低的现象,表现为附加值(毛利率)“微笑曲线”,如图6所示。
图表4. 产业链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比较图表5. 美国安防产业链附加值(毛利率)比较图表6. 美国安防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上游:安防行业最上游是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属于典型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领域,进入壁垒及累积效应极高,企业只有具备深厚的技术底蕴,强大的创新实力,积累丰富经验和知识产权,才能在行业中立足。
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1)芯片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新技术的研发,2016年TI和ADI分别投入14亿美元和7亿美元用于研发,分别占各自营收的10.4%和19.1%,这些研发费用甚至超过了很多企业的一年的营收额,是企业新进入这个领域难以逾越的障碍;2)芯片企业还需具有极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因为芯片的设计研发需与产业链其他环节协同配合,共同促进产品变现,产品市场定位、技术可行性、成功量产、外协加工、客户支持及自身运营等环节共同产生了较高的结构壁垒;3)除了设计与研发能力,高端芯片的制造与封装亦具有较高门槛。
积累效应体现为:1)TI成立于1930年,ADI成立于1965年,两家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各自持续不断投入研发资金,形成并保有大量技术专利,例如TI和ADI两家公司最近10年累积共投入216亿美元用于研发,形成的技术领先地位难以被竞争者追赶;2)客户形成长期良好合作关系。
终端厂商对集成电路功能、特性、可靠性、相关指令集及开发工具的熟悉等增加了其再选择成本,加剧了其对集成电路供应商的粘性,后者则依赖于终端厂商不断积累的用户优势。
正是由于高的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才导致芯片设计与制造行业持续稳定享受高附加值,通过观察近10年美国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经营状况,发现以TI和ADI为代表的芯片制造企业的毛利率始终维持在高位,并且有继续上升趋势,享受着极高的产业附加值。
图表7. 美国两大芯片厂商(上游)毛利率逐步提高中游:相比上游而言,中游竞争力并不体现在纯技术的比拼,总体研发与制造技术含量低于上游,进入壁垒并不是很高。
但是由于安防行业非标准化特点,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客户对企业实力和品牌有倾向性偏好,累积效应产生规模优势和品牌溢价,这正是中游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所在。
累积效应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低的进入壁垒又使得不断有新企业想进入,龙头企业不得不维持微妙的价格,既阻挡进入者,又能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因而中游企业享受附加值较低,随着市场发展成熟,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减慢,客户购买速度放缓,中游企业附加值会进一步走低。
图表8. 美国安防产品制造企业(中游)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下游:安防下游运营类企业,主要为住宅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全方位安防服务,除了视频监控外,还有入侵检测、电子防盗、火警检测、医疗与养老检测等。
下游运营领域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新进企业争夺市场原有厂商客户的难度,由于重臵成本和选择路径依赖,客户并不会频繁更换其安防服务。
同时,同时,安防运营面向行业级商业应用(教育、金融、消防等)及居民用户(个人住宅),品牌效应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下游运营领域实际上具有极高的累积效应。
以2016年被私募股权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收购的北美安防公司ADT为例,公司为美国650万的住宅和小型企业客户,以及全球35个国家客户提供安防服务,员工数1.7万人,公司品牌性好,除了毛利率高,行业地位也第一,占有北美27%的住宅市场和13%的中小企业市场,ADT在居民安防领域市场份额是排名第二的安防公司Monitronics的6倍,这也侧面证明了客户越散,积累效应越明显。
图表9. 北美居民安防公司市场份额中国没有微笑曲线的原因是过去行业发展还未成熟中国安防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与美国相似——上游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都很高,中游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累积效应较高,下游进入壁垒较高,累积效应很高。
但中国的安防产业链附加值并没有表现出“微笑曲线”,原因在哪儿?我们认为,关键原因是两国安防行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美国安防建设已进入成熟期,中国过去几年安防设施建设高速发展。
从安防行业产值来看,2009年中国安防行业总产值278亿美元,2015年行业产值达715亿美元,6年间复合增速达17%;而反观同期美国,2009年行业产值583亿美元,2015年产值达到764美元,年复合增速仅为4.6%。
美国安防行业已经步入相对成熟期,而同期的中国受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拉动,需求爆发,行业成长快速。
在此期间,首先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客户有持续设备投入的刚性需求,进而导致对价格的不敏感性;其次安防中游制造企业不断研发新技术,迭代开发新产品,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够获得较高附加值;此外,安防行业的非标准化特点也为设备制造和集成商提供了价格溢价基础。
最终,国内的中游安防设备制造商获取了较高的利润。
而下游安防运营,由于基础设施投入还未成熟,现有的硬件设备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分布密度上,都还未达到下游运营大规模爆发所需要的临界值。
安防下游运营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进入壁垒和累积效应还未形成,只能获取较低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