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和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和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具体税收政策上并没 有明确 的规定, 只是实 行税前 从所 得中全 额扣
除捐赠额外, 没有其他税收优惠以鼓励 社会捐赠。税收 政策对个 人、企
一、高校贷款必要性的反思
业和社会扩大对教育投 资的激 励效果 不明显, 现行的 相关 税种在 形式
近年来, 随着高校新建扩建之风的兴起, 负 债办学渐渐 成为一种 普
经费负担中的责任不协 调, 是我 国政府 教育投 入不足 和公 共教育 资源 分布不均的重要制度根源, 必须从制度上改变这一现象。
具体措施有: 理顺社会保障预算与教育经 费预算的 关系, 把高 校社 会保障( 离退休) 经费从 教育事 业经费 中分离 出来, 以 净化 财政的 教育 投入; 按照高等学校布局、生源结构、毕业生 就业去向和 一定标准, 建立 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 适 当补偿 高等教 育投资 净流 出地区 的教 育成本; 按部门预算改革的规范要求, 将相关 教育经费全 部纳入教 育部 门预算体系, 提高预算 透明度, 发挥教 育主管 部门宏 观调控 作用; 用绩 效预算取代 定额预算 , 保证教育财政的有效投入。
度。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既难 以反映教育 经费需求 总量,
道单一, 社会筹资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也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二是高等教 育发展和政 府对教育 的拨
1. 受教育者承担的教育成本过高。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资金来 源于
款脱节。高等教育事业费预算并不是根据高 等教育事业 发展计划 制定
此同时, 高校由于发展需要带来的大规模扩张 存在许多 不合理的 地方。 挥。企业投资也是高校经费、特别是 科研 经费 的重要 来源 之一。民 办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贷款达 1500~ 2000 亿元, 随着还贷高
院校在融资方面所获取的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尚显不足。
峰到来, 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有的大学 城建成后, 对 学生所有 的
家平均 5% , 发展中国家平均 4% 。我国财政教 育投入不 仅低于发 达国
政投入体制的缺陷。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称: 目前( 2005 年) 维 系中
家的平均水平, 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
国高等教育正常运转的经费大约需要 4000 亿 元, 而国家现 有的实际 投
以 2004 年 为 例, 按 GD P 的 4% 计 算, 应 投 入 教 育 的 经 费 约 为
经济师 2006 年第 12 期
高校园地
摘 要: 近年来, 各 高校纷纷 大规模贷 款进
行扩建, 带 来极 大的 财务风 险 和隐 患。其主 要
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和 原因在于 我国的 教育 成本 分担机 制还 不成 熟,
政府筹措教育经费的 力度不够, 同时, 现行 的财
政性高教经 费投 入总 量不 足, 缺乏 必要 的平 衡
入只有 800 亿元, 高校向银行借贷超过 1000 亿元, 差额部分就是各高校
6395. 12亿元, 实际投入缺口达 1922. 22 亿元。具体到高等教育经费( 约
靠收学费填充的。
占教育总经费的 20% ) , 国家就少投入了近 400 亿元。
不难看出, 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只占正常运行费 的 20% , 学
就意味着增加学校的收 入, 这在 一定程 度上刺 激了高 校不 断扩大 学生
11 7
高校园地
经济师 2006 年第 12 期
规模。另一方面, 学生规 模扩大 导致对 师资队 伍、教 室、学生 宿舍等 教 学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而这些基本教学资源 需要资金 进行建设, 资 金 缺口进一步加大。而学校又希望通过扩招产 生的 规模效 益 弥补办 学 资金的不足,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为 51: 49, 而高等教育中的个人支出占家庭 年收
的, 而是按一定比例从同级财政收入中切出 一块, 并未完 全考虑高 等教
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 66% 。从 西方发达 国家看来, 高等教育 资金来 源
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因急剧发展引 发的大规模 贷款便是 最直
