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目录【一】小满 (1)【二】野性华山 (2)【三】凌寒读梅 (3)【四】读山 (5)【五】蛙鸣的得意 (6)【六】荷叶绽放 (7)【七】海棠依旧 (8)【八】如果耳朵也有乡愁 (9)【九】享海 (10)答案 (11)【一】小满①节气到了小满时分,荒野长满了青草。
寂静的耕地长出一层比青草颜色更浅的禾苗。
②夏天的河流挤满了大地的河床,这是茂密的青草和树叶。
能插进脚的泥土上都长满了植物,再想生长的花草只好等待明年。
春天走远了,初夏也走远,小满揭开了盛夏的帷幕。
植物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已经远去。
蒙古栎树的叶子已长到最宽,柳树细长的叶子也长到最长。
所有的植物都褪去了童年的嫩黄,野草和树叶在小满时节进入了成年。
③田里的玉米苗有10厘米高,它的两片叶子如人伸出食指和拇指形成的八字。
今年雨水好,假如春旱,这时节八字还出不来一撇。
青草一定觊觎玉米的地盘,但青草长上去就被拔掉。
④小满里,树叶子已长得密不透风。
风从树里穿过,无数树叶为它们打开关上绿门帘子。
从树下往树里看,什么都看不到,叶子里边藏着更多的叶子。
在沈北的空旷的大道两旁,栽种着杨树、槭树、国槐、丁香、银杏和松树。
乔木膝下是连翘,甚至有绵延几千米的玫瑰花丛。
⑤开得嘟噜一串的玫瑰花在无人的大道上散出浓烈的香气。
我闻到一小部分,其余都被风吹走了。
路上偶有汽车驶过,但没人停车闻闻再走。
小满是节气里的富人,它应有尽有,雨水、草木、花香全堆在了夏天。
跟小满比,立春和春分都是流浪汉。
⑥我印象中的鸟啼多在早晨和傍晚,而小满时节有一种鸟从早上叫到晚上。
它不仅在树上叫,还在房顶叫。
边飞边叫——布谷,布谷,声音传得很远。
每当它叫“布谷”,我在心里说“地早种完了”。
它又叫,我再说一遍,但我发现终于拗不过它。
在旷野,我高喊“地——早——种——完——了!”布谷鸟照样淡定地说布谷,布谷。
它有强迫症,我也有。
有一天,我终于不在心里续——地早种完了,我悟出,除了“布谷”,它不会发别的音。
从小,它妈只教这一句话,伊竟说了一辈子。
布谷鸟又名杜鹃,古人送它的名曰子规,爱把蛋下到别的鸟巢里。
它的啼声如木管乐,共鸣好。
我听到林里传来的“布谷”则揣摩它的口形,它是怎样模拟双簧管的音色呢?“布谷”实为“奥呜”,跟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无关切。
它在中国、朝鲜、丹麦、挪威都这么叫,不理会当地人的语言。
中国人愿意把它听成布谷而不是复古,民以食为天。
布谷在音阶上差二度,如“咪哆”,似一首乐曲的起句。
起句一般规定着旋律的走向。
挪威作曲家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的起句,即模仿杜鹃的叫声而非模仿它下蛋。
“咪哆,咪哆,咪索索米哆咪来”,发展成了一首曲子,多合算。
因此,我听到空中的“布谷”时,心里亦接续“咪索索咪哆咪来”,比“地早种完了”高雅一些。
⑦小满青蛙叫,这是就我住的地方而言。
楼前有树,树后有彩钢板。
彩钢板后面是啥不知道。
傍晚传来青蛙的合唱。
青蛙的叫声既非独鸣,也非颤音。
呱——好像它舌头是折叠的音囊,又像它在吹一个大泡,还像用小槌划过搓衣板。
呱——青蛙叫得好,渲染田园静谧,使星星看上去白净。
呱——假如布谷鸟学会青蛙的唱法,变成“呱谷——”也很动人。
⑧小满的风是夏季的热风,干燥疾猛。
阳光照下来跟盛夏一模一样,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清晨,石板上已有露水。
草叶里藏着针一样的露珠和光芒。
地里的庄稼和青草满了,树上的树叶也满了,天空中云彩也满了。
1.作者选取了小满时节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表现了这个时节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描写景物时的顺序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所有的植物都褪去了童年的嫩黄,野草和树叶在小满时节进入了成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满是节气里的富人,它应有尽有,雨水、草木、花香全堆在了夏天。
