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为确保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文件的批准、发布和更改处于受控状态,文件能得到有效保存,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确保与体系活动有关的场合所用文件的正确和有效性,特形成该文件,以规范体系文件的管理,为各部门提供依据。
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外来文件资料)的编制、修订、批准、发放和使用的控制。
3.定义3.1程序类文件:指依据相关政策、规定某方面跨部门工作和活动的运作流程、职责、权限等的管理文件。
包括产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其他程序类文件。
3.2外来文件:指本公司外发来的文件,包括:政府部门文件、客户资料、外来技术标准、参考资料等。
外来文件由主管部门/指定负责人对其时效性进行判断和进行管理。
3.3受控文件:指在发生更改时能全部追溯到使用者以保证使用版本有效性的文件,《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部门管理手册》属于受控文件。
3.4非受控文件:不受更改控制的文件,以实际发放文件为准,没有版本限制的文件。
4.风险及控制5.职责5.1体系管理员负责《公司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负责登记、发放。
5.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管理手册》的归口管理,负责登记、发放;及本部门有关外来文件的识别、接受并控制分发。
5.3体系管理员负责全公司所有体系文件备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版,各部门文件修改需到体系管理员处备案。
5.4体系文件的编写、审批权限和发放/控制职责见6.2中表格1。
6.工作程序 6.1文件框架6.1.1《公司管理手册》:包括公司简介,方针目标,组织结构及职能分配,管理层职责,以及标准ISO9001-2015、ISO22000-2005中的要求在公司应用的阐述。
起到统领性的作用,是公司运营的最高管理手册。
6.1.2《程序文件汇编》依据相关政策、规定某方面跨部门工作和活动的运作流程、职责、权限等的管理文件。
包括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及食品安全管理程序文件。
6.1.3《##部门管理手册》:包括公司方针目标,部门及岗位绩效目标,部门及岗位职责,部门风险识别及控制,部门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外来文件清单和记录表格等。
是部门日常工作的指引和规范。
6.2文件审批职责见表格1表格1 文件审批职责对应表注:[1].控制的内容包括:标识、登记、发放/接收、文件的保留、处理、组织评审、外来文件的核查等;6.2.1文件按控制方式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类。
6.2.2批文及含有行政文号的管理性文件(包括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简报等)按照综合管理部要求进行。
6.3文件编写格式6.3.1文件的编号规定如下:a)公司管理手册SG-CD-SC版本号b)程序文件SG-CD-CXc)部门管理手册SG-CD-××-SC-××d)××-××-××(管理手册中的具体文件)6.3.2代码规定如下表格 2 代码表6.3.3《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部门管理手册》需要添加封面、目录及修订一览表。
封面格式见附录。
目录标题:黑体二号字,单倍行距,段前段后1行间文件编号(2位自然数,从01开始)版本号部门代码(参照4.2.2中表格2)文件序列号(从自然数1开始)4.2.2中表格2)部门代码(参照4.2.2中表格2)距;目录正文:宋体四号字,两端对齐。
目录分层依次按照“第一部分 ###”、“一、##”、“(一)”、“1、”“(1)”进行,分层不宜过多,最多五层;如果不需要分层,可以采用任意一种适宜的序号方式。
6.3.4页眉的编辑:文头放在页眉上,如本程序文件第一页最上面。
文头中文件名称、编号及版次/修订内容与文本一致。
每个子文件的第一页最上方必须列出一个文头;第二页开始在页眉上插入公司名称和文件名称,见本程序文件第二页。
页眉中文字体为黑体,英文字体Times New Roman。
6.3.5页脚的编辑:页码的格式为“第几页,共几页”,黑体,五号,其中封面和目录不参与页码编辑。
6.3.6页面设置:封面页和目录,上边距:3.2cm;下边距:2.4cm;左右边距:2.8cm;正文页,上下边距:2cm;左边距:2.2cm;右边距:2cm.6.3.7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体,左右侧缩进为0,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22磅,单独成段的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
6.3.8文件层次和标题按照如下多级编号进行编写6.3.8.1第一层为“1.”字体加粗,段前后间距0.5行。
左右侧缩进为0,悬挂缩进2字符。
