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和技巧_李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和技巧_李曦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2014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和技巧李曦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是整个汉语教学的基础。

在面向零基础的汉语学习者时,我们通常会先进行一段比较集中的语音教学,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

学生如果掌握不好汉语的语音,就会影响到词汇、语法和汉字等方面的学习,也会影响到用汉语进行交际。

因此,对语音教学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原则;技巧作者简介:李曦(1981-),女,辽宁兴城人,吉林大学博士在读,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3-11-27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是整个汉语教学的基础。

在面向零基础的汉语学习者时,我们通常会先进行一段比较集中的语音教学,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会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

学生如果掌握不好汉语的语音,就会影响到词汇、语法和汉字等方面的学习,也会影响到用汉语进行交际。

一、汉语语音的特点现代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

与印欧语比起来,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没有复辅音。

在英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如star、spring、fast等,而在汉语中却没有这种复辅音。

汉语中的zh、ch、sh、-ng等辅音只是用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而不是复辅音。

汉语的声母由辅音构成,通常出现在一个音节的开头。

二是元音占优势。

在汉语的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一定要有元音。

除了极少数表示叹词的音节hm(噷)、hng(哼)、m(呣)、n(唔)、ng(嗯)等是由辅音构成以外,其他音节中都含有元音。

三是有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普通话中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bā(八)、bá(拔)、bǎ(把)、bà(罢)。

四是汉语的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这些都有助于学习并掌握普通话音节的正确读音。

二、语音教学的原则(一)单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我们在学习外语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对方跟你说一个单词时,你可能听不清,但当对方重复一个个音素,然后再把它们拼合在一起时,你就明白了。

所以,在语音教学中,要把音节分解为音素,进行单音训练。

只有把每一个单音读好,才会读准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

另一方面,人们在进行交际时,要发出一连串的单音,形成语流,在语流中,会发生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各种音变。

因此,单音读得好并不代表在语流中也能说得好。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即先教每一个单音的正确发音,然后将单音融入语流中,让学生体会发音的变化,再进一步纠正语流中的单音。

比如教三声声调,先给学生一些声调为三声的单音节词练习,如“你”“我”“好”“小”,等等。

等学生DOI:10.13972/21-1500/g4.2014.01.003掌握好三声的发音方法后,可以给学生一些双音节词,这些词的第一个音节为三声,第二个音节分别为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如“每天”、“老王”、“你好”、“吵架”,等等。

学生在读每个词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三声音节在语流中的变化。

最后老师可以总结出三声音节同其他声调音节相组合时的语音变化情况,进一步纠正学生在语流中的发音。

(二)进行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教师要将目的语跟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找出学生的语音难点。

一般来说,最困难的是两种语音体系中的近似音,其次是目的语中有而母语中没有的音。

比如,汉语的舌尖后音zh[t鬤]、ch[t鬤′]、sh[鬤′]、r [拮],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常把它们误读为英语中的舌叶音[諨]、[誦]、[蘩]、[廾]。

(三)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教容易发的音,再教不好发的音。

比如,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存在以下问题:一声起调不够,二声升不上去,三声下降不够,曲折度小,四声降不下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声调教学顺序:一声→四声→三声→二声。

因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平调相对好掌握,所以先教一声。

而一声恰好是四声发音时的起点,所以接下来教四声。

三声是在四声后半部分的基础上发音,所以第三个教三声。

三声后半部分的升调跟二声的发音相似,所以最后教二声。

(四)适当进行语音理论的指导语音教学光靠模仿练习还不够,还要适当地进行语音理论方面的指导,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第二语言的语音系统、分布、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理解。

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模仿好。

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给外国学生说明6对送气音与不送气音(b/p,d/t,g/k,z/c,zh/ch,j/q)的区别;汉语声母中清音多,浊音少(只有m,n,l,r),等。

教师的语音知识越多越好,但在课堂上教的越少越好,越简单明了越好。

(五)机械性的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机械性的练习(模仿、重复)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甚至厌倦。

因此,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而有意义的音节、短语、成语、俗语、句子、小对话和小笑话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不过,绕口令尽量不要用或者是少用,因为绕口令的发音对他们来说很难,不适于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

(六)语音教学应贯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在语言教学的初期会有一段时间集中进行语音教学,课程时间短的有15~20课时,长的有两三周。

但这并不能一劳永逸,学生一般并不能在这一阶段完全掌握好所有的发音情况,教师需要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纠正他们的发音。

