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

1.1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



要求:脱稿回答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2条)
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
3.什么是相对性状,并举例。
4.什么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5.写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并总结书
写遗传图解的要点。
6.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了哪些假说?
7.说出以下常用符号的含义: (1)♂ (2)♀(3)P(4) ×(5)⊙ ( 6) F (7)F1 (8)F2
2.性状分离现象判断 同中生异,异为隐性 (双亲的性状相同,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则后代新出现
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双亲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紫花 X白花 紫花 X 紫花 白花
显性性状:紫花
隐性性状:白花

1.前2分钟的时间整理内化所学。
2.完成P8页1、3、4。

• 1. 快速阅读课本(第2—5页)并在课本上 圈画出重难点内容 • 2.完成导学提纲的内容
• 议
1.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互对答案,并讨论出现争 议的问题。(都做对的和都不会的问题不再进行讨 论) • 2.组长将本组不能处理的问题汇总。
• 深入学习答案: 2.D 3.RR或Rr RR rr 4.D • 迁移运用答案: 1.C 2.(1)A (2)D (3)A (4)D 3.D 4.D D和d 5.(1)黄色 (2)YY yy (3)Y和y 1:1 (4)黄色和绿色 3:1 2001 (5)YY、Yy、yy 1:2:1

8.判断对错:
1)两高茎豌豆相交属于自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在生物体不能表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 4)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出现了不同的遗传因子组成 × 5)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 6)含有D和d的生物细胞是杂合子 × 个体
3)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或Dd 7)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一 定是杂合子
• 正交、反交:杂交实验时父本、母本相互交换, 如规定高茎豌豆(母本)×矮茎豌豆(父本)为 正交,那么反交为矮茎豌豆(母本) ×高茎豌豆 (父本)。

判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异中生同,同为显性(亲
1.定义法判断
代是相对性状,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所表现出来 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
孟德尔
遗传学的奠基人
“现代遗传学之父”
于1865年发现了遗传两大规律: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 学习目标: 1. 识记相关概念 2. 说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设计过程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4. 会画相关的遗传图解 • 学习重点:豌豆杂交实验设计过程 • 学习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P 配子 F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茎 DD × 矮茎 dd d Dd 高茎 ×
P5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Dd 高茎
D
配子
D
d
D Dd
d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dd
F2
DD 高茎
Dd
高茎
高茎
矮茎
3

1

需要注意的几个“交配”类型
• 自交是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个体的交配,如 AA×AA、Aa×Aa。 • 杂交: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个体的交配,如 AA×a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