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一)
2、过渡法 过渡法就是用一个容易发的音引出另一个
相关的难发的音,在语音教学中经常使用。 如:在这里可利用发音部位相同的“sh”带
出“r”,即拖长“sh”时舌头不要动,使声带 振动(一般发低音时声带容易振动),就可以 发出“r”音了。
3、夸张法 把“l”误发为“r”的原因是舌尖过于放松,从
而造成稳定性差。为了避免这种偏误现象,要求学生 发音时,舌尖尽量用力顶住上齿龈,并拖长一段时间 再发韵母,如l——a。既然舌尖固定在上齿龈,就不 会发出“r”音来了。让学生在这种夸张的发音过程 中,加深对“l”声母的印象。找到正确的感觉后, 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巩固。
开始时先由易入手,找一对容易的音来练习,这样能起到 带动的作用。如,先对比练习“bà爸”和“pà怕”,因为声 母“p”的音和第四声本身气量足,学生容易掌握用力点。等 学生有了语感后再进一步练习其他的音。 2、气息感应法 3、拼合法
把送气音看为:不送气+(h+韵母)。例如要教pa,可以 让学生先以较强的气流发ha,然后再与b拼合,b+ha=pa,发 其他送气声母时也可以按这个方法类推。
舌位图
舌面元音舌位唇型图
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图
第一节 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示范与模仿为主,语音理论指点为辅 二、从易入手,由易到难 三、温故而知新 四、突出难点,有的放矢 五、音形结合,加深印象 六、对症下药,适时纠正发音
ai、ei、ao、ou
ia、ie、ua、uo
ju qu xu zi chi ri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法 (一)
郑天刚
第一节 汉语语音系统
帮助汉语初学者跨过学习语言的第一道门 槛——语音,是汉语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了解学 习者发音的难点,如果我们掌握一些语音教学的技 巧,我们完全有可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减轻学 习者的负担。要做到这些,必须了解汉语的语音系 统,并把这个系统自觉地运用的语音教学中去。
zh
• zh[tş] 舌尖后音,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不送气塞擦音时(如z、zh、j),用较弱的气流把 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而发送气塞擦音时(如c、ch、q),摩擦送气的时间要 长一些,之后再发后面的韵母。一般送气音的时间长度 是相应不送气音的两倍以上。
一般来讲,不送气音比较容易发,难点在送气音上。在学 生中常见的错误有两种:一是不能听辨送气与不送气,所以 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二是能听辨送气与不送气,但送气 音的发音不到位,没有掌握“送气”的要领。 1、对比描述法
3、对比演示法 有些学生(如操韩语和英语的学生)习惯性地把
汉语h声母发成喉音[h],老师应告诉学生喉音[h]的发 音部位比汉语h声母靠后。发汉语h声母时,声音响并 能拖长;发喉音[h]时,声音不响也不能拖长,就像用 力呵气时喉部发出的音。这样经过两者的对比,使学 生比较容易地掌握h声母正确的发音部位。
z
• z[ts] 舌尖前音,不送气,清塞擦音。
• 发音要点:舌尖平伸,顶住上齿背,形成阻塞;口腔中的气
流把舌尖的阻塞冲开一条细缝,气流从缝隙挤出形成较短的 擦音。声带不振动。
• 发音练习:
zī zì (zí) zǐ
zā (zà) zá (zǎ)
(zē) zè zé (zě)
zū (zù) zú zǔ
二、声母l/r 两者的差异:
从发音部位看:“l”是舌尖中音,与“d、t、n” 的发音部位一样;而“r”是舌尖后音,与“zh、ch、 sh”的发音部位一样。
从发音方法看:发“l”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舌 的两边留有比较宽的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这 时产生的摩擦不十分明显;而发“r”音时,舌尖与 硬腭前部留有窄缝,呼气并颤动声带,让气流从窄缝 间摩擦而出。
l
r
1、对比法 两者区分的关键是,发擦音“r”时,舌尖上翘,靠近硬
腭前部但不接触;而发边音“l”时,舌尖不单要碰到上齿龈, 而且要紧张用力顶住上齿龈。舌尖一顶发出来的音就不是擦 音“r”而是边音“l”了,可是这时舌头一旦放松,就很容易 变得类似擦音“r”了。
发“r”音时,对于日本、韩国、印尼学生,着重强调发 音时舌腭之间不发生接触,保持间隙;对于欧美国家的学生, 着重强调发音时掌握好舌、腭接近的部位。
三、声母p/f、f/h 1、夸张演示法
针对韩国学生容易把f音发成p音的情况,我们可 以用夸张口形的方法,给学生示范并让他们模仿。如: 发f声母时,让学生有意识地用上齿咬住下唇,然后唇 齿慢慢摩擦分离,就是f音了。
其实学生单单模仿f音并不难,但是一旦与韵母拼 合成音节,就容易被其母语的习惯力量牵走发成p音, 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单练f声母,而应结合音节和词语来 进行练习。
≠u
≠u
≠u
பைடு நூலகம்≠i
≠i ≠i
第二节 声母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技巧
一、声母 b/p、d/t、g/k、j/q、z/c、zh/ch 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发音时主要的区别在于: 发不送气塞音时(如b、d、g),将气流积蓄在形成
阻塞的部位后,突然解除阻塞,立即发后面的韵母;而 发送气塞音时(如p、t、k),解除积蓄的气流阻塞后有一 摩擦,之后再发后面的韵母。
2、循序渐进法 针对日本学生容易把舌根擦音h发成双唇擦音ふ
[φ]的情况,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先教授容易发的音节。 因为h声母根据相拼的韵母的不同,受到干扰的程度就 不同,纠正的难易也有别。如,h[x]与a韵母及以a开头 的韵母相拼时,一般干扰较少;而h[x]与u韵母及以u 开头的韵母相拼时,干扰就较大,容易发成[φu]。所 以我们应该先练习与a开头的韵母相拼,从易到难,再 练习与u开头的韵母相拼。
四、声母z/zh/j、c/ch/q、s/sh/x 发音部位: z、c、s——舌尖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zh、ch、sh——舌尖上翘,抵住或接近硬腭开
端,注意不要过分卷舌; j、q、x——舌面前部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
1、手势法 五指并拢,两手手心相对,上面的手指稍弯曲
代表口腔上腭(手指的前、中、后部分分别表示齿 背、硬腭、软腭,参考舌位示意图),下面的手表 示舌头,用指尖向上或伸直的动作表示舌头的动作。 下面的手指从前往后,碰到不同的部位,表示不同 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