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韩村小学“四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课堂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转变的诸多挑战,试图寻找挑战的策略与方法,走优质、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之路,变“讲堂”为“学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是一节的“灵魂”。
确立教学目标,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为掌握而学习》一书中提出来的。
确立目标就是为了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发展学生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基础教育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为他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而要打基础,培养能力是核心。
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他不是学习的工具,更不是知识的容器,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因此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
4、及时反馈,矫正。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只有依据目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主体或创新型课堂学习环境,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基本目标:
(1)教师目标: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人。
(2)学生目标:落实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关注差异,发展潜能生,让优秀者更优,使后进的成优。
四、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预习阶段(2—3分钟)
预习是四步模式的关键环节,学生预习到位,可就成功了一半。
预习可在课上,也可在课下或家庭,但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
1、教师上课前两周完成教学案设计,集体讨论,形成共案。
2、学案设计要把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三维目标,老师推荐的学习方法等设计细致,立足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操作。
学案设计提前交给学生,是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
3、每位学生每个学科建立一个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4、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预习做适当的指导。
5、上课前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也可小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预习情况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目标导学(5—10分钟)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材的编写也是在引起学生产生“问题”。
“目标导学”即是在老师研究、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导学“问题”和自学任务,通过诱导质疑自学,唤起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去研究和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1、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
2、出示导学提纲: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
力求做到设计出依纲据本,能挈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问题”,为学生自学提供“路标”。
3、学生自学:①依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试验,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
②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
个别问题老师可点拨解决,倡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生成新的问题。
③试做导学提纲中提出的练习。
(提示:老师在进行“目标导学”阶段的教学设计时,主要应考虑“如何引导学
生自学最有效”。
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调查,注意关注后进生,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点拨、鼓励。
老师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环节导学设计新的“问题”。
)
第三阶段:自主交流、合作探究(25分钟左右)
实施新课改,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就要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合作探究,点拨方法规律。
1、把学生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在自学中生成的问题及老师预设的问题形成合作探究的议题。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多维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突破难点,解决重点。
3、自主完成课本练习。
4、及时小结。
尽量让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使知识上升到理论规律层面。
(提示:老师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主要作用是导学、点拨、补充、点评,努力做到学生会的不讲,经讨论能会的也不讲,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手操作。
讨论中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大胆争论,在紧张的研讨探究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努力使课堂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效果。
)
第四阶段:训练反馈(5—10分钟)
学后的训练是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的主要手段。
是通过督导思维训练,力促温矿知新,使学生拓宽知识,发展思维,磨炼意志,提高学习力的重要形式。
训练的过程是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提升的过程,也是用训练这种检测方式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1、完成随堂训练题。
作为达标检测的试题具有巩固拓展性,可设必做题、选做题。
2、要求学生快速高效、独立完成。
老师巡视督查,提醒纠正不良习惯和做法。
3、当堂完成作业。
老师尽可能地现场批改部分作业,及时反馈矫正作业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