跟小满比,立春和春分都是流浪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过全文之后,你感受到了作者对小满时节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野性华山①一座座群山构成了中国版图上的一道道脊梁,绵延跌宕在华夏大地上。
每座山都形象鲜明、姿态各异,让人痴迷。
人的一生,总会爬很多山,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有些山似倾国佳人,姿容绝尘,遗世独立,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天然的魅惑,吸引着你,召唤着你。
只要一听到它的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忍不住亲近。
②但华山,却像一个乡间野性泼辣女子,孤傲矗立在那里,俯瞰着你,让你胆寒心惊,步步生疑。
可她又偏偏胸怀天然大气,粗犷豪气得让人欲罢不能,不舍离去。
③站在山脚仰望华山,山体巍峨连绵,似条条苍龙静卧大地。
山上白绿相间,绿的是树,白的是石,没有丝毫铺排布局,倒也随意自然。
悬崖峭壁,光滑平整的像巨人用利斧把山直直劈做两半,走近细看,仿佛还有劈下来时狠厉的气息。
④也曾看过其他名山大川,它们把白云当做头花,把溪水当做裙带,花红柳绿,清泉潺潺,仿佛画上的古典美女。
华山头顶,白云却是东一丝西一缕,懒懒散散。
我想,她定是将云做了头巾,随意裹在山间,添了更多的英武之气。
⑤坐着索道上北峰,山脊山谷在脚下极速狂飙,草木苍翠,闪电般后跑,恍若条条苍龙从长眠中醒来,精神抖擞,奔腾向南。
⑥到达北峰,继续上爬。
整个山体绝大多数是花岗岩组成。
花岗岩是由地下岩浆直接喷涌出地表,逐渐冷却凝固而成,质地坚硬无比。
但就在这贫瘠坚硬的山体上,灌木、草木、松槐等众多植物竟生长得十分茂密。
他们依仗着少量的风化岩、单薄的土层,长在岩石缝里、石皮上,苍翠蓬勃,与自然抗争,变换姿态,争取着风雨光热,展现了生命高贵顽强的奇迹。
⑦沿着陡峭逼仄的石阶继续上行,窄窄的山石台阶两旁就是笔直的崖壁,很多人下台阶时两股战战,我也毫不体面地放弃了直立行走,用手做前肢,回到人类最早的行走姿势,缓缓攀援而上。
就这样,我用手丈量华山,感觉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大自然就是如此,我们自以为高贵聪明带着征服欲,那它也就设立防线冰冷坚硬与我们相悖相离,而一旦我们低下身姿内心平和,它也就温柔地与我们低低细语。
⑧到达山顶,树更加挺拔苍翠,高大笔直,它们不卑不亢地站在山头,接受风雨的洗礼。
山风在树梢间往来穿梭,树叶聚集在一起,过滤掉了山风的凌厉。
风拂上游人的双颊,让人感觉如置清凉的山泉里,每个毛孔都感受到了凉爽和舒适。
⑨坐在林里,枝叶间偶尔传来一两声鸟啼,与细细密密的风混杂在一起,让人感觉似坐在音乐厅,聆听着一场顶级音乐家们的演奏。
以天为顶,以地为席,我们不需正襟危坐,可以随意调整姿势,听到的乐曲,却能洗涤尘心。
⑩华山,一路苍翠,很少披红挂粉,色泽美艳。
但就在下山时,我看到许多素淡的小花,粉色或者白色,摇摆在山崖间。
这样的花,悄悄铺排在山间,让华山少了威严凝重,化身朴实清新的女子,野性凌厉间也有一颗柔媚纯美的心。
⑪我留恋这场美丽的邂逅,不舍离去。
离开华山时,忍不住回头张望,华山依旧冷冷站在那里,头顶蓝天,睥睨大地……1.华山的“野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段落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大自然就是如此..”句中加点的词语“如此”具体指代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第⑪段的作用。