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阴病辨证

少阴病辨证

少阴阳虚
病因病机:
少阴阳虚,外感寒邪。 治则方药: 温经解表并用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 附子
细辛
发散表寒 温散里寒
解表温里
302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 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 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四肢厥逆 下利清谷
麻黄 附子
细辛 甘草
发散表寒 温散里寒
解表温里 甘缓和中
92条:
少阴病
脉微细 心肾阴阳俱虚
但欲寐
执简驭繁,从简单处把握疾 病本质 防微杜渐,不必待厥、利、 吐逆,凶险毕至,方识少阴 病面目 强调望诊、切诊在危重证诊 断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 少阴寒化证
1 2 3
4
定义
临床表现
证候类型
临床应用
一、定义
少阴寒化证是邪入少阴, 从阴化寒,而出现的寒性证候。 是少阴病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 种证型。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定位“少 阴”
“虚故引水自救”——定性“虚证”
“小便色白者,以下焦虚有寒”—— 定 性“虚寒证”
辨小便的意义
识津液存亡 辨病位病机 审证候属性 断预后良恶
畏寒蜷卧 下利清谷
少阴寒化证
小便清长
但欲寐
脉象
三、证候类型
(一) 四逆汤证
四 逆 汤 类 证
(二) 通脉四逆汤证 (三) 白通汤证
扶阳宜温补,育阴宜清热。 禁发汗、攻下。
(五)预后:
寒化证: 阳回则生,阳亡则死。 热化证: 可有伤津动血、动风之变。
四、少阴病提纲
281条:
少阴之为病,脉微細, 但欲寐也。
一脉一症
阴阳两虚
微脉
按之细软 若有若无 阳气虚衰 鼓动无力
细脉
脉细如线
阴血不足 脉道不充
但欲寐
萎靡不振
精神失养
1 2
少阴急下证 黄连阿胶汤证
猪苓汤证
3
一、少阴急下证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 者,急下之,宜大承氣.(320)
少阴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 下之,宜大承氣湯。(322)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
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素体阴虚 燥化迅速 口燥咽干
急下阳明 以救少阴
急下存阴
柴胡
四逆散
芍药
枳实 甘草
疏 肝
少阴病小结
少阴寒化证 少阴本证
少阴热化证
太少两感证
少阴病
少阴兼证
少阴阳郁证
阳虚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阳虚身疼 阳虚水泛 白通汤
附子汤
真武汤 桃花汤
阳虚滑脱
有火
黄连阿胶汤
阴虚有热
有水
猪苓汤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 不差,身体疼痛者,当救其 里,宜四逆汤。
太少两感证
无 里 证
第一天 第三天
不好转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四逆汤
里证
二、少阴枢机不利证
318条:
四肢厥逆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 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 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 逆散主之"。
四肢乃诸阳之本
病因病机: 阳气内郁,气机不畅 治则方药: 疏肝解郁 四逆散
病因病机:
脾肾阳虚,固摄无权。 治则方药: •温阳涩肠固脱 •方用桃花汤。 (赤石脂、干姜、粳米)
临床应用:
1、痢疾 2、妇科崩漏
第二部分 少阴热化证
1 2 3
4
定义
临床表现
证候类型
临床应用
心火亢于上 少 阴 生 理 心 心肾相交 水火相济 肾 少 阴 病 理 心 肾
肾水亏于下
阴虚阳亢 热盛阴亏
附子汤
背微恶寒 白虎加 人参汤
麻黄汤
营卫失和
桂枝新加汤
附子汤
身疼痛
气阴两伤
寒湿凝滞
病因病机: 肾阳虚衰,寒湿凝滞。 临床表现:
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 背恶寒,舌淡苔白,脉沉。
治则方药:
温经散寒除湿 附子汤 (茯苓、芍药、白术、人 参、炮附子)
附子汤 阳虚水泛 真武汤
药物组成
病位
少阴病四逆汤证,是少阴寒 化证的主要证候,是通脉四 逆汤证和白通汤证的基础。
(一)四逆汤证
阳虚阴 盛
323条: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 宜四逆汤。
见微知著
少阴急温如救逆然, 阳明急下如救焚然
治则方药: 回阳救逆 四逆汤 (甘草 干姜 生附子)
(二)通脉四逆汤证
317条: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 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 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 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 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二、临床表现
282条: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 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 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 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 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 故令色白也。
热证? 寒证?
