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培训课程
• •第三章 组织——3.1 基础
组织管理
• (3)生态系统的组织观 • 认为组织是一个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存在的类生 命体的有机结构。在一个组织中,既存在着保持组织 结构相对稳定的维生体系,该体系表现为组织内以责 权关系为基础的职位职务关系网络;还存在推动和促 使组织不断成长发展的创生体系,该体系表现为在环 境压力下组织对此作出的反应和适应的能力,即组织 的自适应、自学习能力。 • 在生态系统的组织观指导下,管理者不仅要关 注组织内部结构的完善和健康,而且要协调组织个体 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形成一个有利于组织成长的生态 群落。
•图3.4组织机构部门化的标志维度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 组织结构部门化,按某一维度进行时,就形成 了现实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部门化;按两个
维度进行时,就形成了组织结构部门化的复合形态
——矩阵制组织结构;按三个维度进行时,就形成 了新型的立体网络结构。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3.2组织结构与设计
•3.2.1 组织结构与设计概述 •1.组织结构的概念 • 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实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完成 共同任务,在职责、职权等方面进行划分所形成的分 工协作体系。其核心是组织实体的职务结构及其相互 关系,包括上下级负责关系,部门组成和各成员之间 的沟通、整合、协调的手段等。
•④适应环境变化,动态调整
• •第三章 组织——3.1 基础
组织管理
3.1.4组织理论
• 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管理理论、社会学 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管理理论经由 了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的理论的发展, 由此组织理论也经过了从传统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 论的发展演变。 •1.组织理论发展的过程 • 组织理论随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的演化进程如表 3-1所示 (P51)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 组织结构的内在特征可通过一系列属性变量来 加以描述,主要有: • ①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 ②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 • ③集权与分权程度 • ④组织规制化和标准化 • ⑤组织成员的职业化以及组织的内部复杂性等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 •第三章 组织——3.1 基础
组织管理
3.1.2组织的有效性
•1.组织有效性 • 组织有效性是指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实现目标 的有效程度。包括两方面含义: • ①组织的效率,即组织实体的输入与输出的比 值,如果组织使用较少的资源实现较多的产出,它 就是高效率的; • ②组织的效益,即组织在运行中实现目标的程 度,包括数量上的实现程度和方向上的实现程度。 •组织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3.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
• (1)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
• (2)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
•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亦称最少管理层次原
则、简洁性原则)
• (4)责权利对等原则
• (5)统一指挥原则
• (6)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3.2.2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两类: • ①结构变量,提供描述组织内部特征的尺度。 • ②情境变量,描述影响和决定组织结构的外在
• •第三章 组织——3.3 整合
组织力量
•3.3 组织力量整合 •3.3.1人员配备 • 人员配备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通过分 析人与事的特点,谋求人与事的最佳组合,实 现人与事的不断发展。具体有: • ①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与原则 • ②管理人员的选聘 • ③ 管理人员的考评
• •第三章 组织——3.3 整合
• •第三章 组织——3.3 整合
组织力量
• (2)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 ①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 • ②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 • ③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 • ④方针政策一致性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 情况 • ⑤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个性的影响
• •第三章 组织——3.3 整合
背景,反映整个组织整体性特征。这两者的关系如图 3.2所示。
•图3.2组织机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3.2.3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1.管理层次的产生 • 由于组织工作的复杂性,每个管理者可以直接 领导的下属人员数量有限,从而产生了组织的管理 层次问题。 • 管理层次是对组织管理者的管理劳动在纵向上 的分工。
• •第三章 组织——3.1 基础
组织管理
•2.组织理论研究的三种主要观点: • (1)理性模式的组织观 • 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以韦 伯的古典行政组织理论为典型代表,认为组织是一 个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机械式结构。组 织事务应分解到若干职务职位,从上到下形成一个 垂直的行政权力指挥链;各层次上的职务人员在处 理组织事务时应该按照“完全理性”的原则进行;组 织的所有者应与组织中专业人员分开,组织的所有 者应通过选举产生,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考试招聘来 任命。 • 在这种组织观的指导下,形成了现代社会的官 僚制行政组织的基本形式。
•2.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
组织结构
•图3.5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2)职能制组织形式
组织结构
•职能指挥关系 •直线指挥关系
•图3.6 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3)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
组织结构
•直线指挥关系 •图3.7 直线职能组织形式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4)事业部制和超事业部制组织形式
•图3.8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成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5)矩阵制组织形式
组织结构
•图3.9 矩阵式组织结构形成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6)网络型组织形式
组织结构
•图3.10 网络组织结构形式
• •第三章 组织——3.1 基础
组织管理
•2.组织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组织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3.1所示:
•图3.1组织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组织——3.1 基础
组织管理
3.1.3组织管理的任务
•①设计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
•②配备合适的人员到合适的岗位
•③围绕目标使组织实体有效运行
企业管理学培训课程
• •第三•3.1.1组织的含义
•1. 组织实体 • 组织实体是指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实现共同目 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组成的具有特定行为功能的 人的群体。是人们进行集体性活动的必要基础和条 件。例如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军队、工 会、政党、社团等均为组织实体。 • 在管理中,组织实体主要是指在实现共同目标 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职务结构。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4.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基本形态 • 组织结构有两种基本形态,金字塔式的A型结 构和扁平化的Z型结构。
•图3.3两种组织机构基本形态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3.2.4部门化和组织结构类型 •1.部门化的划分方法 • 部门化主要有三个维度:职能维度,产品或业 务维度,地域空间维度,如图3-6所示。
组织力量
•3.3.2组织力量的整合 •1.集权与分权关系的平衡 • (1)组织中的职权及其分布 • 职权是指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做出决 策、发布命令和组织实施的权利,它与组织的一定 职位相关,与占据这个职位的人无关,所以它通常 亦被称为制度权力或法定权力。 • 职权在组织中可以是集中化的,也可以是分散 化的 • 在现实中,即不存在绝对的分权,也不存在绝 对的集权。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3.有效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 (1)管理幅度有效性分析 • 判断管理幅度有效性的准则: • 当主管人员增加一个下属所引起的主管人员的 业务工作的减少量,应大于由此而引起其管理协调工 作的增加量。
• •第三章 组织——3.2 与设计
组织结构
• (2)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管理者格兰.丘纳斯 (V.A.Graixcunas)提出了一个描述上下级关系数 的经验公式: • C=N(2N-1+(N-1)) • C——上下级之间存在的有关系数 • N——一个上级所管辖的下面人数 • 按此公式计算, • 当N=1 2 3 4 …… 11 12 13时,可能关系数 C=1 6 18 44 …… 11374 24708 53405,
组织力量
•2.直线指挥与职能参谋关系的整合 • (1)直线职权、参谋职权的相互关系 • 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是两类不同的职权。直线 职权本质上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上下级分别拥有决 策和执行的权力;参谋职权是服务和协助的关系,参 谋人员只有筹划和建议的权力。正确处理直线与参谋 的关系,充分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是组织设计和运 行中有效发挥各方面力量协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 •第三章 组织——3.1 基础
组织管理
•2. 组织工作 • 组织工作是指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构建组织实 体,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积极性,形 成整体合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过程。
•3. 组织职能 • 在组织构建阶段,组织职能主要有:设计职务 、授权和委派、建立相关制度。使组织实体成为一个 有机的结构体系。 • 在运行和发展阶段,组织职能主要是为完成组 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组织保证;对组织实 体的目标、功能、结构和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不 断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