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学疼痛
需要指出:这些阶段不是完全独立的, 其中的神经生理机制会同时存在于同一 个体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在癌性疼痛的治 疗中属于难治性疼痛
1. 发病机制复杂; 2. 患者症状多样,诊断困难; 3. 治疗困难,对阿片类药物反应较差, 需联合其他辅助镇痛药。
• 诊断要素:
1.病理学有已知的神经损伤; 2.疼痛的性质(烧灼、放射、刺痛、电击 样); 3.功能缺失,神经损伤后的感觉或运动缺 失; 4.存在与神经解剖相一致的疼痛分区和感 觉异常; 5.对常规治疗反应差;
• 试用抗惊厥药:小剂量起始,如耐受可以每3~5天,甚或每3~14 天(视耐受情况而定),增加剂量(例如,加巴喷丁,100~1,200 mg,每日3次;卡马西平, 100~400 mg,每日2次;普瑞巴林, 100~600 mg/d,分2~3次,或其他抗惊厥药)
• 考虑局部药物(例如,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贴剂) • 试用皮质类固醇:用于神经或骨受侵犯时疼痛危象的急诊处理。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
癌性疼痛综合征(慢性疼痛)
{ 慢性疼痛 {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
伤害感受性疼痛
躯体伤害性疼痛
内脏伤害性疼痛 自发性疼痛 神经病理 反常性疼痛 性疼痛 心理性疼 痛
{
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
•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 结构损伤或功能紊乱,当伤害性刺激或非伤害 性刺激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均可引发的病理性 疼痛。 •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将神经病理性疼痛 定义为:神经系统原发性损伤或功能异常所诱 发或导致的疼痛。 •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专业组 (NeuPSIG)最新修的定义为:创伤或疾病 累及躯体感觉系统后直接导致的疼痛。
已知一些抗抑郁药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 尤其是CYP2D6,抑制肝脏的药物代谢。他莫昔芬是 一种雌激素受体阻断剂,通常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 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 CYP2D6抑制剂可能降低他莫昔芬活性代谢产物的生 成,从而影响他莫昔芬的疗效。临床研究显示,接 受他莫昔芬同时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抗抑郁的患者,与单用他莫昔芬者相比, 乳腺癌复发风险升高。如果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需 要服用SSRI,应选择弱CYP2D6抑制剂(舍曲林、 西酞普兰、文拉法辛、依地普仑),而不是中-强效 CYP2D6抑制剂(帕罗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安 非他酮、度洛西汀)
• 对于难治性疼痛:考虑咨询癌痛专科,和/或使用介入治疗策略。 见介入治疗策略。
疼痛、睡眠、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常伴有生活质量的下降及各种功能受损
疼痛
功能损伤 焦虑症或抑郁症 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三线)
• 抗抑郁药是一类主要治疗情绪低落、心情郁郁 寡欢、悲观、消极的药物,用药后可以使情绪 振奋,增强思维能力及使精力好转。
• 这类药物不仅有抗抑郁的疗效,对焦虑不安、 强迫症状、恐怖症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有疗效。 • 从20世纪50年代丙米嗪第一个被证明有抗抑 郁效应,经过50多年,抗抑郁药物发展迅速, 目前品种多达20多种。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三线)
抗抑郁药物分类: • 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s) • 四环类抗抑郁药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 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IRIs) • 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s) 其中SSRIs和SNRIs占临床使用的70%以上
介入疗法
• 介入治疗包括:神经阻滞、微创治疗和 手术治疗等。
• 介入治疗为减轻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带来 希望。但是也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选 择时要明确入选标准,并向患者进行知 情同意书签字。
患者不愿意、或存在感染、凝血异常,或生存期很 短的患者不适合采用介入治疗。 任何患者正在服用的、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如抗凝药物(华法林、肝素),抗血小板药物(氯吡 格雷、双嘧达莫)或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 ] 应该告知介入治疗专家。在这些情况下,开始疼痛介 入治疗前,患者应停止使用这些药物一段时间,疼痛 介入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重新开始使用这些 药物。
小结
神经性疼痛 • 阿片类药物可以作为首选治疗 • 辅助性镇痛药具有很重要的角色 • 介入治疗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方案 • 此外还需要注重心理关怀和社会关注
THANK YOU!