而且很多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外国人,依然会有发音方面的问题。

因此,语音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技巧(一)声母教学中的技巧(1)六对儿送气音与不送气音b/p、d/t、g/k、j/q、z/ c、zh/ch。

这六对儿声母,每一对儿的发音部位都相同,发音方法也相近,唯一不同的就在于送气还是不送气。

比如,dā(搭)和tā(他):发dā音时,气流相对较弱;发tā音时,气流相对较强。

气流的强弱在这里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在很多其他语言中,气流的强弱是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

因此,他们(如日本、泰国、菲律宾、拉美以及东欧等一些国家的学生)对这六组音的差别就不太敏感,较难分辨。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来展示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别。

比如,将一张纸片放在嘴前,在发不送气音时,纸片基本不会动,而在发送气音时,纸片会被吹起。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不同。

针对送气音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

比如,吹蜡烛比赛:点燃一排蜡烛,让学生说带送气音的词来吹灭蜡烛,哪组吹灭得多,哪组就获胜。

通过生动的游戏,学生会更容易掌握两组音的不同。

当然,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如将这几组声母放到单音节里作对比练习:bō-pō、dūn-tūn、guǎn-kuǎn、jú-qú、zǎn-cǎn、zhèng-chèng还可以放到双音节中作对比练习:píbèi、dǎtàn、gǎnkǎi、jiùqiú、cǎozǐ、chēzhǔ也可以作听辨练习:老师朗读带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音节,学生把听到的声母写出来。

(2)f与b、p。

在韩语中没有f音,因此许多韩国学生掌握不好唇齿音f,而常把它发成双唇音b或p,比如把“吃饭(fàn)”说成“吃bàn”或“吃pàn”。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教学时适当地做夸张示范。

发f音时,本应该是上齿轻抵下唇内侧,但是为了让学生将其与双唇音明显地区分开,可以让上齿用力咬住下唇,并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掌握f音与双唇音发音的不同。

做发音练习时,可以先进行单音节对比练习:fā-pā、bèi-fèi、péng-féng、bù-fù然后可以进行双音节对比练习:fānpán、bùfán、piāofú、fēipǎo还要进行听辨练习。

(3)三组易混淆的音z/zh/j、c/ch/q、s/sh/x。

汉语拼音中的这三组音,每一组的发音方法都相同:z/zh/j 都是不送气的清塞擦音,c/ch/q都是送气的清塞擦音,s/sh/x都是清擦音。

不同之处都在于发音部位:z、c、s都是舌尖前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j、q、x都是舌面前音。

母语为日语、英语、法语等语言的学生容易把zh、ch、sh发成j、q、x;韩国学生容易把zh、ch、sh发成z、c、s;东南亚华裔学生则容易混淆j、q、x和z、c、s;有些学生甚至把这三组音都混淆起来。

要想区分开这三组音,掌握好发音部位是至关重要的:发z、c、s时,舌尖微抬并抵住上齿背;发zh、ch、sh时,舌尖抬高并抵住硬颚前端;发j、q、x时,舌面前部接触硬腭前部。

配合着对发音部位的描述,我们可以利用发音示意图或者是手势向学生展示发音的具体位置,让学生掌握三组音的差别。

此外,也要配合大量的练习。

比如进行单音节对比练习:zǎo-zhǎo-jiǎo、chún-qún-cún、xì-sì-shì再进行双音节对比练习:zázhì、quáncūn、shíxí、cǎichāo、jiǔxí、zēngjiā还要进行听辨练习。

(二)韵母教学中的技巧在舌面单元音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向学生展示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

(1)单元音ü。

很多学生都发不好ü这个音,主要是掌握不好舌头的位置和唇形,容易把这个音发成[i]、[iy]或[ui]等音。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对容易发的i或u来带出ü。

很多语言中都有[i]音和[u]音,因此这两个音相对好教。

ü音可以在i音的基础上保持舌位不变,唇形由展变圆;也可以在u音的基础上保持唇形不变,舌位由靠后变为靠前。

(2)单元音o和e。

有些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常把o [o]音与英语中的[蘅]相混,把e[捃]发成e[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来掌握这两个音。

首先发好o音,然后保持唇形不变,舌位由最高降到半高,就发出了o音。

我们也可以与舌位继续降到半低的[蘅]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二者的不同。

在o 音的基础上,保持舌位不变,唇形由圆变展,就发出了e音。

(3)舌尖音-i[尢]和-i[尥]。

汉语拼音中的-i[尢]和-i [尥]是两个比较特殊的音,它们的书写形式都是i,但真正的读音却不是[i],所以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