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E.合作开发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A.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B.本国的就业结构C.本国的经济状况。

D.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12.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

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13.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 世界银行B. 本国中央银行C. 国际金融公司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 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

A. 社会发展的需要B. 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C. 生产国际化的要求D. 规避金融管制15. 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16.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B. 日本模式C. 法国模式D. 德国模式17. 产业组织政策包括相互配套的两方面政策,即()。

A. 反垄断政策B. 产业合理化政策C. 经济计划化D. 产业结构政策18. 1970s年代发达国家产生“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A.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B.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C.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D.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19.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A. 中东模式B. 雁形模式C.东亚模式D. 拉美模式20.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二、判断题(请将√或×填入下表中。

每题1分,共10分)1.在19世纪末20世纪,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的一统天下。

3.. 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

4.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5.需要指出的是,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就意味着完全的自由。

6.关税减让原则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相互之间不得有任何歧视。

7. 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输出通货膨胀并获取了大量的铸币税。

8.新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焦点要是经济问题,重点是产业的发展。

9.日本政府强调工厂与企业的区分,为破解“马歇尔两难问题”提高了重要的理论思路。

10.就东欧国家而言,“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的主要区别是改革内容不同,而改革力度是相同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世界市场:2.横向跨国并购:3.自由贸易政策:4.特别提款权:5.出口导向型战略: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2.何谓“特里芬两难”3.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分别论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经济的模式,并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六、案例分析(本题共15分)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底盘和车身在法国生产,发动机在英国生产,轮胎和汽车用玻璃在荷兰生产,车锁、方向盘、油箱及前轮在德国生产,输油管在挪威生产,传动皮带在丹麦生产,散热器和供暖系统在奥地利生产,车轴和挡风玻璃在日本生产,迈速表在瑞士生产,一般汽车用玻璃和汽缸在意大利生产,空气滤清器、电池和后视镜在西班牙生产,汽车音响系统在加拿大生产,美国自己只生产后轮和雨刷,最后在英国的哈利伍德组装。

这种高度的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紧密结合起来,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分工的附属,企业生产本身实现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打破了生产体系的国家界限,把各个部分重构在一个全球生产体系之中。

在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日,产品的民族品牌正在为公司品牌所取代,纯粹的“国货”已所剩无几,产品凝聚着众多产地的技术成分,以至于人们无法辨认每个国家的具体贡献,也无法区分商品劳动者的国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跨国公司的巨大规模而引起的争议可谓毁誉参半。

20世纪70年代时,跨国公司被认为是想要控制世界的垄断“魔鬼”;在80和90年代,跨国公司演变为创新、新资本、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的就业机会的代名词;21世纪初期,跨国公司又成了“混世魔王”:它破坏环境、剥削工人。

对跨国公司是否剥削工人的问题应该客观地看待。

尽管当地雇员的工资远远低于母公司所在国的工资水平,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每年确实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1.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分析说明企业内国际分工的特点。

(5分)2.分析说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特征。

(5分)3.分析说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5分)×××学年度第×学期学业考试《世界经济概论》(一)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一、选择题(每题分,共30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1分)。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1分);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1分)。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 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2分),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1分)。

3.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1分),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1分),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1分)。

4.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1分)。

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分)。

5. 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1分),其主要特点是一国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答:WTO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1分);(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1分);(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1分);(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2分)。

2.答: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1分)。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2分);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1分)。

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