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公岛上的沉思教学设计

刘公岛上的沉思教学设计

刘公岛上的沉思教学设计
本学期总第五课时本单元第五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16日
一、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主体活动:
活动一:
1.观看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

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合作:阅读《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与《南京条约》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板书:马关条约
割地→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赔款→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开埠→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设厂→加深掠夺阻碍资本
3.讨论结束后,在屏幕上显示两条阅读资料:
(l)《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

(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提问:你们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
4.小组合作:学生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5.交流。

6.读儿歌:
一八九四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

世昌殉国黄海间,开设工厂增口岸。

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

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活动二:
1.从1840—1919年间外国侵略者欺侮中国的罪行不止一桩,请大家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2.展示。

3.小组交流: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中,你最了解哪一次,讲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活动三:
1.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

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

2.作为你一个中国人,了解了这一段史实,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活动四:
1.播放歌曲《Macau--澳门》,请会唱歌的同学一起唱。

2.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三、延伸活动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会。

第三学习主题:探求救国之路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两部分内容。

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和辛亥革命中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

第一课时戊戌变法
本学期总第六课时本单元第六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19日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世纪末,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一、导入新课: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简单经过。

2.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克服苦难的勇气和精神。

活动准备
1.学生分组搜集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并进行简单交流筛选,避免资料的重复。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决心以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故事: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2.学生思考并回答:
(1)结合资料,你能说出戊戌变法之前“祖宗领土保不住”的史实吗?
(2)“时代变了”指什么?
3.教师小结:19世纪末,中国的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列强分割成一块块势力范围;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些都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活动二:走进历史,了解经过
1.“公车上书”
学生交流“公车上书”历史资料。

教师小结:在封建专制时代,数以千计的爱国知识分子勇敢地冲破清政府“士人干政”的禁令,会集一堂,敲起祖国危亡的警钟,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
的创举。

虽然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已开始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是戊戌变法的前奏。

2.“戊戌变法”
教师谈话:此后,康有为接连向光绪帝上书,陈述变法主张。

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为什么称为“戊戌变法”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戊戌”的读音与写法。

学生交流有关变法内容和影响的资料,了解并记住“戊戌六君子”。

教师小结:从大家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戊戌变法旨在变革封建制度,发展中国资本主义,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活动三:探究原因,铭记教训
1.教师谈话: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变法最终却失败了,想一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各抒己见,寻求变法失败原因,学生讨论后概括归纳:
(1)维新派力量小;
(2)变法大大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利益。

2.教师小结:维新派探求救国之路的努力被清朝顽固派的屠刀扼杀了,变法失败了,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那救国之路又在何方?
活动四:课后拓展
请大家课后搜集有关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