6.3.8.2第二、三、四层为“1.1”、“1.1.1”、“1.1.1.1”左右侧缩进为0,悬挂缩进2字符6.3.8.3最多层次为四层,继续分类依次按照(1)、(2)、(3);Ⅰ、Ⅱ、Ⅲ;a)、b)、c)进行。
左右侧缩进为0,首行缩进2字符。
6.3.9表格的编辑:表格属性:制定宽度16.8cm(特殊表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居中显示。
表格上方要加题注,题注文字格式为黑体,小四,居中显示。
题注中以“表格×表格名”表示,其中“×”表示该表格在该文件中的顺序号,每一个文件都从1开始编号。
例:表格2代码表。
6.3.10图片的编辑:图片居中显示,图片下方要加题注,题注文字格式为黑体,小四,居中显示,图片编号参照表格编号。
6.3.11注释的编辑:需要加注释的文件,在原文处以[1]、[2]显示(上标),并在下面按照对应号加以注释。
例:发放/控制[1]注释:[1].控制的内容包括:标识、发放/接收、文件的保留、处理、组织评审、外来文件的核查等。
6.3.12公式的编辑:统一用公式编辑器。
并注明:公式(数字),右对齐。
6.3.13记录的编辑依照《记录控制程序》。
6.4文件的分发及控制6.4.1受控文件需加盖受控章,文件受控章由体系管理员负责管理,并记录所有加盖受控章的文件及数量。
各部门在本部门《文件清单》中表明受控状态。
6.4.2文件版次以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英文字母表示版本号,阿拉伯数字表示修订次数。
从A/0版开始,表示第一版未修订过初始版。
6.4.3受控文件需编写分发号,分发后的每份文件都有不同的分发号,从1开始依次往下编写,分发号由文件管控部门统一编制并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中体现。
6.4.4各部门编制本部门负责控制文件的《文件清单》,实行动态管理,若有更改变化及时报备体系管理员,体系管理员保持公司《文件清单》的更新。
清单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复查/评审,必要时重新编制。
6.4.5因破损而重新领用的新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旧文件;因丢失而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分发号(新分发号为原分发号后补发的一位数字,此数字为此版文件补发的次数),并注明丢失的文件的分发号失效;发放部门做好相应发放签收记录。
6.4.6各部门应经常检查本部门负责管控及使用,以确保文件清晰,易于识别,需向公司外人员提供文件时,部门文件应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公司文件应经最高管理者或其指定人员批准。
6.4.7公司内部编制的文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当因外部因素或体系改进要求时应及时评审,评审引起的文件变更按4.5条款执行。
6.4.8作为体系管理记录的文件应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6.5文件的变更6.5.1文件的变更一般由原编制部门进行,原审批者审批。
若有变动,应注明原因。
6.5.2当更改内容较少时,不致换版修订的,文件编制部门应到体系管理员处领取《文件更改审批单》,审批后,对修改页进行拆页更换,并收回作废页,加盖作废章。
文件持有部门填写文件附页《修订一览表》。
当更改涉及的内容或范围较大时,进行换版修订。
换版程序按4.4.2条款进行。
6.6作废文件的保留和销毁6.6.1对需保留的作废文件需加盖“作废文件仅供参考”章,以防混淆,该类文件应单独存放。
“作废文件仅供参考”章由体系管理员统一管理,并记录加盖该章的文件及数量。
6.6.2对超出保存期限或不需保留的作废文件,可以填写《文件销毁审批单》经文件批准人批准后可以销毁。
《文件销毁审批单》予以保存。
6.7文件原稿的保存和复制6.7.1各部门文件根据需要选择文件保存形式,可以为纸质版或电子版或其他媒介形式。
体系管理员处统一备案公司所有体系文件,一二层文件以纸质版的形式备案,三层文件以PDF文档的形式备案。
6.7.2借阅、复制有关文件时,要向文件控制部门申请,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经控制部门分管领导审批后,向文件管理人员借阅、复制。
6.8外来文件的控制6.8.1各部门负责收集与本部门职能、业务范围相关的外来文件,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负责识别(评审)其适用性及为最新有效的版本;6.7.2各部门对识别、收集到的外来文件进行编号、备案,并分发到相关部门使用。
并填写《外来文件清单》。
6.7.3若收集到的文件为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内容版本可更改文件,作为受控文件控制,列入受控文件清单,加盖受控章,分发到相关使用部门,并收回旧版本。
6.7.4外来文件每年至少一次核查,核查由各部门分头进行,确保外来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
7.相关文件7.1《记录管理制程序》SG-CD-CX-018.相关记录8.1《文件清单》##-JL—##8.2《文件更改审批单》PK-JL—##8.3《文件销毁审批单》PK-JL—##8.4《文件借阅/复制记录》PK-JL—##6.5《文件发放/回收记录》PK-JL—##8.6《外来文件清单》PK-J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