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1.有下列现象:①火药爆炸;②木棍折断;③蜡烛熔化;④燃放礼花;⑤牛奶变酸;⑥塑料受热变软;⑦碘受热升华,⑧铁丝生锈。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④⑤⑧D.②③⑥⑦【答案】C【解析】【详解】①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②木棍折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③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④燃放礼花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⑤牛奶变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⑥塑料受热变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⑦碘受热升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⑧铁丝生锈过程中,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
故选:C。
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3.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4.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粉末D.过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A、闻气味: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要在瓶口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A不正确;B、倾倒液体时,取下瓶盖,要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故B正确;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C不正确;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D 不正确。
故选B考点:嗅闻气体的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石油用于炼制汽油、煤油等燃料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盐酸除铁锈【答案】A【解析】A、石油用于炼制汽油、煤油等燃料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将各成分分离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利用其物理性质,正确;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利用了化学性质,错误;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错误;D、盐酸除铁锈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利用了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A。
6.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解析】: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选B7.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液化B.葡萄酿酒C.光合作用D.煤油燃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煤油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食盐水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答案】D【解析】本题主本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A、蒸发食盐水得到晶体,要不断搅拌,防止暴沸,故A正确。
B、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有腐蚀性的物质放在纸上或烧杯内,故B正确,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应伸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故C正确。
D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故D错误。
故选D9.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B.食物腐烂C.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用汽油清洗油污【答案】B【解析】A. 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 C. 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 用汽油清洗油污,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10.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颗粒,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 的说法不正确;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C、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因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C的说法正确;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故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卟”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答案】D【解析】【详解】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故选D。
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答案】C【解析】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
1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铜丝折弯C.瓷碗破碎D.纸张燃烧【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铜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5.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A.取用氯化钠固体B.称量氯化钠固体C.量取水的体积D.溶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应倒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D、溶解时,为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16.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C.云变成雨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牛奶变酸,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时,醋酸分别与和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掉,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云变成雨,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是因为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故选C。
17.托盘天平静止时,指针偏向右边,若不再调平,就称药品,则读数为5时,药品实际质量()A.等于5克B.小于5克C.大于5克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是左物右码,只有左边多加称量物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
读数为5时,只有左边加入多于5g的药品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大于5克。
故选C。
1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 错误;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过程中发生了生石灰与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