加巴喷丁(gabapentin)
可能的作用机制: 1.抑制NMDA受体功能 2.调节钙通道及神经递质作用 3.提高脑内GABA受体效应水平 用法用量: 每天1800mg~3600mg的剂量为有效剂量,一般分3次服 用;2周起效,2个月为一个有效疗程 副作用 加巴喷丁相当安全,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没有配伍禁忌,仅 有嗜睡、头昏、外周水肿等轻微副作用,强调滴定式逐渐增加 剂量的给药方法,可以减少嗜睡、头昏的发生。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研究证明,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周 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敏感性共 同改变所造成的。这种周围和中枢神经 系统神经元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称之为神经可塑性,正是这些改变引起 了临床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敏化-痛阈下调 Hyperalgesia / Allodynia
10 痛觉高敏 正常疼痛反应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痛苦程度高、 表现复杂多样
撕裂样痛 针刺样痛
电击样痛
烧灼样痛
原则:基于生物—心 理—社会模式
采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的综合治疗模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 • 1. 2. 3. 4. 治疗目标和方法的确定; 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药物相关副作用; 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滥用的潜在风险; 有意或无意的药物过量使 用。 • 药物阶梯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目前没有肯定公认一致的治疗 药物; 2. 现阶段的治疗更多的是对症治 疗,因而并不完善; 3. 目前被批准临床使用的药物十 分有限,且很多药物属于适应症 外应用; 4. 单一药物常常效果不好多种药 物联合应用更为有效; 5. 强调个体化用药;
阿片类镇痛药效果欠佳时
• 试用抗抑郁药:小剂量起始,如耐受可以每3~5天,甚或每3~14 天(视耐受情况而定),增加剂量(例如,去甲替林, 10~150 mg/d;多塞平,10~150 mg/d;地昔帕明, 10~150 mg/d;文拉法 辛, 37.5~225 mg/d,分2~3次;度洛西汀,量: 起始剂量可为每次75mg,每日2次;或者每次 50mg,每日3次。可在1周内根据疗效及耐受性增加 至每次150mg,每日2次。。 服用300mg/日,2-4周后疼痛未得到充分缓解的患 者,可增至每次300mg,每日2次,或每次200mg ,每日3次(600mg/日)。 与加巴喷丁对比: 更易肠道吸收,剂量低,毒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
目前,国际疼痛学会IASP推荐的神经病理 性疼痛治疗一、二、三线药物包括:
• 一线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 ( tricylicantidepres sants , TCA) 2. 抗惊厥 (anticonvulsants) 3.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 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SNRI) 4. 局部用利多卡因 • 1. 2. • 1. 2. • 二线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 曲马多 三线药物 抗癫痫药物 抗抑郁药物 其他(NMDA受体抑制 剂、美西律、外用辣椒 素)
8 疼痛程度
6
4 痛觉异常
损伤
痛觉高敏– 对伤害性刺激 的痛觉感受增强
2 0
痛觉异常– 正常的无痛刺 激被感觉为疼痛
刺激强度
Gottschalk A, Smith DS. Am Fam Physician. 2001;1979-84.
三阶段疼痛理论 ——不同类别疼痛的相互关系
有人认为,疼痛经历三个阶段,随着刺激的性质 以及出现的时间段不同,其神经生理机制也不同。这 些阶段分别为: 1.单纯的伤害性刺激过程(急性疼痛); 2.持续的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损伤以及外周炎症; 3.神经损伤导致的一系列外周神经病变以及中枢疼痛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