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一章_走进化学世界_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 ) 1. 下列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生成 B.有能量变化 C.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D.发光发热 2. 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 ) A.管口向上,直立在试管架上 B.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C.平放在桌面上 D.以上均可
3.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𝐶𝑂2中混有的少量𝐶𝑂 C.用高温灼烧氧化铁和木炭粉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铁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别𝑁𝑎𝑂𝐻、𝑁𝑎2𝑆𝑂4、𝑁𝐻4𝑁𝑂3三种白色固体
4.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苹果腐烂 D.菜刀生锈
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三层 B.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 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时产生黑烟
6.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植物发生光合作用 C.自行车日久出现生锈 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7.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C.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人中毒死亡 D.稀有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
8.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变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 -- 9. 航天员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0.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 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11. 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银不是银而是汞 B.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塑料 C.玻璃钢不是玻璃而是钢 D.生铁不是铁而是铁合金
13.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
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功能材料研究 ④生命过程探索(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C.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D.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1−2𝑚𝐿
15. 在科学复习课上,老师在固体中加入无色液体,一段时间后固体全部溶解.同学
们对固体、无色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 A.食盐和水 B.镁和稀硫酸 C.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D.氢氧化钠和盐酸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5分 , ) 16. 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
质”引力总量的1%∼𝑙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
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
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 --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
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17.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
义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18. 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通过不同状态物质间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利用过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的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19.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
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20. 下列各项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若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B.加热烧杯中的溶液时,应将烧杯放置在石棉网上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较小的砝码,再依次加质量较大的砝码 D.洒在桌子上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E.加热液体时,应不时地移动试管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21. 有①石棉网、②锥形瓶、③试管、④玻璃棒、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
⑧10𝑚𝐿量筒、⑨100𝑚𝐿量筒、⑩托盘天平等仪器. 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最必要的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
(1)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 (3)量取8.0𝑚𝐿的水用________.
22. 实验操作时,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由于失误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天平平衡时,读数为5.6𝑔,(1𝑔以下用游码)则实际所称量药品的质量为________;在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结果________.
23. 下列实验技能都是你必须具备的,你能作出正确回答吗? (1)如何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________.
(2)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________盖灭. (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若要量取5𝑚𝑙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得液体的实际体积________5𝑚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6 分 ,共计12分 , )
24. 简答: (1)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5. 取4𝑚𝑙水加热至沸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的仪器有哪些?
(2)需要经过哪些基本操作才能完成上述实验?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34分 , ) 26.(7分) 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
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________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________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________(填“小明”“小玲”或“小亮”)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有关 实验二:取一支 20𝑚𝐿 的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________ 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___ 小亮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1)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________干扰. (2)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4)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27.(9分) 小红用如图所示的𝐴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硬质玻璃管内装有细铜丝,
且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30𝑚𝐿室温下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