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脑内/外
室内/外
幕上/下
颅内/外
特殊部位:鞍区、松果体区、桥小脑角区等
冠状、矢状位等多方位观察有助定位(MRI、MSCT重建)
1.脑外/内肿瘤的区别
(intracerebral,extracerebral)
项目
脑内肿瘤 脑外肿瘤
肯 脑组织与瘤间脑脊液间隙(蛛网膜下腔/脑池) 无(窄/闭) 有(扩大)
二、 颅内肿瘤基本征象 <一>直接征象(Direct signs)
1.颅内肿瘤密度/信号变化(1)
• 参考:肿瘤密度/信号变化:以正常脑组织密
度/信号为参考(如CT值:灰质30—40Hu,白质 25—32Hu。MRI也可侧信号强度,但影响因素较 多,一般仅肉眼比较)
• 分类 密度/ 信号
高>40Hu 等:25-40hu 低<25Hu(最常见)
定 脑组织与瘤间血管间隔
无
有
征 瘤与白质(水肿)间皮层结构(白质塌陷征) 无
有
象 硬(脑)膜外肿块与脑组织间可见硬膜结构 无
有
瘤广基底贴颅骨/幕/镰接触所呈角度
锐角/“O”字 钝角/“D”字
征
征
提 邻近颅骨改变(增生/破坏) 示 征 瘤周水肿 象
肿瘤边缘
罕见 明显 不/欠清楚
常见
无/轻(静脉
窦受压除外)
CT2,F/54 反复头晕1w,偶有头痛
脑膜瘤
MR2,F/67
脑膜瘤
0000030681F56 脑膜瘤
extracerebral
intracerebral
2.脑室内/外肿瘤的区别
(intraventricle,extraventricle)
项目
脑室内肿瘤
脑室外肿瘤
肿瘤边缘
清楚,“脑脊液”征或残存脑 不/欠清楚,多有瘤周水肿,
清楚/“假包膜”
征
脑膜强化(“脑膜尾征”)
罕见
常见
注:冠状、矢状位有助定位(MRI、MSCT重建
脑内常见肿瘤
• 胶质瘤最常见,占颅内肿瘤的40%~60%(占脑内肿 瘤的70%)
• 淋巴瘤(占颅内肿瘤1-3%) • 转移(占脑内肿瘤的20%) • 其它
MR2,F/75
脑膜瘤
脑组织与瘤间脑脊液间隙(蛛网膜下腔/脑池扩大)
2013.10.23 2015.12.25
2017.03.08
右侧脑室三角区CPP
脑室内 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室管膜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Case 2:
3.幕上/下肿瘤的区别
(Supratentorial,infratentorial )
项目
幕上肿瘤
幕肿瘤
幕的分隔
位于V/Y”“M”“八” 位于V/Y”“M”“八”形
一、定灶(Location)
– 检查方法要到位(“一站式”):
➢ C-/C+:MRI/CT ➢ MRI还加DWI、MRS等 ➢ CT还需三维重建(MPR)
– 有/无(正常-变异-异常)。
平扫漏掉小脑转移瘤
二、颅内肿瘤的CT定位诊断 (level diagnosis)
不同解剖部位有不同类型的肿瘤发生
小脑幕不同平面的形态
Case 1
幕下(小脑)III级星形细胞瘤
特殊部位肿瘤
鞍区
桥小脑角区 松果体区
3.特殊部位肿瘤 不同解剖部位所发生肿瘤类型不同
1. 鞍区:
① 鞍内/上区:最常见的为垂体瘤、颅咽管瘤,次为脑 膜瘤、动脉瘤、胶质瘤和表皮样囊肿。淋巴瘤和生 殖细胞瘤少见。
② 鞍旁区:最常见的为神经鞘瘤和脑膜瘤,次为脊索 瘤、硬膜外转移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注:当肿瘤较小并完全位于脑室内时,定位明确;肿瘤较大时,CT定位较难。 一般脑室内肿瘤邻近脑室呈“杯口”状扩张,脑室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脑室 外肿瘤可引起脑室受压变形,闭塞及移位。 冠状、矢状位有助定位(MRI、 MSCT重建)明显。
常见脑室肿瘤
• 室管膜瘤 • 脑膜瘤 • 脉络膜乳头状瘤(癌) • 中枢神经细胞瘤 • 转移瘤 • 室管膜下巨星形细胞瘤(多并结节硬化) • 室管膜下瘤 • 星形胶质细胞瘤
2. 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80-85%)、脑膜瘤(8-
15%)、表皮样囊肿(5%)、三叉神经瘤、颈静脉球瘤、 脂肪瘤、转移瘤、其它罕见肿瘤。 3.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50-75%)、松果体(母)细胞 瘤(25%)、畸胎瘤、脑膜瘤、松果体囊肿、表皮样囊肿、 胶质瘤和转移瘤等。
三、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
混杂
(一)颅内肿瘤密度/信号变化(2)
• 影响因素及基础:
– 肿瘤的密度/信号变化,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 组成成份,如肿瘤细胞的多少、含水量的变化、 出血、坏死、囊变、钙化等矿物质的沉积、脂 变、含铁血红素、蛋白等,而不同肿瘤具有不 同的组成成份,影像学可据此定性。
室征,脑积水常见
多较大,占位效应明显
四脑室与小脑蚓部 移位不明显,瘤周可见残 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 “一”
存脑室
字型
三脑室前部与鞍上 三脑室前部扩张、无移位 三脑室前部及中线结构移位, 三脑室受压变形/闭塞
三脑室后部与松果 三脑室前部扩张、多无移 三脑室后部受压前移、可呈
体区
位
杯“口状”
侧脑室与脑实质 局部脑室扩张(少闭塞) 受压变形或闭塞
(qualitative diagnosis)
➢ 不同解剖部位有不同类型的肿瘤发生,全部列出“肿瘤”
肿瘤
脑内肿块
良性 恶性
原发:神经上皮源性肿瘤最多、淋巴瘤 继发:转移
非肿瘤
感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HIV等
血管性或其它
特殊部位 ➢ 注重临床(主要性别/年龄/发生率等)影像特征(好发部位
、密度/信号、边缘、强化、水肿、周围关系、转移等)的 综合分析(原则:常见病-罕见病典型-常见病不典型)。 ➢ 结合各种资料,仔细分析,一般CT及MRI颅内肿瘤诊断准确 率可达80-90%以上。
形幕外侧
幕内侧
幕的阻挡
瘤内侧平直
瘤外侧平直
•轴位: ①歌德氏弧线(Gothicarch) 天幕切迹断面,显示前床突到切迹的整个轮廓,少见 ② V或Y(有大脑镰)字型 窦汇上方层面 ③八字型 窦汇以下层面 ④ M型 通过窦汇层面
•矢状位:弧形 •冠状位:人字型、 一字型 注:天幕增强显影有助于定位,冠状、矢状位有助定位(MRI、MSCT重建)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 则
思考?
Case 1
定位? 定性?
Case 2
Case 3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 围绕“五定”来进行
– 定灶:有/无(正常-变异-异常) – 定位:脑内/外;室内/外;幕上/下;颅内/外 – 定量:数目、大小、范围 – 定性:结合临床(主要性别/年龄/发生率等)及影像
特征(好发部位、密度/信号、边缘、血供、强化 、水肿、周围关系、转移等)综合分析 –定效:定疗案、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