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高一历史备课组时间:2016-11-18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记住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2.能说出主要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会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训和失败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用近代化史学观,正确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学习方法】①运用图表法,比较分析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②通过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形成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原因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目的。
【问题导学】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经过、结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目的、性质及其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一、酝酿——辛亥革命的背景1.条件:(1)经济基础: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而被迫实行“”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队伍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创立——和。
(5)军事准备: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宣传组织,使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2.时机:四川(导火线)二、爆发——武昌起义1.经过:①,武昌起义爆发,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②成立:黎元洪为都督,改皇帝纪元,国号为“”。
③各省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2.危机:①各省投机革命,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②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巩固共和政体。
②内容:主权属于________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_____________制。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____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清廷任命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
②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
③革命营垒中的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孙中山被迫妥协。
2.过程:①1912年2月12日,__________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②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_________。
③3月,_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3.辛亥革命的失败:(两个没有)没有彻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没有彻底改变。
五、功绩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观念深入人心。
3.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____________在华的侵略势力,为______________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5.结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思考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
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
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 1912一l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l.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
约增加l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三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四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党命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1)请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2)据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是什么?造成局限性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二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2)材料三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该材料能体现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什么?【拓展延伸】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比较项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同点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⑤其失败都与袁世凯有关不同点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运动方式主张改良后者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政权目标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手段及性质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用在思想上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结果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当堂检测】1.辛亥革命是一场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武汉地区革命人士的组织宣传发动B.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矛盾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和阻碍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大增强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3.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
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
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5.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共和观念风行 B.帝制基础尽除C.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铲除了封建帝制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 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小结反思】答案提示:【合作探究】探究一(1)材料一辛亥革命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材料二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三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探究二(1)主权在民;三权分立(2)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
【当堂检测】CDD 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