于政府与民间的分担比例平均为 39: 61, 其民间资金主要来自于社 会捐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要切实解决高校大规 模贷款 带来 的风险 和重重 隐患, 只 有从根 本 上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筹措 和财政 教育 投入的 问题, 才 能解决 高校因 发 展带来的巨大资金缺口。为此, 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积极引 导并 建立 有效 机制, 鼓励 社会 对 高教 事业 的投 入。 政府应积极引导、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 社会资金 流向教育 领域, 建立健全社会分担教育成 本的机 制, 而 不仅仅 是受教 育者分 担教育 成 本, 拓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 吸引社会资金向高等教育的注入。 高等教育的增量部分应主要靠民办高等 教育来实 现。国家应对 承 担国民教育任务的民办高 校给予 资助, 从法律 和政策 角度构 建政府 和 社会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 方面分 工合 作的互 动机制, 大力促 进 公 办 民助、民办公助 型高等教 育的发 展, 由 政府和 民间主 体共同 承担相 应 的投资任务。当务之急是 制定高 等教 育投资 办学的 资格条 件、对投 资 兴办高等教育的财政补贴 办法和 财政 补贴标 准、对享 受财政 补贴的 民 办高等院校的教育收 费标准。在 吸引 社会资 金方面, 可以考 虑发行 教 育彩票、教育公 债等 形式。此 外, 制 定有 利于 高等 教 育发 展的 税收 政 策, 积极倡导社会的捐资助教。通过税前抵扣 或税收豁 免, 在具体税 收 上明确规定鼓励捐赠, 使 社会各 界踊跃 捐资办 学, 并 积极利 用外资; 设 立教育税, 以弥补因税制改革造成 税 这条 筹资渠道财 源枯竭, 形成 稳 定的教育经费来源。 2.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为保证基本 的教育经 费 需求和减少地区之间教育 发展的 不平 衡性, 世 界各国 都建立 了中央 政 府对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我国 中央和地方 政府在教 育
作的实施细则和法律保障, 直到 2005 年, 这个目标仍未达到。 虽然近年 来我 国 财政 性 教育 经费 投 入总 量 一 直保 持 增长 趋 势,
1996 年为 1654. 2 亿元, 2004 年 为 4465. 9 亿元, 8 年间增 长 1. 7 倍, 年
的贷款, 90% 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明 确规定了 谁
社会捐资与集资办学经费 的增长 幅度 却不高, 尤以社 会团体 和公民 个
4. 教育经费的分配 方式导 致高校 更注重 规模扩 张, 进 一步加 大资
人办学经费所占比例较低( 年均不足 2% ) , 社会捐资与集资办学经 费从
金需求的缺口。目前财 政对高 校的拨 款主要 按学生 定额计 算, 辅 之以
1996 年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 势。虽然近 几年民办 高校发展 迅速, 但 其
学科建设等专项经费。以重庆市 为例, 锁定 1999 年学生规 模 5860 元/
发展长期受国家政策的制约。
生, 扩招部分按定额的 40% 计 算, 加上向 学生收不畅。中国虽然 也颁布了捐赠 法, 但
三、现行财政高教经费投入体制存在的问题
收费连还贷款利息都不够。国家审计署已连续 两年对高校 债务风险 提
1. 国家对高等教育经 费投入不 足。1993 年国务 院颁布 的 中 国教
出警示。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 了 财 政性教 育经费 占国 民生产 总值的 比重,
判断高校为扩张和发 展而采 取的 大规模 贷款是 否必要, 应首先 分
接的体现。三是教育部 门无权 行使有 效的宏 观管理 权与调 控权, 在高
赠和高等学校的产品 销售, 家 庭在教 育方面 的经济 负担并 不重。相 对
等教育预算编制、审议 及经费 分配中, 教育主 管部 门能起 的作用 有限,
于学杂费近年来较大幅度的增长, 我国社会团 体和公民 个人办学 经费、 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客观上降低了经费使用的宏观效益。
机制, 教育 经费 的事 权、财 权不 统 一。 对此, 文 章提出了防范贷款风险 和关于高 等教育经 费筹
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措和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 育 贷 款 财 政投 入 经
费筹措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周 乐 王卡敏
文章编号: 1004- 4914( 2006) 12- 117- 02
出来。有人称: 目前中国 不是政 府在 办高等 教育, 而 是高校 在独立 支
达地区的高等教育投入 无偿地 转移到 经济发 达地区, 进一 步加大 了发
撑高等教育。此话不 虚。高校贷 款的 背后, 是 关于中 国高等 教育经 费
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的差距。
筹措机制和财政投入体制的反思。
1998 年开始, 中央本级财政支 出中教育 经费所 占比例 连续 5 年比
二、现行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存在的问题
上年提高 一个百分点 , 并从增 量经费 中安排 实施了 985 工程, 重点
高等教育不是所有社 会成员 都消 费的物 品, 属于 准公共 物品的 范
支持一批高校创一流 大学和 高水平 大学。中 央所属 高校, 特别是 一些
畴, 其特有的公共性、竞争性和外部性的特征决 定了高等教 育必须构 建
重点大学得到了较高 的投入。 相反, 地 方所属 高校因 为地 方政府 财力
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 三位一体 的财政体制和经费筹措机制。
的局限, 得到的投入也比较有限。另一方面, 国管高校具 备较强的 竞争
面对规模不断扩 大、办 学 经费 日益 紧张、贫困 学 生不 断增 加的 局
能力, 吸收了较多的教育资源, 更进一步拉大 了这些重点 院校和一 般地
算管理, 长期处于事权 和财权 分离的 状态, 造 成一系 列问题: 一是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