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

第六章 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




(五)从策治到法治:教育经费筹措的方法控制



二、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
(一)多渠道投资体制的主要渠道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我国“要逐步建立以国 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校产收入,社会捐款和设 立教育基金等多种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也即形成所 谓的以“财、税、费、产、社、基”为来源渠道的教育 投资新型体制。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责任转嫁,财政投入主渠道弱化 2.多渠道为教育乱收费创造了条件


三、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中的理论问题 (一)公共教育财政的主渠道问题 (二)教育成本分担与核算问题 (三)民办教育的资金注入问题
第四节 教育经费的效率问题



一、教育经费的分配 (一)国民经济对教育的经费分配 1.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 2.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1)均等原则 (2)效益原则 (3)弹性原则 (4)优先原则 (5)协调发展原则 (二)教育内部的经费分配与问题 1.重点校、示范校政策下的经费分配 2.城乡之间的教育经费分配:以县为主
产出成果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效率=教育成果(产出) /教育资源消耗(投入)。
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由省级
人民政府确定一个收费总额,然后一次性
统一向学生收取的收费办法。
第三节 教育经费的多渠道筹措

一、现代教育经费筹措理念的转变
(一)从消费到生产:教育经费筹措观念的更新
(二)从一元到多元:教育经费筹措的多主体参与 (三)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教育经费筹措治理结构 的形成 (四)从数量到质量:教育经费筹措的成本评价
第六章

教育经费的多元筹措
第一节
世界教育经费管理研究的课题


一、教育经费的公平性问题
教育经费的公平性问题——就是指教育经费的分配 以“机会均等”为准则,保证每个参与教育经费分 配的个体有均等的机会占有教育经费,也就是说, 资源配置的方式应能保证各学校或各受教育者在相 同的条件下拥有获得等量资源的机会。 教育经费中公平性问题,目前比较公认的原则有以 下几项: 一是分配均等的原则 二是财政中立的原则 三是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 四是成本补偿原则 五是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

二、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一)教育经费的支出项目
根据我国财政与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经费按 其用途可分为基本建设经费和教育事业经费。 1.教育基本建设经费 2.教育事业经费

(二) 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标准
教育效率亦称教育投资效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教育投资内部效率等,指教育资源消耗与教育直接










二、教育经费的充分性问题 教育经费的充分性——是指教育财政要为所在地区的所有公 立学校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使得每一个普通学生能够达到 规定的成绩标准和学业水平;同时,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学 生提供额外需要的教育资源,使之能够达到规定的特殊学生 的学业标准。 对于教育经费的充分性问题,有两种取向应该值得注意: 一是成本取向:即通过核算某种类型教育的成本来得出 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充分性标准; 二是效果取向的:教育经费的充分性与教育的效果密切 相关。 单纯强调成本是对教育运行的静态考察, 或者说是以 忽略教育质量为代价的。因此,在对教育成本仍无法进行精 确核算的前提下, 对于教育经费充分性的考虑, 还应关注 教育效果, 即教育经费在量上的质的要求。

三、教育经费的生产性问题 教育经费的生产性——是指用很少的或完 全不用额外的财政资源改进学生成就,或 者用较低的花费使学业成绩保持良好。
第二节

中国教育经费面临的问题和管理体制改革
一、教育经费不公平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教育经费不公平
(二)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纵向的转移支付和横向的转移支 付, 其中前者居于重要地位。 1.纵向的转移支付 2.横向的转移支付


二、经费不充分与多元投入体制
(一)教育经费不充分
(二)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体制 三、教育浪费与财务管理制度 (一)教育浪费的表现形式



1.体制性浪费
2.结构性浪费 3.资源性浪费 来自二)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

四、教育乱收费与“一费制”
所谓“一费制”——是指在严格核定杂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