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铜丝折弯C.瓷碗破碎D.纸张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铜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A.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C.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用汽油清洗油污,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10.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故D错误。
故选D
7.下列我国古老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酒的酿造B.石膏的雕刻C.陶瓷的烧制D.钢铁的冶炼
【答案】B
【解析】A.酿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石膏的雕刻过程中仅仅是外形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钢铁的冶炼,是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误;答案为B。
C. 滴加液体D. 过滤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本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A、蒸发食盐水得到晶体,要不断搅拌,防止暴沸,故A正确。
B、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有腐蚀性的物质放在纸上或烧杯内,故B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应伸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故C正确。
点睛∶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6.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粉末D.过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1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粉笔折断B. 棉纱织布C. 木材燃烧D. 汽油挥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2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B. 称量固体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氧气炼钢,氧气具有助燃性;B、铜制作导线,具有导电性;C、硫酸除铁锈,具有酸性;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选B。
点睛: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药品B. 检查装置气密性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1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涉及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涉及到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爆竹燃放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铁杵磨成针,只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2.手拿容器的中上部,并使其稍微倾斜;
13.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透光性好B.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C.易溶于水D.见光易分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硅酸铝玻璃可做手机屏幕,故它的透光性好,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见光不易分解。故选A。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上下震荡洗涤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
C.塞进橡胶塞 D.过滤
【答案】B
【解析】A、洗涤试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B. 读取液体体积,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 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塞进橡胶塞,易将试管压坏;应拿起试管将塞子旋进试管; D. 过滤时应将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避免因滤纸破损导致过滤失败;选B
A. 冰雪融化B. 燃料燃烧C. 橙子榨汁D. 品红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故选D。
16.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B.观察C.假设D.做结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A不正确;
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B不正确;
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
C.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利用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石油分馏出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有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C正确;
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D不正确。故选C。
17.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取用液体药品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A、用天平称量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错误;B、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正确。C、液体药品应该装在细口瓶中,错误;D、稀释浓硫酸应酸入水,错误。故选B。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B.食物腐烂
C.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用汽油清洗油污
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C、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C不正确;
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D不正确。故选B
考点:嗅闻气体的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A、闻气味: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要在瓶口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故A不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