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任安书教学文档

报任安书教学文档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 《史记》。
《史记》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 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 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 分10表、 8书、12本纪,30 世家,70列传,共130篇。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丘失明,厥有《国语》。
3.忍辱求生,必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
表于后世也。
4.人生多顾虑,哪能自专由: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
父母,顾妻子
5.大勇不莽撞,小怯犹可为: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
慕义,何处不勉焉
6. 发愤著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 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愤怒出诗人”——恩格斯 司马迁因腐刑被深深激怒了,但他并没有停
止在愤怒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通史进行 了认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结论,这正是 司马迁成为文学家和历史家的原因。
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 之后的。” 司马迁正是在“痛定之后”,以 《史记》这部大书“长歌当哭”!晚清的刘鹗 在《老残游记》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 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 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 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 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史记》 探究自然现象和政治社会的关
系,通晓古今历史变革的进程, 成就自己的一家学说。
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 自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 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 史学史上的奇迹。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高度地反映 了历史的真实。
关于“不朽”
范宣子问:“古人有言曰:‘死而不 朽’,何谓也?”叔孙豹曰:“太上有 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 不废,此之不朽。” ——《左传》
写作素材: 积累、变通
重在“激活材料”
1.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什么而献身:人固有一死,或重
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 逆境出人才,磨难出成绩: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