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六 生命活动调节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命活动调节二轮复习
答案
①④
回归考点
1.下丘脑的功能 (1)作为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下丘脑通过分泌多 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 垂体
垂体 ,通过控制
的功
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①下丘脑内有 血糖调节 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 于胰岛细胞,调节 胰岛素 和 胰高血糖素 的分泌。 ②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
体验高考回归本源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高考回顾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的叙述中, 正 ( ) (2011·广东, 确 的 是
①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其调节的神 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4AB) ②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011·新课标全国, 5D)
③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 反射 (2011· 天津, 3D) (2010· 北京, 3A) ⑤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2010· 北京,3D) ⑥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汗 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2009· 广东文基, 74C) ④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②我国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后出现的适应性 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 增强、 a 激素分泌量增加 (2008· 山东, 3 改编) ③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 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身体的皮肤中,效应器为 骨骼肌,而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2008· 海南,9 改造) ④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 38℃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 e 激素量增加, 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致使 尿量减少 (2010· 上海, 54 改编)
6.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1)机体各种 器官 、 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 节机制。 是维 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二、体温与水平衡调节
高考回顾
2.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 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2011· 海南, 7ABC)
回归考点
1.(1)赤霉素:①促进 细胞伸长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②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 (3) 脱落酸:①抑制 的 衰老和脱落 。 (4)乙烯:促进果实 成熟 。 2.激素能调节代谢, 不能 (能、不能)改变遗传物质。 3.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 受 单一 (单一、多种)激素控制的,而是 多种 (单一、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稳 态
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高考回顾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 1.下 列有关 植物生长 素发现 及应用 的叙述中 错误的 是 ( ) ①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 (2011·山东,1C) ②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 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2009·江苏,9④) ③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靠近地面一侧 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2008·广东,11A) 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2008·江苏, 15A)
二、其他植物激素
高考回顾
2.下列有关植物其他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②⑥ ) ①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2011· 海南, 10D) ②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2008· 江苏,15C) ③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 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2009· 广东,10A) ④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⑤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⑥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2009· 海南, 16A) (2009· 海南,16 B) (2008· 广东理基, 49D)
答案 ③④⑥⑦
(2011· 四川, 3C)
回归考点
1.激素调节具有 微量和高效 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 _______ 调节 细胞的代谢。激素一经 靶细胞 接受并起 作用后就被 灭活 。
2.激素的功能 (1)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使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功能。 (2)肾上腺素有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 解,引起心跳加快等功能。考点Fra bibliotek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例2 下表是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 表上,测定的神经表面电位变化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 选项不正确的是( B )
A. 甲图所示状态表示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所表示的状态 是静息状态 B. 乙图状态表示的是对坐骨神经的b点给予刺激时的神经表 面即时电位变化 C. 如果刺激发生在a点,丙图状态一定出现在乙图状态之后 D. 在神经表面的电位变化可以是甲→乙→丙→甲,也可以是 甲→丙→乙→甲,这取决于刺激部位
⑤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 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 后被灭活 (2011· 新课标全国,5C 和 2009· 辽宁,4A 改编) ⑥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2011· 天津, 3C) ⑦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2009· 广东, 18D) ⑧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 A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2010· 重庆, 1A) ⑨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⑥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 活动 子等 (2010· 安徽, 5D) (2011· 上海, 25A) ⑦若由图中 m 表示免疫分子, 则 m 包括抗体、 淋巴因
⑧若由图中 n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 n 的分泌量仅受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2011· 上海,25D 改编)
答案
①②⑥⑦
光、重力等。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 而在琼脂块中为自由扩散 。 3.不同的植物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植物敏感性大小: 根 > 芽 >茎)。 4.胚芽鞘生长弯曲部位是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判断其 “长不长、弯不弯”注意二看:一看其中有无生长素——有 则长;二看其中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均匀则直立。
四、体液调节
高考回顾
4. 下列有关体液调节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①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 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2009· 广东,18B) ②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 腺激素 素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多, 代谢增强, 产热量增加 (2010· 海南, 10A) (2008· 江苏, 22C) (2010· 四川,4C 改编) ③机体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④某同学感冒发热 39° C,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
考点2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2007.全国Ⅰ)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 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 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 确的是( )
C
A
B
C
D
1:静息电位: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 使膜外阳离子高于膜内,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 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高于膜外。 注意: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
1、(2011年江苏卷)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 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 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居主导地位的 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
主要是激素 调节
体液调节 动 物 和 人 生 命 活 动 的 调 节
区 别 、 联 系
CO2等的调节
激素调节
缓慢、时间长、较广泛
迅速、准确、时间短、较局限
神经调节 非条件反射 反射 条件反射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调节 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反射弧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
甲状腺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甲状腺
(1)内分泌腺受 中枢神经系统 的控制。 神经系统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的发育 和功能。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体验高考回归本源
一、内环境稳态
高考回顾 1.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 2、尿素、神经递质等 (2011· 江 苏 , 9B)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 含量 10B)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 机体达到稳态 酸性 3B) ⑤接受抗原刺激后,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 失调 (2010·江苏, (2011·江苏, 9D) (2011·四川, ④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 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 (2010·海南, ( )
答案
②④⑤⑥
回归考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生来就有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前 反射
,分为非条件
(前、后)者是动物 ,如下图:
反射弧
高频考点整合 一、神经调节
考点1 反射和反射弧
①
A E B
② C
○
D
③
1:这是一个反射弧,如何辨认反射弧的五个部分? 2:这五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功能?结构被破坏对功能有何影响?
相同;膜外两者相反。
2:(1)突触类型除了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外,还可 以是轴突—肌肉型或轴突—腺体型。 (2)突触前膜相关总结: 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其中突触小 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需要 消耗ATP,通过0层膜。 (3)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递质)。 (4)突触后膜相关总结: 由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 种:兴奋或抑制,但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会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 而迅速停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