欲吐不吐 太阴腹满而吐 心烦但欲寐 心烦不得寐 自利而渴 自利不渴 小便色白 小便黄赤
步步深入
临床应用: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六)桃花汤
306条: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 桃花汤主之。
307条: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 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肾司二便
下利滑脱
小便不利
里急 后重
腹痛
少阴虚寒下利特点:
1、下利不止,滑脱不禁,大便 稀薄,脓血杂下,色泽晦暗,其 气腥冷不臭,无里急后重及肛门 灼热; 2、伴有腹痛,痛势绵绵,喜温 喜按; 3、小便不利,色清而量少。
二、黄连阿胶汤证
303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煩,不得卧,黃连阿胶 汤主之。
肾水亏虚, 不能上济心 火,
【病机】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治法】 滋阴泻火,交通心肾。 【方药】 黄连阿胶汤
黄连 黄芩 阿胶
泻心火
鸡子黄 芍药
养肾阴
【鉴别诊断】
黄连阿胶汤 心烦、不得卧
栀子豉汤
肾--先天之本
属水 主藏精 主水液代谢
二、少阴的病理
(一)病因
直中
传经
表里传
循经传
(二)病机与病性:
五脏六腑之大主 元阴元阳之根本
心肾阴阳 俱衰 以肾阳虚 衰为主的具 有全身性正 气衰弱的证 候。
(三)证候类型
少阴寒化证 少阴本证
少阴热化证
太少两感证
少阴病
少阴兼证
少阴阳郁证
(四)治疗原则与禁忌
【临床应用】
黄连阿胶汤所治之证多为素体 阴虚,感受外邪,邪入少阴,从阳 化热,致阴虚火旺者。
1、失眠 2、阴虚内热出血
三、猪苓汤证
少阴病成因
阳明病篇
少阴病篇
阴虚水热 互结
猪苓汤病机
小便不利
猪苓汤主证
渴欲饮水 心烦失眠
319: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 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 汤主之。 水邪
燥热灼津 真阴欲竭
大承气汤
阳明三急下 少阴三急下
同一症候的不同阶段
腹胀不大便:燥屎内结,腑气壅滞 阳明腑实,必伤阴津 急下存阴 大承气汤
自利清水,色纯青:燥屎内结,迫液旁流
心下必痛:燥屎内阻,腑气不通 口干燥:燥热灼伤真阴
热结旁流 火炽津枯
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
汗多
外渗 下渗
旁渗
燥热迫津
小便数
自利清水
葱白
白通汤
干姜 附子
白通汤
白通加猪 胆汁汤
人尿 猪胆汁 咸寒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阴盛阳衰
阳虚
阴盛格阳
阴盛戴阳
白通汤
(四)真武汤证
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 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 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 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 真武汤主之。
病因病机:
少阴病辨证
主讲:
学习要求
熟悉少阴的生理与病理, 掌握少阴寒化证、热化证、 兼证的辨治。
二、 少阴的生理
(一)少阴的意义:
少阴主精气,与精气及精气 活动有关的心、肾归少阴。
少,小也;即阴气较少之义。
(二)经络与脏腑
手少阴心经
少阴
足少阴肾经
少阴--太阳
咽喉
心肾相交
足少阴肾经
主血脉 主神志
阳虚水泛
临床表现:
心下悸,头眩,腹痛,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下利。
治则方药:
温阳化气行水 真武汤 (茯苓、芍药、白术、生姜、 炮附子)
临床应用: 1、多种水肿。 2、心功能不全。 3、呼吸系统疾病。 4、消化系统疾病。
(五)附子汤
304条: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 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 子汤主之。 305条: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 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病因病机:
阴虚水热互结 治则方药: 滋阴、清热、利水 猪苓汤
鉴别诊断:
猪苓汤证
阴虚
停水
真武汤证 阳虚
第三部分 少阴病兼证
太少两感证
兼证
枢机不利证
一、太少两感证
(一)定义:
少阴兼太阳表证,又称太 阳与少阴两感证。
太阳--少阴
太阳表证
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 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 汤主之。"
四逆汤证 阴盛格阳
身热反不恶寒
治则方药:
破阴回阴 通脉四逆汤
剂量
通脉四逆汤
药物 四逆汤
(三)白通汤证
314条: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315条: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 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 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