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撰稿教师:李文强责编:陈莉章节概述本专题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方式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多个动物生理的经典实验,很容易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在高考中本专题往往是考察的热点内容,命题热点有:结合人体相关病理,考察激素的功能,不同激素之间的关系,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结合反射弧模式图、突触结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模式图来考察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

目标认知学习目标: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重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难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网络图:知识链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主要介绍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以及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和作用。

重点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介绍了动物和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内容有反射、反射的结构接触、激素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知识结构梳理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也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因为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许多的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要求的理化性质是比较严格的,例如温度、酸碱度和某些离子浓度的变化等,都要求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也是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体内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才能使细胞少受甚至不受外环境变化的干扰,而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而更好适应变化较大的外环境。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总是处于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和某些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重要性。

(1)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

由于肠胃炎导致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减弱,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无机盐,维持无机盐的平衡。

(2)当我们较长时间没有进食饥饿时,或当我们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

较长时间没有进食,血糖来源缺乏,血糖浓度降低。

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大脑供血量减少,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头晕。

(3)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进而引起四肢无力等症状。

这时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的紊乱。

关于兴奋的传导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的推动和突触的神经递质的传递。

这些功能的发生要求神经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具有完整性,任何影响神经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因素都会影响兴奋的传导。

如果神经纤维膜损伤破裂,兴奋就不能通过损伤处继续向前传导。

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结构的连续性,而用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物等因素使其局部功能改变也会中断或阻止兴奋的传导。

同样,破坏突触,导致相邻神经元结构损伤,递质的释放和作用都将丧失,兴奋的化学信息传递不复完成,也将中断和阻止兴奋的传递。

且突触对内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缺O2、CO2增加、酸碱度变化等,都可以改变突触部位的传递活动。

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处,所产生的兴奋均可沿两侧方向同时传导,即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具有双向性。

而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具有单向性。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理解突触的有关知识①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突触前膜和后膜比一般神经元膜略增厚,是特化的神经元膜。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内含有化学物质一递质。

突触间隙是两个神经元之间很狭小的空隙。

②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类。

兴奋性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另一个神经元兴奋。

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如r氨基丁酸)引起另一个神经元抑制。

③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

这里,递质起携带信息的作用。

规律方法指导动物体内的各种激素经典例题透析1.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的4种不同的生理调节过程。

(1)给蟾蜍注射垂体提取物促使蟾蜍产卵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

(2)人进食后血糖的调节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

(3)狗看到食物后分泌唾液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

(4)日照变长促使多数鸟类开始产蛋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生理调节过程。

高等动物中,有些生理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有些生理过程属于激素调节,还有的生理过程包括两种调节方式。

要注意两种调节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题中,蟾蜍产卵属于激素调节,由于注射了垂体提取物,其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促进了蟾蜍性腺的发育和产卵,因此属于B过程。

(2)题中,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发生变化,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胰岛,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胰岛分泌激素调节血糖的浓度,故属于C过程。

(3)题中,狗看到食物后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属神经调节,即A过程。

(4)题中,日照变化作为刺激物,通过鸟类的感觉器官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到鸟类的脑垂体(内分泌腺①),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内分泌腺②)的发育和产卵,因此属于D过程。

答案(1)B (2)B、C (3)A (4)D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细胞膜电位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当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神经冲动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而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由“兴奋点”同时向两端传导。

答案 C3.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及神经冲动的传导。

从图象上看,该反射弧的起点是①,神经冲动传导的单方向是由感受器向效应器方向进行,在突触部位,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间的传导的单方向性是神经元间传导单方向性的根本原因。

答案(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c、d、e;(3)e、c;(4)树突或胞体;3。

(5)双向的;单向的,突触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总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

)4.下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_________形式传导的,用字母写出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图甲中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4)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导的结构和功能。

一个反射活动要完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而反射弧是由多个神经元所组成,神经元间的连接是突触结构,d就是突触,该结构显然位于脊髓灰质内,有两个,突触后膜一般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

答案(1)效应器(2)神经冲动 a →b →d →e →f (3)d 2 (4)细胞体树突学习成果测评基础达标:1、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肾上腺 B.甲状腺 C.胰岛 D.性腺2、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是()A.[H]减少 B.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D.肾上腺素含量增加3、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皮肤起“鸡皮疙瘩”。

该反应属于()A.神经-体液调节 B.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应 C.条件反射D.应激反应4、请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形式向前传导。

(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_____________,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_。

(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

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人人体,其效应是____。

(4)一位右侧脑溢血患者由于血块压迫了发自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___而造成左侧肢体瘫痪。

(5)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

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给予补充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